媒体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王志民)中国方案为全球发展培育新动能

日期:2022-11-10   编辑:王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11-10)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全球发展的中国智慧与方案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担当。

紧抓解决世界难题的关键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性问题日趋复杂,地缘政治动荡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四大挑战。其中,发展赤字是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原发性因素。

发展不仅是解决各国民生问题的基础,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石,更是推进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总体判断,将推动全球发展作为造福世界人民的关键。为此,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落脚点是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为全世界人民谋幸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推动全球、地区及双边层面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每个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方的合理关切,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曾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在维护民族独立、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殖民侵略和霸权冲突的现代化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而且摒弃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以对外殖民扩张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完全改变了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彻底颠覆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范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国家殖民侵略及资本掠夺的逻辑不同,遵循的是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增进沿线地区和国家人民的福祉,提升沿线国家民众的获得感。目前,中国已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构建起“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合作架构,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有机融合的联动发展效应。此外,借助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形式,“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有望帮助相关国家76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未来,“一带一路”将被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首提全球发展倡议

早在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曾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针对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提供了推动世界迈向发展新阶段的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将坚持发展优先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普惠包容作为本质属性,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内在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价值取向,坚持行动导向作为实践引领。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应做到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作为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以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和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依托和平台,努力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真正落到实处。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就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则是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目的是为各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还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是应对共同挑战和加速向更可持续和更包容的未来过渡的宝贵贡献。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中国智慧,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正在迸发蓬勃生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部分,丝路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着不同文明形态的交流交融。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正式概括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作为丝路精神的基因传承,和平合作强调的是在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合作;作为丝路精神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旨在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携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作为丝路精神的推进思路,互学互鉴倡导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各国和各地区共同谋划世界的美好未来;作为丝路精神的价值取向,互利共赢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以及成果共享。在推动全球发展方面,丝路精神奉行的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正确义利观,尊崇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展现的是“独行快、众行远”的发展前景。站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制高点上,丝路精神切实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和共同期待,引领全球发展以实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fehiqGTs-qfk63ICr0Qmw

 

关闭

中国社会科学网:(王志民)中国方案为全球发展培育新动能

日期:2022-11-10   编辑:王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11-10)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全球发展的中国智慧与方案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担当。

紧抓解决世界难题的关键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性问题日趋复杂,地缘政治动荡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四大挑战。其中,发展赤字是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原发性因素。

发展不仅是解决各国民生问题的基础,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石,更是推进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总体判断,将推动全球发展作为造福世界人民的关键。为此,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落脚点是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为全世界人民谋幸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推动全球、地区及双边层面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每个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方的合理关切,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曾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在维护民族独立、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殖民侵略和霸权冲突的现代化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而且摒弃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以对外殖民扩张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完全改变了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彻底颠覆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范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国家殖民侵略及资本掠夺的逻辑不同,遵循的是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增进沿线地区和国家人民的福祉,提升沿线国家民众的获得感。目前,中国已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构建起“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合作架构,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有机融合的联动发展效应。此外,借助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形式,“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有望帮助相关国家76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未来,“一带一路”将被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首提全球发展倡议

早在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曾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针对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提供了推动世界迈向发展新阶段的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将坚持发展优先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普惠包容作为本质属性,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内在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价值取向,坚持行动导向作为实践引领。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应做到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作为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以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和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依托和平台,努力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真正落到实处。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就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则是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目的是为各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还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是应对共同挑战和加速向更可持续和更包容的未来过渡的宝贵贡献。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中国智慧,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正在迸发蓬勃生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部分,丝路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着不同文明形态的交流交融。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正式概括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作为丝路精神的基因传承,和平合作强调的是在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合作;作为丝路精神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旨在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携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作为丝路精神的推进思路,互学互鉴倡导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各国和各地区共同谋划世界的美好未来;作为丝路精神的价值取向,互利共赢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以及成果共享。在推动全球发展方面,丝路精神奉行的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正确义利观,尊崇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展现的是“独行快、众行远”的发展前景。站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制高点上,丝路精神切实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和共同期待,引领全球发展以实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fehiqGTs-qfk63ICr0Qmw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