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光明日报:(唐晓彬)推动物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8-20   编辑: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8-17)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立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各个领域,为未来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夯实了技术基础。如今,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研发环节,逐步走向政府、企业和居民生活的具体应用场景。如何推动物联网技术发挥自身优势特长,走上企业生产、运营的第一线,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应用,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物联网概念基于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是通过连接人机物的信息、物理和功能属性,提供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如今,中国加快推进物联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逐步取得了市场规模高速攀升、技术创新持续突破、示范应用陆续开展和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等一系列成就。在日前举行的世界物联网500强峰会上,世界物联网大会执委会主席何绪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今年建设承载物联网网络的5G基站有望超过300万个,同时,数字新经济GDP有望实现30%的增长。但也要看到,物联网蓬勃发展的背后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亟待突破与攻克,比如物联网标准体系的现存空白、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相关短板、网络风险与数据安全的现实冲突等。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是畅通物联网推广应用、增加物联网边际效益、支撑物联网生态发展的必要基础。目前,物联网标准多为不同领域内的团体标准与行业标准,且在具体执行中各自为战,缺乏国家层面的有效整合与兼容管理。因此,需有效推进重点标准的研制,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预先研讨及长期交流机制,加强与机械制造、计算机数控等领域专家的沟通,汇总物联网相关设施标准需求,重点关注参考架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等内容,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级标准;此外,要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关注物联网国际标准中的暂存“空白”,打通我国技术方案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渠道,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输出我国专业技术力量,提升我国在物联网标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在完善通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关注物联网产业其他基础支撑体系的建设,如构建物联网硬件设备、材料材质认证规范、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物联网相关网络技术、算法代码等工业互联网基础数据库等。当前,我国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高端芯片、关键算法等细分领域仍然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亟须大力支持致力于技术突破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主培育相关高精尖人才,组成多领域技术攻关小组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同时,加快推进相关前沿技术研发突破、交叉创新和迭代应用,推动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向应用端开放,提升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率。

技术运用的机会成本与产生的边际效用是影响企业物联网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涉及先进技术种类多、应用过程步骤复杂,导致企业构建功能齐全的物联网智能系统前期资金投入比例较大;另一方面,当下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边际效益偏低,回报周期偏长。因此,如何协助企业降本增效,从而减少企业技术革新顾虑,已成为物联网实现大范围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亟须制定适合自身生产和物联网发展趋势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发展空间,助力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物联网内循环。

相较于传统的传感技术,物联网依赖多模态技术与智能硬件相互融合,以实现硬件产品的人工智能普惠升级。因此,物联网应用因其具有的高并发访问、多点接入、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特点使得终端设备、网络通信、平台应用更易受到安全威胁。当前,应抓紧补齐国内物联网整体安全方案缺失的短板,完善接入控制与归属管理,整体规划物联网设备、模组、网络和系统等多层次密码安全体系,实现感知、传输、存储、分析到应用全方位数据安全保障。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中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物联网是数字技术服务普罗大众的未来趋势,其良好发展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业附加值、便捷民众生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作者:唐晓彬,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fe1bb62fea70410ca79be4577c30e75a

关闭

光明日报:(唐晓彬)推动物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8-20   编辑: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8-17)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立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各个领域,为未来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夯实了技术基础。如今,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研发环节,逐步走向政府、企业和居民生活的具体应用场景。如何推动物联网技术发挥自身优势特长,走上企业生产、运营的第一线,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应用,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物联网概念基于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是通过连接人机物的信息、物理和功能属性,提供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如今,中国加快推进物联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逐步取得了市场规模高速攀升、技术创新持续突破、示范应用陆续开展和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等一系列成就。在日前举行的世界物联网500强峰会上,世界物联网大会执委会主席何绪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今年建设承载物联网网络的5G基站有望超过300万个,同时,数字新经济GDP有望实现30%的增长。但也要看到,物联网蓬勃发展的背后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亟待突破与攻克,比如物联网标准体系的现存空白、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相关短板、网络风险与数据安全的现实冲突等。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是畅通物联网推广应用、增加物联网边际效益、支撑物联网生态发展的必要基础。目前,物联网标准多为不同领域内的团体标准与行业标准,且在具体执行中各自为战,缺乏国家层面的有效整合与兼容管理。因此,需有效推进重点标准的研制,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预先研讨及长期交流机制,加强与机械制造、计算机数控等领域专家的沟通,汇总物联网相关设施标准需求,重点关注参考架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等内容,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级标准;此外,要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关注物联网国际标准中的暂存“空白”,打通我国技术方案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渠道,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输出我国专业技术力量,提升我国在物联网标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在完善通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关注物联网产业其他基础支撑体系的建设,如构建物联网硬件设备、材料材质认证规范、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物联网相关网络技术、算法代码等工业互联网基础数据库等。当前,我国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高端芯片、关键算法等细分领域仍然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亟须大力支持致力于技术突破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主培育相关高精尖人才,组成多领域技术攻关小组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同时,加快推进相关前沿技术研发突破、交叉创新和迭代应用,推动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向应用端开放,提升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率。

技术运用的机会成本与产生的边际效用是影响企业物联网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涉及先进技术种类多、应用过程步骤复杂,导致企业构建功能齐全的物联网智能系统前期资金投入比例较大;另一方面,当下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边际效益偏低,回报周期偏长。因此,如何协助企业降本增效,从而减少企业技术革新顾虑,已成为物联网实现大范围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亟须制定适合自身生产和物联网发展趋势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发展空间,助力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物联网内循环。

相较于传统的传感技术,物联网依赖多模态技术与智能硬件相互融合,以实现硬件产品的人工智能普惠升级。因此,物联网应用因其具有的高并发访问、多点接入、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特点使得终端设备、网络通信、平台应用更易受到安全威胁。当前,应抓紧补齐国内物联网整体安全方案缺失的短板,完善接入控制与归属管理,整体规划物联网设备、模组、网络和系统等多层次密码安全体系,实现感知、传输、存储、分析到应用全方位数据安全保障。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中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物联网是数字技术服务普罗大众的未来趋势,其良好发展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业附加值、便捷民众生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作者:唐晓彬,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fe1bb62fea70410ca79be4577c30e75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