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赵鸿燕)共建“一带一路” 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2023-11-27
作者:赵鸿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并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就包括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大重要任务之一,并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经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地区,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坚持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作为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路径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举措及成果,有力推动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中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机遇。
实现交通互联,提升区域开放潜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带一路”建设聚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开发潜力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以国际合作的经济走廊建设为引领,以铁路、公路、口岸、航空以及信息网络为载体,促进交通、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将共建国家的经济圈和中国区域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开放潜力度。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空间布局方面,中国提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六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国西部地区面积大、人口多,但区域开放潜力度相对较低。中国通过共建以上六大经济合作走廊,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各类、各级交通系统和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构建出海、通边、接腹地的综合运输通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节点区域,逐渐从开放的末梢区域变成前沿窗口。以中欧班列为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运输平台。从2013年首趟蓉欧班列开行至2023年5月31日,从成都中心站开出的中欧班列超6000列,运输货物品类从最初的二十几个跃升至11597个,境内外130余个城市由此拉近了空间距离,实现了更为紧密的互联互通。2022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占全国累积开行量近四成,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的中欧班列,也成为承载中国西部对外开放使命的重要枢纽动脉。
加深经济交融,增加对外开放依存度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加深共建国家之间的经济交融,实现共荣互享,同时也加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依存度。
一是持续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与共建国家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根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可见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不断加深。
二是加强多边金融合作,推进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投资合作、外贸合作的推进过程中,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目前中国已与近20个共建国家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数量、业务量、影响力逐步提升。
三是深化数字经济的共建合作,为开放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合作是连接“一带一路”与“双循环”的重要桥梁,通过数字联通使得经济活动不再受限于时空和信息障碍,扩展了市场边界、压缩了交易成本,能有效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发展,促进共建各国信息、经济、贸易等多方面合作,打造全球循环畅通的大市场。如今,“丝路电商”成为拓展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已与五大洲30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在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中亚机制等框架下建立了电子商务多边合作机制。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举行,中国同缅甸、肯尼亚、阿根廷等13国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提出加强数字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创新创业、鼓励培育透明的数字经济政策等20项共识。
推进友城共建,扩大对外开放“同心圆”
“—带一路”倡议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通过共建友好城市的方式,在企业合作、基础建设、人员往来、人文交流过程中实施“以人为本”的公共外交,促进民心相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同心圆”。
一方面,弘扬丝路精神,扩大友城合作和节点城市建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截至目前,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建友城1577对,占中外友城总数比例达到53.5%。与此同时,中国明确规划,打造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群。“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的19个城市群,是共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中坚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走廊在国内与陇海兰新经济带基本重合,是长三角、中原、关天、黄河上游、新疆五个互相连接城市群的连绵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走廊走向为中国沿海经济带中南段-南海、马六甲海峡沿岸经济带-阿拉伯海、红海沿岸经济带-环地中海经济带,互相联通组成跨境走廊城市群。丝路节点城市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对接对象,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撬动“一带一路”全局发展。
另一方面,深化人文交流,夯实友城的民意基础,形成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中国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启动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广泛开展“欢乐春节”“你好!中国”“艺汇丝路”等重点品牌活动;与多国共同举办文化年、旅游年,互办文物展、电影节、艺术节、图书展、音乐节等活动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近期,来自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国的21家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和资深编辑记者组成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到陕西西安等多地参观并作了报道,共建国家的媒体交流促成了双方民众之间的理解。共建国家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民心相通基础稳固。
经过十年的建设,“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通过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通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融合,产生“小球带动大球”的利好效应。“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链接: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3-11/27/content_36991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