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外语学院举办俄语系建系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二)—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

日期:2021-06-22   编辑:雨晴
报告时间

校新闻网讯(外语学院供稿)近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查晓燕教授应邀为我院开展题为“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的线上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主办、俄语系承办。讲座由俄语系吴允兵副教授主持,学院近50名师生在线聆听了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查晓燕教授从中俄两国关系形态的变迁切入,深入详细地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苏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在介绍时,查晓燕教授着重论述了中苏友好协会这一特殊载体对苏俄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巨大作用,从书刊出版、苏式建筑、俄语普及、苏俄艺术推广、中苏人员往来情况等几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查教授指出,20世纪50年代是中苏关系蜜月期,在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大陆并快速传播,这一过程中中苏友好协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载体作用。查教授对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原因、过程、组织结构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展示了大量相关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此外,她还从1949-1952、1953-1959、1960至今三个阶段深入分析了中苏友好协会的性质。查教授表示,在中苏友好协会的作用下,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在中国全面传播、迅速升温,这体现在其出版了大量图书杂志传播苏联相关信息,其中《中苏友好报》作为协会的机关报,记录了中国全方位学习苏联的全过程;此外,在协会框架下,各大中城市兴建苏联展览馆等苏式建筑、开办俄语广播和各类俄语培训班以在全民中推广俄语,通过播放苏联电影及中苏文化团体互访等推广苏联艺术,以及外派留学生、请进苏联专家等,这些都体现了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在我国传播的盛状。

最后,查教授对20世纪5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做出了总结性评析。她指出,俄苏文化的全面拿来,快速传播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发展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时期,就对外文化交流而言,对象过于单一、状态相对失衡,缺乏距离感与理性的审视。苏联模式在中国被“神化”,影响了中国“以苏为鉴”的思考与探索。由此,坚持多元化、保持平衡性才是当前与未来国际文化交流的常态与格局。

本次讲座,查晓燕教授就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拓展了研究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查教授简洁凝练的语言和大量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学生们就讲座内容踊跃提问,查晓燕教授逐一进行了解答,气氛活跃,与会师生反响热烈。


关闭

外语学院举办俄语系建系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二)—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

日期:2021-06-22   编辑:雨晴
报告时间

校新闻网讯(外语学院供稿)近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查晓燕教授应邀为我院开展题为“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的线上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主办、俄语系承办。讲座由俄语系吴允兵副教授主持,学院近50名师生在线聆听了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查晓燕教授从中俄两国关系形态的变迁切入,深入详细地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苏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在介绍时,查晓燕教授着重论述了中苏友好协会这一特殊载体对苏俄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巨大作用,从书刊出版、苏式建筑、俄语普及、苏俄艺术推广、中苏人员往来情况等几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查教授指出,20世纪50年代是中苏关系蜜月期,在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大陆并快速传播,这一过程中中苏友好协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载体作用。查教授对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原因、过程、组织结构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展示了大量相关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此外,她还从1949-1952、1953-1959、1960至今三个阶段深入分析了中苏友好协会的性质。查教授表示,在中苏友好协会的作用下,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在中国全面传播、迅速升温,这体现在其出版了大量图书杂志传播苏联相关信息,其中《中苏友好报》作为协会的机关报,记录了中国全方位学习苏联的全过程;此外,在协会框架下,各大中城市兴建苏联展览馆等苏式建筑、开办俄语广播和各类俄语培训班以在全民中推广俄语,通过播放苏联电影及中苏文化团体互访等推广苏联艺术,以及外派留学生、请进苏联专家等,这些都体现了这一时期苏俄文化在我国传播的盛状。

最后,查教授对20世纪5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做出了总结性评析。她指出,俄苏文化的全面拿来,快速传播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发展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时期,就对外文化交流而言,对象过于单一、状态相对失衡,缺乏距离感与理性的审视。苏联模式在中国被“神化”,影响了中国“以苏为鉴”的思考与探索。由此,坚持多元化、保持平衡性才是当前与未来国际文化交流的常态与格局。

本次讲座,查晓燕教授就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拓展了研究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查教授简洁凝练的语言和大量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学生们就讲座内容踊跃提问,查晓燕教授逐一进行了解答,气氛活跃,与会师生反响热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