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征文] (贾怀勤)“两会”助力中国梦


发布时间: 2013-09-12 15:01    浏览次数: 次  编辑:乔雪竹

“两会”助力中国梦

贾怀勤

中国媒体关于中国梦的讨论热潮,始于今年4月。现在已经深入到关于中国梦的各国方面,诸如:理论内涵、战略思想和实践方式;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比较等等。

这里面有几个时间节点:2012118日十八大开幕到1115日新一届常委会成员与媒体见面;20121129日,习近平等九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201333日全国政协到35日全国人大开幕,温家宝做政府工作报告,再到317日李克强总理与媒体见面。

出于多年前搞新闻、宣教工作的敏感性,我在2月份(春节前后)即集中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在3月份“两会”期间,我把学习两会精神与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结合起来,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并在“两会”闭幕后不久就在外语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 分别做了题为《“两会”助力中国梦》的讲座。

与后来各方面人士的深入学习和宣讲相比,我当时的认识水平是较为肤浅的,但毕竟是较早的行动。现在把讲座的PPT整理成文稿,算是一个“起大早赶晚集”的交代吧。

为了便于讲解“两会”的见闻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讲座用了10个数字作为提纲,分别是:一个中国梦,二个百年目标,三大任务,四方面问题,五千多代表、委员,六轮之后再改革,七个领导机构,八方面成就,九段语录,十个预期指标数字。

一个中国梦

首先摘引权威媒体关于“两会”的报道大标题,唤起听众对“‘两会’助力中国梦”的激情。请看:聆听家国梦想行进的足音(新华社);站上新起点,共话中国梦(经济日报);道路坚定,“中国梦”圆(光明日报);凝神聚力托举“强军梦”(解放军报);表决器中追寻每个人的中国梦(中国青年报)。

紧接着,介绍3位著名成功人士的中国梦,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全国人大代表邓中翰的“中国芯梦”、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的“搜索梦”,让人倍感创新的激情与力量。

再引用4位普通中国人对中国梦寄予的期望,他们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保安队长管希超、“油条哥”刘洪安和乡村医生潘海利。

以上信息衬托出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还注意到“两会”上和作为国家主席第一次出访期间,习近平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发。3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作系统阐述,并9次提及“中国梦”。20133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和平路径实现“中国梦”。20133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出,“中国梦”同时造福世界。2013326日,访问非洲在坦桑尼亚演讲时强调,共同缔造繁荣世界梦。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个百年目标

中国梦首先是民族复兴之梦,以党带领全国人民要实现的“二个百年目标”为标志。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2021年,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了加深听众对“二个百年目标”的认识,我回顾了,随着时间的推进,党对中国现代化的提法一次比一次更加科学和有号召力。

首先,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提法:1987年“十三大”正式提出:第一步,1990年内实现GDP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20世纪末,再翻一番,使人们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0年第一步目标顺利实现。1995年,GDP总量提前5年实现翻两番。1997年人均GDP提前5年实现翻两番。

1997年“十五大”提出2010GDP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2002年“十六大”提出到2020GDP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大任务

李克强答记者问时,提出本届政府三大任务: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他还指出完成这些任务的三项保障:建设创新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建设法治政府。

四方面问题

“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反映民众最关心的四个问题是:第一,社会不公平,权贵阶层和利益集团占尽优势,已影响到社会安定;第二,官僚作风严重,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公权力的信誉受到重创;第三,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分化严重大,贫富差距拉大,出现“富裕的中国”和“贫困的中国”两个中国;第四,环境破坏严重,GDP和新鲜的空气。

“神九能飞天,为啥奶粉管不好?”“土地每年在减少,粮食如何实现十连增?” “雾霾长期得不到解决,迁都不是一句玩笑。”37日,在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贺同新语惊四座。河北省政协主席表示,一些官员台上大讲理想信念,台下却贪污腐败,既哄骗组织,又哄骗人民,何来施政诚信?过去我们经常看到领导到基层调研,当地政府要提前排练,规定什么东西能看、什么东西不能看。

上述4方面问题,标志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尤为必要。“十八大”和“两会”此作出战略性回答。

五千多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2987名,其中新任代表1960名,占65.62%;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占13.69%;妇女代表699名,占23.4%;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全国政协委员2237名,其中继续提名1157名,新提名1080名;中共委员893名,非中共委员1344名;少数民族委员258名,妇女委员399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委员2124名。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结构比例的变化,反映出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基层民意、重视代表性、重视议政能力。

六轮之后再改革

本届人代会,对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机构减少2个。新组建4个机构:组建国家铁路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前六轮改革基础上的又一轮改革。讲座回顾了1982, 1988,1993 1998, 2003, 2008年六轮改革的经过,指出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通过改革,解决政府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隔断‘越位’,纠正‘错位’。

七个领导机构

讲座从宪法的高度介绍了“两会”产生的7个领导机构的领导人,及这些机构产生的法律程序,以及机构间的关系。

八方面成就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是: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五、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七、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李克强对上届政府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新一届政府将在既往工作成就的基础上,奋力开拓新局,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

九段语录

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历时约107分钟。李克强的答记者问妙语连珠。笔者摘录了最精彩的9条语录。

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接合体,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升级的动力来自创新、内需和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和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⒉“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

怎样解决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李克强说,应该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⒊“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哪些问题需要中国迫切去解决和面对?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李克强首先强调:“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料想,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是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⒋“腐败和政府信誉水火不容”

李克强强调,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⒌“约法三章”

李克强在谈及廉政时提出“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他还表示,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⒍“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在解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时,李克强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⒎“花好总有月圆时”

李克强谈及两岸关系时说:“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它一道维护好、建设好,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他表示,新一届政府将会履行上届政府所作承诺,并且要努力寻求合作的新的推动支点。

⒏“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对于为了“殷实富裕”而致环境破坏的行为,李克强传递出明确而强硬的态度。

⒐“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李克强表示,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他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说,“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十个预期指标数字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十大数字引人注目,凸显出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1.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这与去年相同。而此前2005年至2011年这一指标曾连续为8%左右。国际横向比,这一增速在全球低迷状况下,依然是高速度;自身纵向比,速度略调低,说明中国经济将在调结构、重质量上下功夫。

2.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比去年4%的预期目标低,高于2.6%的实际执行数。物价3.5%左右:警惕上涨冲动近期物价又有抬头趋势,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预计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

3.财政预算赤字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赤字率约为2%,在近十年中处于中等略高水平,仍在警戒线3%内。财政收入减少,但支出不减。赤字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增加赤字,将有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力,向调结构、惠民生倾斜,但需警惕地方投资热。

4.广义货币M2增长13%。意在发挥稳健货币政策效果。释放控物价信号。相比去年14%的目标,2013年下调一个百分点,也创3年来的最低值。2013年稳健货币政策将既适当调节流动性,也显现审慎指向。

5.(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超过2万亿元。去年21994万亿元,已达到GDP4%。长期以来重投入、轻改革。如何提高教育投入的质量,真正把钱用到教育的薄弱环节和最需要的地方成为关注热点。向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倾斜,通过财政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扩大社会办学力量。虽然实现了基础教育全覆盖,但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优质资源奇缺。要堵住浪费漏洞,百姓也有权知道经费信息。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标准提高到人均30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医改时启动,当初2009年的15元,主要由城乡社区及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经费覆盖13亿多全体城乡居民,服务项目如今包括10大类40多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小数据背后是大民生。这一公共服务覆盖13亿多全体城乡居民,人均经费已从2009年的15元实现翻番,但难点在于这项服务如何更好覆盖流动人群。

7.城镇新增就业人口900万人。这和前4年目标相同。但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而当前经济复杂多变,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完成高质量就业并不容易。

8.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2012年是1721元。养老金提高10%:国家此前已连续8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九连涨”殊为不易。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9.保障房开工630万套。过去5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万套,棚户区改造1200万套。今年将建成470万套,新开工530万套。助力改变房地产结构。2013年还将基本建成470万套,将有效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正效应”。

10.严守耕地18亿亩红线。坚持不变的红线。这曾在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此次重申,深意凸显。粮食九连增,但依然处于紧平衡。城镇化快速发展,令土地供需矛盾更突出。民以食为天,这道红线仍需严守。

(作者为原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