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民生网(吴炳新):新时代的伟大旗帜、伟大思想、伟大任务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23日 编辑: liyuqing

新时代的伟大旗帜、伟大思想、伟大任务

作者 吴炳新

(来源:民生网 2017-11-17)

一、时代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历经5年的“历史性变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十九大,这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

十九大政治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加强国家上层建筑的建设,从整体系统到各系统到国家延续发展主体的主要矛盾,到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从党的领导保障与外交关系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复兴非常深刻的全面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中国化,就像苏联十月革命一样,最少具有国际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普遍意义导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特有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未来之路是什么?中国向何处去?道路如何走?这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所以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必须要在思想层面打开新的理论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瞬息万变的的世界舞台与中国舞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只有思想理论上的自信,才能让一个面临“四大危险”“四大挑战”的党更有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已由站起来——发展到富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起来阶段。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走向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领导下,在建党一百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且是近14亿人民一个不掉队。这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建国100年实行两步走,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进入世界强国之林。中国的发展一切为人民,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健康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历史目标――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上下五千年连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制度发展进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是因为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国家领导一切。

中国共产党伟大在她的全部宗旨责任是为人民的利益权利服务,却没有自己的利益。

她是一个学习型的党。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马克思的一切属于人民、国民和社会,共同富裕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并坚持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有勇气有能力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从而获得广大人民信赖与支持的伟大的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奋斗目标任务明确:

A、主要矛盾;

B、建成14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富裕水平,建国100年实现中国全面现代化的世界强国。

坚持依德、依法治理国家。中华民族全面建设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统一意识形态的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强国永不称霸。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愿为人类和治安安定、安全、文明、发展做贡献。

人类来自自然。人类消费规律是:从人类诞生起源研究人类依存自然生存、存在发展,人类消费的发展规律旨在满足生存需要后,每个人总是希望每天每年能吃的更好一点,穿的更好一点,住的更好一点,交通工具更好一点,一切用具都更好一点,精神文化信息娱乐能更好一些,天天年年都有生活的安全感,社会和谐安定,人人都如此,上至君王下到平民百姓,总希望消费能保证生存和享受发展的需要,而且都希望健康长寿,容颜年轻美丽,这是人类永恒的消费规律。在发展过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目标任务能够保证实现的根据,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障指导前行。他作为党书记和国家主席,他具备被人民尊为领袖和舵手的能力和影响力,所以中国有坚定的信心。

中国是世界地域大国之一,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国在世界是第二经济体,并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全面消除贫穷,是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为人类全面摆脱贫穷树立榜样和信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成绩,证实它是一面伟大的旗帜。

1992年苏联解体,世界各国国民发生了各种议论。在1992年6月18日,我写了一篇论文《论苏联解体的必然性》,论述中国改革的正确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是一面伟大的胜利旗帜,题目《从苏联解体看变革生产关系的重要性》(此文发送给邓小平同志和人民日报《求是杂志》)。

现在全党全国全面掀起学习热潮。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并落实到一切学习、工作过程中去,发挥悟性灵感创造性思维,做好一切工作。

三、任重道远――解放和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领域全面思考后得出的正确论断。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近40年的中高速经济增长,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主要矛盾已经消解了。一方面,中国的(消费)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已经不再是社会生产落后的国家;另一方面,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民众消费从追求数量为主转变为追求品质为主。民众从追求基本的衣食住行到追求全面发展,不仅仅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本生活问题,还关心环境污染、政府廉洁、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贫富差距等公共问题,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我党今后的从思想理论上和实践上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消费)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这说明,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既要从全局解决生产力布局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展不充分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个矛盾永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完全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化,这样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准确。如果具体一点来说,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还是要注重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消费)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消费)社会生产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因此,解放和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能否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能否深刻把握“四个伟大”的关系?能否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十四条方略”?能否踏实耕耘“再奋斗两个十五年”?这是我党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大的历史性任务。十九大报告摘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这也说明我们的党不奋进搏击不行,不只争朝夕不行。历史“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需要每个人努力奋斗。

那么从哪儿入手呢?十九大报告明确告诉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的初衷,又是新征程的起点。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消费,包括“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等。消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而要做到这一切,最重要的是发展(消费)社会生产力。

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进入消费驱动型“新时期”。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表述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进入“新时期”,即以出口消费驱动和投资消费驱动为主,转变为国内消费为主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也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应的消费体制机制改革即将提到重要的日程。

宏观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因此,经济学家也将经济增长模式分成投资驱动型、消费驱动型、出口驱动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出口驱动和投资驱动为主,而国内消费(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对较少,即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但是,到一定阶段之后,投资的边际效应减弱,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现下降。而国内消费的驱动作用会不断增大。世界经济史的研究也表明,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其经济逐步转入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生型增长模式,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着力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也在悄然改变。从2013年开始,我国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起十分重要的角色,贡献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2008年是45.7%,而这五年来,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47%提升至2016年的64.6%,今年前三季度达到64.5%。

相关数字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消费增长型模式,这是十九大报告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表述的基础性前提条件,也进一步确立了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长新模式与新驱动力。

我国进入并确立消费增长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有效供给的增加,即提高了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二是“互联网+”、创新驱动等所带来的新动能、新业态、新增长点,带动了有效需求的上升,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分享经济的兴起等;三是减税、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低收入群体民生兜底等政策的实施惠及于民,带动了企业、居民等总需求的上升,例如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相关民生投入等。通俗地说,消费者愿意消费、便利消费、放心消费、有能力消费,是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根基所在。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体到消费领域,这是对传统零售的一次重大革新。相信,未来新兴业态如新零售等所带动的消费必将是“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支撑力量。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表述,也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培育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尤其是在消费者愿意消费、便利消费、创新消费、放心消费、有能力消费等核心问题上进一步释放积极因素,相应的消费体制机制改革即将提到重要的日程。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未来经济的增长点要来自于创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的结构与消费的结构更加匹配,这也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的空间会更大,除了物质文化方面,休闲、养老、教育等各方面消费都会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成为消费升级的关键,中高端消费将成为着力培育的经济新增长点。具体而言,品牌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有望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的消费形势表明,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新兴热点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信息消费规模由2013年的2.2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9万亿元,年均增幅达21%,间接带动经济增长10万亿元以上;家庭居住、个人穿戴、医疗健康等新型智能硬件层出不穷。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创新活跃,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持续扩大,交通出行、旅游住宿、餐饮外卖等领域的新型消费迅速兴起。

还有品牌消费和中华老字号消费将成为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的品牌消费,消费者将不仅关注品牌,还会关注品牌背后的文化和内涵;不仅喜欢著名的品牌,还会喜欢个性品牌。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要建立起情感链接,政策层面应优化品牌消费环境,构建促进品牌消费的长效机制,推动名品、名店、名街的打造。

信息消费层面,我国将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加快网络提速降费的步伐,助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消费者进一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旗帜,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伟大思想理论为指导前行。实现双一百年的伟大任务,非常需要习近平同志成为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手、领袖和舵手,保障双一百年伟大任务的顺利实现,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少走弯路树立一面伟大的旗帜。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中国消费经济研究院院长、人文科学博士、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wap.msweekly.com/mobile/show.html?id=94622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