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光明日报》:(王强、蓝庆新)塑造“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06日 编辑:

王强、蓝庆新:塑造“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

(来源:《光明日报》2020-09-06)

9月4日,作为全球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服务贸易平台,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本届交易会的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宣示“希望以此为契机,搭建起平台和桥梁,让各国人民充分展示服务贸易领域新发展新突破,共同享受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新技术新成果”,提出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的倡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彰显了中国推动服务贸易国际合作、造福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趋势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世界经济低迷,未来经贸领域不确定性增加,逆全球化阴霾笼罩,旅游、教育、物流、餐饮、影视等行业领域受到较大冲击,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下降。面对危机,世界各国更需要抱团取暖,共同推动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国际经贸合作。尽管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但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取得胜利,服务业复工复产态势良好,与线上需求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服务领域表现抢眼,直接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服务业规模发展和水平提升,带动了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并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明显的抗风险能力。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有所下降,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知识型服务贸易明显提升,带动了服务贸易总量趋稳,服务贸易逆差缩减。7月我国服务出口增速由负转正,是3月份以来全球主要服务贸易国中唯一单月出现正增长的国家,服务贸易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召开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服贸会,彰显了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决心,必将为世界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各国携手应对危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服贸会这一合作平台,对于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拓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服务业企业与各国产业界紧密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为金融、医疗、健康养老、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寻求并吸收全球资源,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功能。一方面,通过服务贸易推动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扩张,可以提升服务业满足本国需求的能力,例如通过数字贸易合作满足国内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金融业国际合作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提升国内需求能力,促进服务业国内循环;另一方面,国内服务业需求扩张和能力提升也将带来服务业国际合作需求,形成满足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的强大市场动力,扩展国际循环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0%,服务经济时代特征日益明显,服务贸易地位凸显,中国国际优势也应随之从“中国制造”逐步转向保持“中国制造”优势下的“中国服务”优势培育。但是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规模仍较小,在对外贸易中占比不足16%,且仍然存在逆差,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尚未达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0%,中国服务的国际优势仍有待提高,服务贸易仍有进一步升级空间。因此,应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业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第一,应加强国际服务技术和管理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数字产业服务外包发展,融入国际服务业价值链,塑造“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第二,应持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缩短服务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探索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应用数字技术进入服务业管理流程,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打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环境。第三,应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投资与合作领域的国际规则建设,推进公平合理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在多双边区域合作安排中提出并落实“中国主张”。第四,应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各国减少合作壁垒,构建服务贸易国际联盟,实现服务贸易的便利化,在大力发展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合作的同时,推动“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发展,推进数字“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消除世界发展中的数字鸿沟,努力推动国际服务业形成共进、共治、共享、共赢的良性合作发展局面。

(作者:王 强、蓝庆新,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附原文链接: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p96de4dffe2e2445ab2ab27414d388ac9?from=singlemessage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