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华英才》:专访贸大教授卢进勇——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领域的著名学者

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04日 编辑: 文/王彬 本刊记者 王玉君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导

卢进勇: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领域的著名学者

来源:《中华英才》2021年五月刊 文/王彬 本刊记者 王玉君

【人物简介】卢进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二级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校级科研标兵。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等。曾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自己单独撰写或合作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自己编著或参与编著已正式出版的著作、教材或辞书达80余部;获得各种科研和教学奖励40余次,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




在桃杏争艳的三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年过花甲的卢进勇教授。彼时他刚刚上完课,匆匆忙忙赶回办公室,见到我们便立即表示歉意,并说,由于下课后和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因而怠慢了两位记者,其谦和之态、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卢进勇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贸大)的资深教授,他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硕果累累,并获得过诸多荣誉。

志在三尺讲台 培育栋梁之材

1957年9月,卢进勇出生在北京郊区房山的一个中医世家,爷爷、父亲堂哥都是中医大夫,爷爷从医之前当过乡村小学老师。在“文革”期间,卢进勇及其家庭经历了很多磨难与艰辛,住房和财产被抄家没收,在两间驴棚和磨房里住了13年,三位亲人在文革期间先后过世,在上小学时因故还辍学了三年半。初中毕业后,卢进勇上了一所抗大班高中,该高中是模仿当时电影“决裂”中介绍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而建立起来的,校址在深山沟里,上课一天劳动一天,半工半读,学生们自己劳动生产粮食和蔬菜,到铁路站点和石子厂勤工俭学,住在山上的窑洞里,每隔两周回家一次。尽管高中生活艰苦,与普通高中相比文化知识也学的略少了一点,但卢进勇认为在高中阶段自己的视野、毅力、吃苦精神和劳动能力还是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初高中阶段的卢进勇,言语不多,就是爱看书,还爱寻书、借书、买书和藏书。

1978年卢进勇参加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在选择本科专业时,虽然他那时候比较喜欢历史,但依然听从老师的建议,觉得国家改革开放了,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了,因而选择经济学专业大学期间,他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用功,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大学毕业后,卢进勇被分配到中国石化系统的燕化干校,在那里成为一名教师;由于感觉到知识不够用,工作三年后又考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经济学,获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在教育部政教司工作了一年,于1988年调入贸大,至今已33年。在贸大工作期间,卢进勇在职攻读了国际贸易学博士学位,2003年毕业,并先后评上了副教授和教授、博导。

从到贸大教学以来,卢进勇先后承担过《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专题》和《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等课程。卢进勇坦言,讲好每门课程,首先要从认真备课做起。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好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每次进课堂之前,都会认真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他讲课时深入浅出,语言简洁幽默,信息量比较大,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他还注意采取课堂上和学生互动提问讨论,课下交流和研讨的方式,带领学生在“学海”中扬帆远航。卢教授说,“我喜欢教学,有时候觉得科研和教书是享受,既是职业也是事业,教学永远是教师的最大义务,从最简单的地方讲起,扩展学生的思路,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门。”

卢进勇深知教学本身也是一门需要不断精进的“课程”,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更新教育思想,才能胜任这一光荣的职业。谈到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卢进勇说,给本科生上课要注意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意授课方式的启发性和引导性;给研究生上课则要注意知识的前沿性和专题性,注意研讨式教学;给接受培训的干部和经理授课,要注意分析他们的需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因为如此,他所讲授的课程多次获得教学质量评级前10%的结果1988年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卢进勇一直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除了讲授面向校、学生所开设的课程,还受邀到一些省市为包括厅局级干部和大中型企业领导在内的学员作对外开放战略、招商引资“走出去”战略等讲座

卢进勇认为,编写教材也是大学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编写教材可以使自己对一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及前沿发展有更全面的把握。不仅自己认真编写教材,卢进勇还喜欢组织老师共同编写。他组织编写的《国际经济合作》教材曾两次入选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名录,一次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已多次再版印刷,发行达几十万册,被几十所高校选用;还有《国际投资学》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教材,均已出版第三版。 

卢进勇教授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培养人才;我觉得授课、编写教材和培养人才可以说是我的三乐”,卢进勇微笑着说,“我认为大学排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充当智库是第二位的任务”。谈到如何培养人才,卢进勇谈了他近年来指导研究生的几点经验体会:第一,导师自己先要搞好教学科研,要保持研究探索状态,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第二,要亲自带领学生搞科研,让他们在干中学,多给提供机会,包括参与课题研究或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或调研活动等。第三,提供具体指导,在题目选择、提纲撰写、方法选定、初稿修改、定稿发表等方面给予具体详细辅导,使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各个环节,一步步把他们引入科研之门和发表之路。第四,强调基本功训练,要求他们务必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定理等。第五,注意因材施教,既提出总的要求,也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第六,既当导师也做朋友,与之平等交流,引导学生处理好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和人生设计三者关系,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尽量给予帮助。

这些年来,卢进勇指导的学生有多人获得北京市或校级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科研奖等奖励;而他本人也两次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两次被学校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醉心学术研究 成果丰硕等身

强人先强己,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如此。“站好讲台是当好老师的第一步,而当一名高校教师,还要搞好科研,因为科研是教学的助手和基础,科研教学是可以有机融合起来的”。在卢进勇看来,“教学和科研不是矛盾的,相反是相互促进、比翼双飞的关系;高校的科研既要服务社会,也要担负起服务教学之责,科研可为教学提供新的素材和视角,而教学反过来也应成为检验科研的一个舞台。”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 “教然后知困”的道理。

从读硕士研究生开始,卢进勇就关注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领域的理论研究动态与实际政策变化。到贸大工作后,继续坚持这一领域的研究,经过多年积累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尤其是一些创新性和标志性成果,更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次获得科研奖励。如国际投资方面的部分成果及获奖有:1994年卢进勇主编出版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政策与实务》,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企业海外投资的著作;在中国刚刚入世的2001年,《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出版,该书详细分析了入世对我国利用外和海外投资的影响与对策,于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7年出版《国际投资条约与协定新论》,于2009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2年出版《“走出去”战略与中国跨国公司崛起》,于2013年获得“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著类二等奖”;2016年出版《国际投资规则的演变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获“中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7)著作类一等奖”;2016年出版130万字的《中外跨国公司发展史(上、下卷)》,于2019年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卢进勇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在“2012-2013 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颁 奖大会”上发言

作为受邀专家,卢进勇教授在“2017 年全国商务战略研讨会” 上做大会主旨发言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包括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跨国公司发展等国际投资问题日渐重要,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课题急需展开系统研究,在此背景下贸大于1997年成立外国直接投资(FDI)研究中心,该中心在200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召开学术会议、出版系列成果、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网站建设和在媒体上发表观点等方式,在业界确立了地位与影响,实现了设立的目标。从成立至今,卢进勇一直担任中心主任。

经过对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多年潜心研究与积累,卢进勇发现,在这一领域,对发展史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还缺乏系统的考证和分析,包括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史、外国跨国公司发展史、中国利用外资史和中国对外投资史等。于是,他从2001年开始动手收集资料,并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在2016年出版了《中外跨国公司发展史(上、下卷)》,在2019年作为首席专家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际投资史研究》,获得批准。

在学术研究中,卢进勇率先推动了生产要素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理论、新时期利用外资新理论、中国国际投资发展史、中外跨国公司发展史等一些新学科领域的研究,并较早提出了土地要素特殊国际移动论、服务业梯度开放论、对外直接投资综合动因论、加快构建中国跨国公司主导的跨境产业链理论等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当记者问及取得这些科研佳绩的原因时,他沉思了片刻,然后略带总结性地说道,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主要是八个字:专注、积累、提炼和团队。要搞好科研首先要做到专注,包括研究范围的专注(研究领域不要太宽,不要经常改变,尤其不能什么热就去研究什么)、精力的专注(应集中精力干好一项工作,最好不要同时干几项,不要太分心)和时间的专注(集中主要时间和成块时间搞科研与教学);其次是积累,高水平的成果一定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要深耕特定领域,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包括知识、资料、成果、学术资源和研究经验的积累;再次是提炼,研究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要注意提炼,提炼就是创新和创造,没有提炼就难有升华和突破;最后是团队,大的项目和大部头的著作等都需要团队协作,没有团队力量科研进展会比较慢。

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国际投资

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卢教授还担任着一些社会兼职工作: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国际投资专家、科技部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咨询专家、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投资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以前还曾兼任过商务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投资议题专家咨询组成员”和“中日韩三国投资安排模式联合研究组中方专家”等。

与著名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专家英国雷丁大学约 翰·H·邓宁教授一起讨论问题

 这些年来,卢进勇及其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商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研究项目,所提交的研究报告受到了委托单位好评,一些成果和建议已经转变为决策或政策法规,为改革开放和外经贸事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他们提交的政策建议报告还曾获得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批示。卢教授曾多次参与商务部和发改委系统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走出去”领域政策法规的制定与修改,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并参与过这些部门“五年发展规划”或“统计制度”等的讨论修订。2004和2007年两次受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邀请作专题发言,2014和2017年两次受邀参加商务部召开的全国商务战略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在卢进勇看来,“适当的社会兼职对教学和科研很有帮助。”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让他体会到,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与充实。适当的社会服务工作有助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把握经济领域的实际变化,捕捉具有学术前沿性的研究专题,使研究切中要害,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对策方案。可以说,对于应用经济学而言,社会实践是其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

卢进勇认为,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都已成为国际投资大国,但与强国相比,在人均对外投资数额、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数量和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程度等方面还有差距。针对全球价值链,中国当前面临升级与自建的双重任务,在我们参与的全球价值链中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同时还要加快构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或产业链。

谈到未来的打算,卢进勇表示:“现在是巨变的时代,是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时代,也是需要理论创新的时代,联系国内外丰富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是今后义不容辞的任务”。“由于经历过文革,我对改革开放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从心底里拥护和支持,总想为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多做点贡献。”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