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劳动保障报》:(苏丽锋)为青年就业助力 给未来筑梦

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13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1年5月12日第3版)

苏丽锋

眼下即将迎来毕业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就业形势显示,青年人就业仍存在较大压力。当前青年就业呈现哪些新特点?青年人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政府有关部门应如何做好青年就业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丽锋。

我国青年失业率处于全球平均水平,青年就业具有不稳定性

记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3.6%,比2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13.6% 的 失 业 率 高 吗 ?为什么青年失业率会有所上升?

苏丽锋:从国际上来看,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 《2020 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技术与未来工作》报告指出,目前全球青年失业率约为13.6%。由此可见,我国的青年失业率处于全球平均水平。报告同时指出,15—24岁青年人的失业可能性是25岁以上成年人的3倍。由于青年就业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过渡性,所以青年失业率较高是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

概括来说,今年3月份,我国青年失业率略有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青年劳动力的供给规模仍然较大,就业压力持续存在。尤其是春节后,大量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摩擦性失业导致短期失业人群增加。第二,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尚未完全恢复,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升,导致青年劳动力总体就业规模还低于疫情前的水平。第三,劳动力技能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我国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充分反映了技能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国家统计局对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企业反映普工、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短缺。实际上,青年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普遍较高,但技能供需匹配度较低,增加了该群体失业的可能性。另外,青年人工作更换频繁,也是引起失业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技能供需结构性矛盾导致就业难,青年就业出现新特点

记者:青年就业群体包括哪些人群?不同青年群体在找工作时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别是什么?

苏丽锋:青年就业群体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及未就业或因更换工作而待业的青年群体。

青年群体往往由于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识别和判断不足、适应能力较弱以及工作经验缺乏等原因,在就业过程中面临一定困难。但不同群体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技能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是引起就业困难的主要问题,而个性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择业观念和对工作的要求等方面。例如,过于看重就业区域、单位性质等因素,忽略了专业技能与岗位匹配度等因素,从而导致择业面过窄,出现就业困难。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上中低端岗位需求不足,二是相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而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储备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群体中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困难更多,其中女性、低学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青年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特殊性。

近些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逐渐增加,但就业质量需要给予关注。导致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专业和技能的实用性不强、部分毕业生自身的技能应用能力不强等。另外,有些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不高,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记者:当前青年人出现慢就业、跳槽频繁、兼职就业等现象,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苏丽锋:近些年出现的慢就业、跳槽频繁、兼职就业等现象 ,可以从青年人就业观念转变、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随着青年人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越来越注重自我感受,因此求职行动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年人对就业的期待更高,暂不就业是一种自主选择,最终目的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另外,劳动力市场中新业态迅速发展带来了多重影响,一方面就业岗位的类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就业形态也在发生深刻变革,青年人就业方式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尤其是网上创业、在线教育、快递、外卖以及网约车等行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青年劳动力。由于青年人就业选择更加多元,所以更容易做出慢就业、频繁跳槽以及兼职的选择。这些新的就业现象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发展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慢就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青年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不能积极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等问题,形成了懒就业现象,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政策,青年就业与银发就业“齐步走”

记者: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做好哪些工作?

苏丽锋: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下正是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继续落实好“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并着重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艰巨,必须依靠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才能将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下去。根据当前工作需要,要继续完善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设计具体的工作推进办法和落实措施。

二是加大就业动态监测和统计工作力度。目前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统计的覆盖面不够、时效性不足,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往往处于数据监测的盲区,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数据的收集,及时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向信息。

三是实施更大强度、更高精度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很高,这类企业是就业工作的重点。要实施更大强度、更高精度的扶持政策,例如对招聘毕业生的企业要精准施策,确定更高的补贴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开拓就业岗位。

四是充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细则,尤其是在学生就业协议管理的临时性调整方案、重点企业吸纳就业的数量指标和激励性措施、各级政府部门安排就业的协调组织工作等方面,还需要补充更多工作细则。

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也有人担心会影响青年人就业。您认为应如何处理好青年就业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苏丽锋: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好青年就业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以及稳定劳动力规模的角度来看,青年人就业与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指向应该是一致的,既要做好稳定青年人就业工作,也要鼓励老年人就业。

具体而言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增强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保证青年和老年劳动力在区域、产业间自由流动,提高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能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就业能力。要保证教育公平,培训机会充足,让职业培训成为青年和老年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三是做好就业引导工作,发挥青年和老年就业的互补效应。对于同类岗位而言,青年和老年就业具有替代性,因此要处理好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应该做好就业引导工作。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吸纳青年人就业;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灵活就业和需要较多经验的工作,形成不同年龄劳动力互补的格局,实现人尽其才。四是应该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同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雇佣行为,保证老年人就业质量。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