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1-11-29)
赵崔莉 刘新卫
【六中全会精要解读】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创新理论。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本国、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回答了进入新时代中国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在传承先进思想中坚持理论创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概括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即“坚持理论创新”。这对于全党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坚持理论创新,源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以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中心,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坚持理论创新,源自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从新的实际出发思考和把握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并作出新的概括。
正如《决议》所言,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
在坚持中国道路中推进实践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创新离不开壮阔的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密切联系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体现在着眼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统规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建党百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总结了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是“坚持中国道路”,其实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源自于其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秉持实干成就梦想、实干才能兴邦,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汇聚起夺取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进实践中加强理论创新,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并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
在回答时代之问中领航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向全党发出的时代之问。建党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在回答时代之问中,我们的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决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面对时代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并根据新的发展实际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聆听时代声音、积极回应时代呼唤,始终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回答了时代之问,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指引中华民族走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在应对世界变局中推动人类进步
建党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是“坚持胸怀天下”。胸怀天下,即以开放的、合作的、共赢的眼光,通过真诚的行动,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体系优化提出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和中国智慧。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体现了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天下”,即致力于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中国也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对外关系上的生动体现。正如《决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这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赵崔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新卫,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规划发展部主任,研究员)
附:原文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21/1129/632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