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8-08)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奉献给全世界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精彩盛会,成为人类文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生动演绎了“大体育观”。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大体育观”的核心内涵是体育的全民化,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大体育观”的时代特征是体育的产业化,创新体育发展体制,合理配置体育资源,以优势项目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体育观”呈现出三个特点:系统化、科学化、社会化。大体育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关乎亿万人民的健康和福祉。顺应新时代发展,应当从个人、社会、国家、人类四个维度出发,以“大体育观”续写中国冬奥荣耀。在宏观上、整体上科学把握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方面的系统联系;注重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人才和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体育成为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的“综合体”和“新引擎”。
个人维度:坚持“体育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字当先,“民”字为重。“大体育观”之“大”体现在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实现“体育育人”的功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大体育观”传承了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例如,古代提倡教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彰显体育育人的价值。再如“武,止戈也”,武德有七,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等思想反映了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等价值观念,对体育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大体育观”是马克思主义体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可以发挥强健体魄、振奋精神、健全人格的功能,高质量的体育赛事还有助于愉悦身心。因此,后冬奥时代应该谋划好、管理好“冬奥遗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物质层面,要充分运用冬奥场馆,满足人民的运动需求,同时利用场馆积极举办国内外赛事、论坛和展览,发挥场馆的经济效益;在精神层面,弘扬冬奥精神,挖掘北京冬奥的文化资源,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斗志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社会维度: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大体育观”的“大”体现在以体育的全民化为核心,发展群众体育,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公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应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一是倡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全民健身事业,夯实全民健身的基础;二是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事业的规划发展,形成全民健身大格局;三是普及健身文化,形成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四是倡导全民健身公益导向,提高社会参与度,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冬奥遗产”既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土壤”,又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养料”。一方面,北京冬奥会场馆和设施可持续效果显现。奥运场馆成功转型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运动和打卡,实现了场馆的高效利用、反复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除了向社会奉献了精彩的体育盛宴,也点燃民众享受运动、参与全民健身的激情。应以此为契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迈上更高台阶。
国家维度:关乎“国之大者”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大体育观”之“大”体现在最终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应当统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各方面协同发展,让奥运梦与中国梦在新时代同频共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体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通过体育赛事助力国内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范例”。
其一,发挥体育的政治功能,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向国际展现中华民族的良好精神面貌;其二,发挥体育的经济效应,促进冰雪运动消费,带动冰雪经济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发展,促进更多人员就业,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其三,发挥体育的文化价值,北京冬奥会场馆融入很多中国元素,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有助于弘扬文化自信,凝聚文化认同,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国际友谊和文明交流互鉴;其四,发挥体育的社会价值,以冬奥会为平台展现和谐中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以运动员和志愿者为传播主体,讲好冬奥故事,向西方受众展示真实、鲜活、生机、和谐的中国社会;其五,发挥体育的生态影响,北京冬奥会从申办之初就倡导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大量应用绿色科技,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人类维度:“以体为媒”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体育观”之“大”体现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演绎。体育活动强调公平包容,无论是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奥精神还是奥林匹克精神都与“合作共赢”“共同安全”“共享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而体育事业能够跨越政治分歧、消弭文化差异,推动各国展开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危机、开创美好未来。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案例:一是倡导“相互理解、团结、友谊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宗旨,强调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依存、平等相待,将体育剥离政治和意识形态,倾听各个国家的不同声音。二是注重国际社会的合作互利、共同发展,通过体育赛事的筹办展开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将体育经济与对外贸易、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进行衔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实现国际社会共同繁荣。三是强调文明互鉴、文化交融,通过体育赛事推动全球文化传播,提供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让体育成为全球文明多样性的共存载体。四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建设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
北京冬奥会的精彩举办,成功推动了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展示了更加开放包容的 中国,也向世界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大体育观”的格局和深度。回顾北京冬奥会的荣耀之路,世界级专业场馆拔地而起,冬奥运动员争金夺银,体现大国实力;国际局势动荡、防疫工作严峻,冬奥会仍能如期举办,体现大国担当;“中国风”场馆惊艳世界,传统文化走向全球,体现大国魅力;党的领导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体现大国能力;智能科技引领未来生活,创新能力引领全球发展方向,体现大国活力。北京冬奥会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中国人民将继续书写北京冬奥会的荣耀故事,与世界人民继续见证“中国奇迹”,共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出的 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
(赵崔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附:原文链接
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208/t20220808_54699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