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14专题报道 > 2014毕业季专题 > 正文

2014毕业季专题

[毕业生访谈] 朱逸琳:不遥远的哥大高材生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04日 编辑:

朱逸琳:不遥远的哥大高材生

记者 刘力维

黑色的直发、白皙的圆脸、简洁的运动包、休闲的牛仔衣,她的身上没有丝毫“精英”的遥远感;脸上时刻挂着的微笑将她衬得愈发清新可爱。这个叫朱逸琳的女生是2010级金融学院应届毕业生,现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专业研究生录取资格。

理科生朱逸琳在大三时,转院成为金融专业的一份子。生在“金融之家”的朱逸琳说自己转院时并没有想太多:“父母都是金融业内人士,所以从小熟悉。”她还自嘲说自己是比别人都“笨”的理科生,学不来数学物理这些理工课程,但又抹不去理科生的思维,因此选择了金融这门折中的学科。

早在高二时,朱逸琳就已决定申请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六年来,她从未动摇过。她认为国外金融教育起步较早,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国内现用的不少教材都是直接从国外购进的英文原版;编写教材的作者也正是国外知名大学中的教授。因此,出国留学不仅能获得海外工作机会,还能直接与业界精英交流,收获更深层次的知识。

朱逸琳也客观地意识到,华人融入白人圈是极为困难的,加之近年来海外求职形势并不乐观,若想留美发展实为不易。她坚信若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最终还是要回国发展。研究生毕业后留美实习、工作是为了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开阔眼界。

此次被录入哥大,她并不意外,因为已经做足了准备。大二,她退出了学生组织,开始专心学习,提高绩点。大三下学期,她参加了半年的哥伦比亚大学交换项目,并在所有科目上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半年的交流也让她对美国的生活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托福和GRE考试虽然准备匆忙,但也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她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突出的项目,但每一项都达到了所申学校要求的标准。

说起就业方向,朱逸琳面露为难之色:“这其实一直是我的困扰。”原本单纯地以为金融出身就该去投行的她,逐渐发现相比起专业技能,投行更看重人际交往能力。雄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这一情势下显得并不占优势。如今,她更倾向于成为一名金融分析师。

回顾大学四年,朱逸琳感叹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她认为老师们有很多平时在课堂上不轻易展现的实力与魅力。只有时常与他们沟通、坚持向他们学习才能逐渐挖掘出这些闪光之处。不少初入大学的新生不愿意选择“事多”的教师,但朱逸琳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事多”者往往是好教师,他们能把三分的课上得像四分一样充实,让学生最大限度掌握知识。

舍友是她生活中的欢乐元素。回忆起四年里的点点滴滴,她笑道:“从大一到大四,我们的话题越来越深,什么都能聊,而且还伴着彼此开玩笑的‘讽刺’。”采访临近结束时,朱逸琳的一名舍友在旁等候,收拾好东西,她抬头甜甜一笑,说道:“我要去看电影了!”背上包,这个开朗亲切的女生跑进了室外的阳光。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