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专题

[特稿] 思政教研部:改革创新 增强思政课实效性和吸引力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12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特约记者 梁凯音) 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围绕一个中心——人才培养;推动两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抓好三个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科研互动、团队互动,进行了大量工作,也收获了不少成绩。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深化思政课改革

2013年思政教研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四种意识”、“四个结合”、“四项改革”,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目标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课程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相结合;突出小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学业成绩评价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思政课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的主阵地,二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及操作细则。

2013年教育部徐维凡副司长调研思政部教学改革座谈会

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重点将专题讲授与研讨、社会调研实践教学、情景模拟与实景教学、网络平台教学等五种教学方式统一纳入学期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提高教学效果上获得新收获。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各自的特点。

在课堂讲授中,突出专题讲解与研讨,突出重点理论问题的阐释,并紧密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形势与政策”课设计了系列专题讲座、课堂小组研讨、撰写听课报告和论文等三个教学模块。组织课堂专题讨论,由学生担任主题发言人进行问题分析,教师点评和阐释,同学们在问答中进行观点交锋。今年下半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排了更有针对性的专题讲授,安排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学生拍摄微电影活动。微电影的拍摄活动与整个学期的教学紧密联系,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模式。新媒体手段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走出课堂 了解国情社情

2013年,在社会实践环节方面,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的调研,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学生们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写出一系列优秀的社会调研报告。李海英指导的“完善垃圾处理机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关于河南温县等地农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获得由北京市教工委主办2013年度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一等奖。

2013年上半年,“概论”课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情景模拟与实景教学方面,“纲要”、“概论”等课程在专题讲解的基础上组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故地、博物馆、展览馆等,并要求学生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原理”课程设计模拟决策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决策分析并展示模拟决策的过程情景。

在网络平台教学方面,思政课网上教学平台第一期项目“原理”网络教学平台已开发完毕,第二期开发自20133月起进行,将扩展到所有必修思政课。网络平台使用教学软件,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考核移至网上进行,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重点问题研讨上,同时留出时间用于学生的专题阅读和调研。这样就实现了基本知识掌握和重点问题分析的有效结合,为研究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启发与引导 师生互动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思政教研部努力构建一种“启发与引导,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受教育者如果对教育者有比较深的感情,或者说关系比较融洽,思想和心理的沟通也越方便,发生共鸣的可能性也越大。师生之间注重加强交流与沟通,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释疑思想困惑的睿智长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师生互动要求教师更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辩论和对话等,在互动中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20135月,《政治理论》(二)课组织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的课堂辩论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为实现教学科研互动,思政教研部设立科研奖励基金,鼓励教师把课题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中。思政教研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提升学术研究整体水平。在发展方向上,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把握学校特点和优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在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从而形成我校学科特色。

团队互动方面,强调团队建设,在教学任务分配上,强化了首教授的主导作用,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明确方向;在条件保障上,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渠道,实行财力物力的重点投入,改善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师的科研成果显著增加,高水平论文数量增加,在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梁凯音的《关于拓宽视野与构建国民意识的思考》论文先后被光明网、人民论坛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政治学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中国梦微电影展映会

科研的成果在教学中得到体现,使教师讲授有深度,有针对性,受到学生的欢迎。在201310月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座谈会上,一位大一同学说:“以前通过网络媒体及其它渠道接触到很多关于说法混乱的观点和信息,进入大学的思政课堂,听到了非常有深度科学理论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使自己国家观、社会观、价值观都发生转变,觉得耳目一新,很有收获。“

教材、考试、评价体系三项创新

思政教研部与校出版社联合,组织教师撰写四门政治理论课的辅助教材。目前已出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辅助教材,另外两本也将会在近期出版。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助教材在已经开始使用,受到了学生好评。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制度,实现平时成绩、社会实践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测试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评价相结合,把出勤、课堂表现、小论文、读书笔记、课堂讨论、课外实践等全部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真正让理论进头脑、入人心,使考试真正成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过去的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和相关制度已不能适应改革后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思政部正在建立健全监测机构和相关制度,形成包括评教、考试测评、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和多个指标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我校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3年两次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同学们普遍认为,思政课讲授的有思想深度,目前所采用的专题讲授与研讨、社会调研实践教学、情景模拟与实景教学、网络平台教学等五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在两个学期的学生评教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整体优良的评价。学生评教分数持续走高,平均分数保持在93分的水平,可以说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已经成为我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课程之一,很多老师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