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43届校运会专题

[直击赛场] 运动会仲裁团:跨越半世纪的体育情缘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1日 编辑:

运动会仲裁团:跨越半世纪的体育情缘

记者 庄妍 许诗晴 毛彧

五十年前,大学毕业,带着对体育事业的执着,他们踏进“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校园,开始大学教师的生涯。半世纪的岁月流淌,学校变迁,设施改建,虽然校园已不同于记忆,但眼前不变的是仍在传递的运动会接力棒。罗汉新、曹心竹、薛征、张慧明,他们是曾经的贸大体育教师、现在的运动会仲裁团成员。

每当赛场判罚出现争议,仲裁团就会运用丰富的经验给予公正的裁决。更多的时候,四位老人只是安静地坐在主席台最后一排,透过青春洋溢的赛场,回味年轻时的自己。在他们撰写的人生故事里,与贸大的体育情缘从未停止。

身体力行:与体育教学一起走过的路

“我在大学里主要学习的是田径,其他几位老师是游泳、体操、排球,不过到学校后,我们可什么都教,这叫做‘一专多人’。”说起当年的体育课,原体育部书记曹心竹打开了话匣子。体育课,是当年学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作为体育教师,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新的形式,为体育课注入新颖和活力。

过去的体育课程表中有一门是滑冰,然而滑冰场却不多见。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学习滑冰,年轻的教师们集体着手进行最原始的“人工制冰”——泼水。茫茫夜幕下,熟睡的学生不会意识到,此时的窗外,体育教师们已经两两成组开始工作。借着几盏路灯发出的微弱的光,他们端起水管,淋向因提前打磨而不再坑洼不平的路面。冬季深夜零下17度的低温让刚浇下的水结成一层薄冰。结冰之后再泼水,一次次重复终换来十几厘米厚的“人工冰层”。“自己做的‘滑冰场’要经常维护,每次带学生上滑冰课,我们都要牺牲自己的睡眠,不过学生们喜欢滑冰课、愿意在这堂课上得到锻炼就行!”

全民健身:当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谈到过去的体育课,张慧明、薛征两位老教师深有体会。“以前下午的时候,整个操场几乎都是锻炼的学生,体育课上也几乎是全体出动,特别热闹!”在他们眼里,那时的学生很能吃苦,上体育课能够打起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珍惜每一次尽情挥汗的机会。在这群师生身上,全民健身的时代烙印展现无遗。教师们带着学生跑步、游泳、打球,场地虽然简陋,但体育课一点儿也不简陋,体育锻炼更是从未停止,晨跑、竞赛、下乡支农,教师们运用各种方式,引领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吃苦能力不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坚持锻炼身体的学生很少,以至于现在的学生体质总体比较差。”张慧明担忧的摇摇头,但随即她又补充道:“学校为此也做了很多改变,比如增加体育课的种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途径来锻炼,效果也相对好了许多。”

曾经教授体操的老教师薛征已年近古稀,身体仍旧十分硬朗。“你看她,虽然年纪大,身材好着呢,全是以前练体操练出来的!”张慧明笑着说。薛征老人告诉记者,她从学生时代起就坚持体育运动,退休以后仍旧每天跳舞,做操。“我的身体硬朗着呢!”老人笑着说。

“老罗,学校的第七届运动会我们就参加了吧?”曹心竹老先生向身边的罗汉新求证道。“那时的我们啊,和他们一样。”他眯着眼看远处还在奔跑的青年,仿佛看到曾经年轻的体育教师和他如风般奔驰的学生们。

从煤渣到塑胶:贸大操场的“进化史”

动荡年代下,学校几经搬迁,从车道沟,到河南干校,直到1972年才停止辗转,落脚在今天这个地方。当时的外经贸还不叫外经贸,惠新东街10号对应的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行政楼则有另一个名字——特技楼,学生们唯一的“教室”就由它前面的走道和简陋的摄影棚组成。如今脚下铺满塑胶的地方在当年是荒草丛生,操场,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念想。布满尘土的走道上,学生席地而坐,扬起头,脸上暴晒过的痕迹掩盖不了对知识的渴望。那时的他们“不甘寂寞”,操起手中有限的工具,就着摄影棚的四壁组装篮球架,从此,运动和上课便在同一块小天地里交替进行。发光的汗珠和黝黑的皮肤,凝聚了小天地里一抹最为常见而又质朴的颜色。

目光旋回眼前喧声阵阵的操场。从上世纪70年代定下位置起,它就没再“挪窝”。起初,操场地面由煤渣堆成,日子一长,煤渣的保养不断给老师们出难题,他们于是决定撤下煤渣,派人从东北运火山灰过来作材质。“运输是项大工程啊!当时交通的不方便是你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南面不通,车辆进出学校只能经由小关,道路两旁都是泥泞的菜地,有的老师夜路走得太急,还掉进路边的粪池里呢!”回想起逗趣的画面,老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1984年,在这片从黑土大地捎来的火山灰上,第23届北京市高校田径运动会拉开大幕。学校仅有的10余位体育老师挑起所有担子——他们既是裁判员,又是比赛的组织者,还是现场寸步不离的后勤人员。

“咣当咣当”,大铁壶里装满的石灰水来回撞击着内壁,他们手提钝重的铁壶,摇摇晃晃地走上操场,量准距离,俯下身,保持百分百专注,扶稳壶的底部,小心翼翼地让白灰水滴落在指定的位置。光是画白线就耗费整整两天,更别各种各样的场地布置了。“当时的看台与主席台重叠,还有些‘不成形’的看台随地而起。别看当时的场地小,五、六级台阶都能被坐满,可多人来看那场运动会啦!”

“那个累哟!”61年踏入贸大的原体育部主任罗汉新感慨道。慨叹之间,是一丝带着复杂情绪的笑容,似乎只要回到28年前,他依然愿意拎起一壶白灰水,投身到不息的忙碌中。

运动会仲裁团成员:罗汉新、曹心竹、薛征、张慧明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