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党建评估专题

引领事业发展 推动学校跨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落实“基本标准”工作汇报(书记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07年09月24日 编辑:

引领事业发展 推动学校跨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落实“基本标准”工作汇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王玲

2007924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就我校落实《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的情况作汇报。

我的汇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校概况和工作思路;第二部分:重点工作和主要成效;第三部分:工作体会和努力方向。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和工作思路

一、学校概况

1历史沿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是195111月创办的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31月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8月建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91更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6月,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划转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学科和专业。学校现有15个学院,1个直属系,设研究生部和体育部;有31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点(含2个专业学位)、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3教师和学生。截止到20077月,教职工总数1507人,其中专任教师71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8人;有全日制学生10400余名,其中本科生73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3100余名,另有来华留学生2000多名(学历生1100余名)。

4党组织和党员。我校本届党委会由校第十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常委9人,委员21人。校党政班子成员共9人,书记、校长各1人,副书记2人(其中1人兼纪委书记),常委、副校长5人。校党委下设22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146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教职工党支部71个,本科生党支部35个,研究生党支部22个,离退休党支部18个。截止到20076月,共有党员3083名,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695名,离退休党员392名,学生党员1871名。教职工党员占在职教职工总数的46.4%,专任教师党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党员占79.6%,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党员占59.8%,研究生中党员占39.9%,本科生中党员占12.4%。

5“基本标准”达标创先活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0610月正式执行的《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重大举措,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的基本规范,对开展高校党的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20043月,校党委决定开展“基本标准”达标创先工作。20057月,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以出色的业绩使我校跨入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行列”的目标。200510月开始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党建评估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12月,校党委召开“基本标准”达标创先动员大会,就迎接“基本标准”达标检查验收进行全面部署,学校自查自评工作全面展开,以评促建取得明显实效。

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思路

6形势判断。分析客观形势是进行工作决策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对高校党的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大学,是开展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使命。特别是近三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校竞争出现新态势。科学分析校内外的新形势,清醒认识面临的新挑战,敏锐把握高校工作的新趋势,正确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开展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着眼点。

7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2004年以来,我校党委深入分析形势变化,针对学校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明确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可以概括为:把握办学方向,发挥核心作用;确定发展战略,引领事业发展;汇聚人才队伍,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工作规范,推进制度创新;提高育人质量,培育学校精神;服务群众需求,维护师生利益;协调各方关系,营造和谐环境。

8把握办学方向,发挥核心作用。主要指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第二,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力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党委治校理教的能力;第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确定发展战略,引领事业发展。主要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树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着力提高领导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全力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校党委认为,提高治校理教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领导学校事业发展的首要之举,在于确定学校发展战略。必须把确立学校战略方针、领导实施战略方案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头等大事。在谋划战略的过程中,校党委特别注意把握四点:第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用共同发展目标凝聚人心,用明确战略方针统一行动。第二,密切关注校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战略方案;第三,抓住战略重点不放松,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宏观协调;四是紧密围绕工作中心,明确目标,凝聚人心,为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提供思想、组织和政治保证。

10汇聚人才队伍,提供组织保障。主要指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抓宏观、定政策、做协调、重服务,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把人才强校落到实处。发展大业,人才为本,校党委把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强调:第一,把人才强校和发展战略统一起来,瞄准战略目标配备队伍,根据战略任务整合力量,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和教辅后勤工作队伍。第二,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高水平学术团队、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第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思想政治、组织、群众工作的优势,为人才强校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识别和使用人才,努力创造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

11加强工作规范,推进制度创新。主要指以改革和完善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坚定不移推进校内管理制度改革,为全面落实发展战略、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校党委坚持不懈地开展四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健全和完善校党委、中层领导班子的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和完善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加强集体领导和分工协作,减少决策失误。第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和规定,坚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第三,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的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第四,积极推动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12提高育人质量,培育学校精神。主要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切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精神,弘扬优良风尚,为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宣传思想工作为先导,在以下工作中取得突破:第一,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北京市的有关精神为重点,不断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第二,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深入发展。第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突出学校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宣传鼓动,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四,为教学科研营造宽松和谐环境,强化教书育人的整体合力。

13服务群众需求,维护师生利益。主要指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任务和工作切入点,作为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用符合师生员工利益需求的实际措施、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实际行动来凝聚人心,激发热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校党委强调,首先要把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师生员工个人事业目标统一起来,让每一名教职工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与关系、作用和收益;其次要密切关注并解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真心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要坚决果断地维护学校共同利益和师生员工正当利益;第三要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第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服务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

14协调各方关系,营造和谐环境。主要指认真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公平正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校内矛盾,增进全校团结。校党委认为,建设一个和谐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于实现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和谐校园建设是伴随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全过程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面对学校实际问题,校党委重点关注的是:第一,在处理事关学校重大利益问题时,既解决问题又确保稳定,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第二,适应学校利益格局的变化,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第三,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发挥统战在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促进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第四,坚持做好校务公开,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第五,大力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团体的作用,加强校内各系统各群体的团结和谐。第六,着眼于实现和谐,大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处理矛盾、解决纠纷的能力。

第二部分 重点工作和主要成果

一、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学科建设目标明确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发展能力

15“学理论、抓全局、出思路”已经逐步成为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共识。党委常委会每学期都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提高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们集中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件,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注重提高理解政策与把握机遇的能力,领导决策与管理协调的能力,驾驭全局与推进学校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重点是提高领导班子推进学校发展的能力。

2.开展战略研讨,明确发展重点

16把谋划发展战略作为头等大事。20045月,党委中心组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讨会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战略意识,加强战略管理。20049月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会达成共识,要提高校领导班子的宏观战略思维能力,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学校的战略定位,确立并深化治校方略,解决学校发展战略这一重大课题。此后,校领导通过领导班子务虚会、党委常委会专题会、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讨会、筹备召开党代会和党委全体会议专题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讨论,逐渐明确了战略发展重点,即学校的学科建设问题。我们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学科水平是决定学校水平的首要因素,学科层次是学校竞争取胜的制高点。我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将学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提升学科水平。

3.提出战略方针,谋划战略方案

17第十次党代会确立发展战略方针。20057月,我校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今后五年工作战略方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住重点,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大力提高学科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大学。20062月,党委召开二次全会,确立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方针,提出今后一个阶段学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20068月,党委召开三次全会,进一步确定学科建设的战略主攻方向。20073月,党委召开四次全会,再次明确指出,推进事业发展的第一重点是有效推进学科建设,要尽快确定学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具体行动落实方案。

4.共同目标确立,跨越步伐加快

18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得到确立。发展战略重点的确立,解决了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树立了学校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目标。校党委明确提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为学科建设服务。以学科建设目标凝聚人心、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成为全校上下共同理念。全校重学科建设、重教学科研、谋发展、做实事蔚然成风。

19学科建设的决策和措施不断清晰和具体化。党代会确定发展目标后,学校于20062月通过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学院、各部门也根据“十一五”规划拟订了本单位的发展建设规划。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十五”“211工程”二期项目建设整体验收,教育部专家组认为我校学科建设工作“有特色、有创新、有影响”。学校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推进学科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以高水平的优秀成绩通过2006年教育部检查评估。

二、先进性教育成效显著,奠定工作坚实基础

20精心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下半年,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的统一部署,我校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校党委精心组织,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受到高度评价。在落实整改方案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工作中,校党委认真落实整改方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群众99%的满意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工作抽查中,我校的工作再次得到师生高度认同。

21北京市委督导组对我校先进性教育活动予以高度肯定。市委督导组认为: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成效显著,重点突出,开展工作深入细致,使学校无论在实践、理论还是制度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党政领导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校上下为建设和发展学校真抓实干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市委督导组认为:我校高度重视巩固整改成果及“回头看”工作,思想认真统一,措施到位,整改力度大,整改措施落实的好,在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解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工作总体效果很好;学校办事认真,一些复杂的问题都以较快的速度、较稳妥的办法解决了,督导组非常满意。

22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对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学校事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带来了深刻影响:校级和中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战略谋划和战略管理能力增强,为落实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建设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工作不断推进,为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营造了良好氛围;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意识普遍强化,在近三年来的学校中心工作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项重大任务中,共产党员率先拼搏,为加快事业发展步伐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明确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关键在人才。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党组、中共北京市委的有关部署,于20049月正式提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成立了学校人才强校工作领导小组。200411月召开了人才强校工作会议,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工作方针。20057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24确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原则和要求。把人才工作目标同学科建设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整合人力资源,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党政管理干部队伍、教辅工作队伍和后勤管理队伍;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重中之重,制定并落实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规划,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组建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实现高端人才队伍的迅速生成。

2.优化师资配置,组建学科团队

25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抓住“引进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打造高水平有活力的创新团队”两个关键,大力改善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近三年来,学校共投入经费2300余万元用于师资的引进和培养。目前,学校初步实现了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为中坚的师资队伍配置。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各院系纷纷推出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方案,例如,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启动师资学术岗位定位计划,重点实施拔尖人才计划和学术骨干计划,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定位、努力方向、检验标准,探索建立新型的师资成长机制。

3.调整干部队伍,实现一流管理

26选拔优秀管理人才。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校党委把高水平的党政管理人才视为人才强校的重要力量,加大干部队伍选拔、培训力度。2005年上半年,校党委实施全校公开选拔任用处级干部。通过这次公开选拔,处级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在重点学科配备有学术背景的教授担任总支书记。同时,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主要是党总支(支部)书记培训、新上岗干部培训、辅导员培训等。通过选拔、培训优秀年轻干部,构建合理的干部梯队,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学校举办各类中层干部培训班10余期,培训干部900余人次,输送到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各级各类党校、干校学习40余人次。任用35岁以下处级年轻干部28人,先后有25名后备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党务政工干部队伍配备充足。截至今年7月底,全校125名处级干部中,5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62%具有高级职称;54%年龄在45岁以下,其中13.6%35岁以下。

27切实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提出突出整体性、发挥集体作用、强化动态管理、推进领导班子制度化建设的思路。2005年以来,先后对13个中层班子进行优化调整。2005年建立校领导与新组建中层班子集体谈话制度,党政一把手与纪检监察部门同时谈话,对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提出要求,已先后与20个中层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集体谈话制度的施行规范,效果明显,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普遍好评。建立分管校领导、处级班子党政一把手、师生代表“三级联动意见征集渠道”,对中层领导班子进行定期跟踪动态分析,实现班子建设的经常化。建立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进职务管理向职责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

四、决策能力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走向规范

1.完善制度建设,发挥集体合力

28用制度建设保证党委决策。首先是坚持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制定《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订立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书记办公会等一系列会议议事规则,明确党政职责范围,用制度体系保障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有效运行。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较好发挥了校党委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得到充分发挥和保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事关学校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党政一班人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2.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机制

29不断完善决策机制。校党委制定《关于常委会向全委会汇报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关于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暂行办法》、《重大事项决策听证暂行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在重大问题决策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调研会、听证会和专题讨论会等不同形式,充分听取意见。对涉及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院系设置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前充分听取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和专家学者等“智囊团”的意见。近三年来,校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没有出现明显失误,得到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师生员工用“判断准确、决策水平明显提高、总揽全局能力明显增强”来评价校班子治校理教水平。

3.建立沟通机制,加强党内民主

30建立党内情况通报、报告制度。通过召开全委会、总支书记通气会、党员重要信息通报会等形式,定期就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大事项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向党委委员、总支书记和师生党员通报。依托书记办公会和总支书记通气会,建立党委职能部门和院系基层党组织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的机制。校党委加强与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座谈会、调研会,建立党内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加强党委与师生员工的沟通和了解,保证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党委。党委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有关党组织和党员。

4.严格落实责任,锐意反腐倡廉

31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要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校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实行牵头部门定期汇报制度和主体责任承诺制度,将落实责任制的成效与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挂钩。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制度要求,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校党委还推行兼职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监督中层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调查数据表明,教职员工、党组织和群众对校领导班子廉洁自律的总体满意率高于94%,教职员工对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为94%,对源头治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6%。

32严肃查处案件。近三年以来,校党委针对群众实名举报的高职学院“小金库”、“食堂三楼承包案”及卓越中外合作办学等问题,本着“从严治党”原则,认真查处案件,维护学校利益。结合案件所暴露的管理漏洞、行业风气和干部作风问题,认真总结教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纠正不正之风,协调有关部门制订了规范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教育收费、干部人事、招生就业、后勤管理等重点业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实施“阳光工程”,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根本利益。

5.推进体制改革,激发人员活力

33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适时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004年上半年进行了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按照“按需设岗,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思路,实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的全员竞聘上岗。2005年进行第二轮薪酬制度改革,分配重点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从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的需要出发,进行院系(部门)设置及布局调整改革。最近,我校又开始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履职规范、运转协调、优质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

五、学生德育成果丰硕 育人质量明显提高

1着力德育创新,实施全员育人

34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上级有关部署,推进德育创新。颁布实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校党委明确要求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积极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一体四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近三年,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满意度一直保持在85%以上。

35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委员会,指导、研究、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加强课程建设,按教育部要求开设出7门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全部通过学校立项建设,其中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2门,教改立项9项,教改和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收效良好。学校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精心配备任课教师,组织了一支由校领导、知名教授组成的高学历、高职称《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团,精选讲座选题,重点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同。

(36)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学校提出把“高起点、高素质、高水平”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按照“学习优、知识优、创新优”的标准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达到辅导员队伍“管理行、教学行、科研行”的建设成效,使辅导员队伍呈现“人气兴、队伍兴、事业兴”的新景象。学校制定了《学生辅导员工作条例》,拨款20万元设立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基金,搭建辅导员发展、成长新平台;全面强化了辅导员理论和业务培训,拓展了学生辅导员的培训进修渠道,逐步做到学生辅导员持“三证”上岗,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辅导员队伍成为校党委选拔学校党政干部的重要来源。

2.推动社会实践,真心服务学生

(37)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03-2006年我校连续四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帮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整合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指导资源,设置了独立建制的就业指导中心。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团学工作特色鲜明,效果突出。学校荣获2005年“北京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荣获2006年“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综合手段把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加强,连续五年,学校没有发生任何因心理障碍引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学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学生文化节成为校园文化传统并不断创新,形成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直接关联的校园文体活动风貌。

六、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服务群众求真务实

38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解决师生实际问题。校党委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近三年来,班子成员以不同形式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270余次,解决问题180余个。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和校长信箱制度,拓宽联系师生渠道。近三年来,包括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前征求意见的分类座谈会累计217个,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近830余条其中绝大部分得到解决和反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自2004年至20075月底,共受理纪检信访106件,“四项指标”均达到100%,经过对信访反映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整治,近三年我校纪检信访件逐年减少。校领导定期召开学生动态分析会、信息通报会,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沟通情况,听取意见,研讨对策。校领导高度关注因市场价格上涨而出现的学校食堂饭菜价格和质量问题,迅速反映,及时沟通,加强引导,采取有效对策,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师生利益,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在解决师生关注的住房、交通、餐饮、医疗、安全、大学生活动场所、老同志集体活动场所等具体问题上不遗余力,切实研究具体方案,推出具体举措,工作富有成效。

39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02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主题党日”实践教育活动,融教育、服务、实践为一体,逐步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党日特色活动,创造出“师德建设实践平台”、“学术团队示范区”、“社区英语服务岗”、“经贸知识田间行”、“法律咨询流动站”等一批党员认可的、有影响的基层党建活动。五年来,共立项128个,直接参与活动的党员达4000余人次,有70个优秀项目受到表彰;奖励资金累计50余万元。

40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不同岗位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突出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学校发展,围绕师生需求,围绕社会要求”,制定实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暂行办法》,开展服务师生、服务社区主题实践活动,为师生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建立党员责任区16个,结成帮扶对子27个,联系村2个。

41党组织和党员在学校重点工作中率先承担任务,充分展现了党的先进性。2006年迎接本科评估的关键时刻,校党委召开全委会,统一思想,明确方案,号召全校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全面动员、齐心协力,全力完成本科评建冲刺阶段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率先奋战,为本科评估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职员工立足本职岗位讲奉献蔚然成风,2006年,在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名单中,共产党员比例占78.26%;本科教学评价中,获得90分以上的教师党员占83.49%;在全国高校第十次博士点申报攻坚工作中,有重要学术成果和贡献的学科带头人中共产党员的比例占79.41%

七、努力创建和谐环境,全校齐心共促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42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校党委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奖惩机制为保障,对师德教风常抓不懈。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院两级师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风/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十余项相关规章制度,密切结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通过领导听课、督导检查、学生评教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引导教师严格自律,认真履行职责。把师德表现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行政职务升迁、研究生导师遴选、年终考核等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近三年来,学校师德建设成效显著,30余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43强化舆论导向,激发工作热情。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强化学校重点工作宣传动员,营造优良舆论氛围。校报、新闻网等媒体积极探求改进新闻媒体的宣传方式和方法,突出了思想性、引导性、时效性和生动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效果。2004年以来,校报、新闻网获得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北京高校“好新闻”奖共50多项。在党委重大决策、先进性教育活动、“211工程”验收、本科教学评估、学科建设、人才强校、基层党建创新等重大主题和任务的专项宣传中,精心策划,周密组织,进行系列化、立体化的鼓动激励、舆论引导和信息沟通,激发了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的热情。密切关注教职工舆情热点,及时采写刊发稿件,沟通信息,报道动态,反映民意,主动做好网络媒体管理和引导。学校的新闻宣传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鲜活、信息丰富,效果良好,受到师生员工广泛好评。

2.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安全稳定

44建立安全稳定长效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党委定期召开安全稳定联席会议、师生思想动态分析会等,及时分析排查影响安全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前期预防、预案和化解矛盾工作。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校园科技创安工程的资金投入,目前已建成覆盖校园重点部位、要害部门的技防监控系统和技防监控中心。2005,我校科技创安工程被评为“北京高校科技创安示范工程”。安全稳定工作经费得到有力保障。突发事件处置机构健全,处置预案齐全。近三年来学校妥善地处理了一批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事件,没有因处置不当引发重大不安全事端。目前学校已达到1300余天无重大责任事故和事件的发生。

3.加强统战工作,实现团结共进

45重视、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加强自身建设。2005-2006年,先后协助民主党派换届。重视发挥党外人士在学校政治民主生活中的“思想库”、“监督岗”作用,采用通报会、研讨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并采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和推荐工作,选送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学校8位国家、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7位是党外人士;有5位在党派上级组织担任职务。20052位民主党派成员被评为“民建中央优秀会员”和“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优秀个人”。民主党派主委享受学系主任待遇,给予适当补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宗教领导小组”工作,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推荐工作,学校共有少数民族干部6名,约占中层干部总数的5%关心少数民族师生的生活。支持侨联组织归侨侨眷开展活动。20051名归侨被评为“首都侨届先进个人”。2007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侨联工作先进集体。

4.尊重关心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6尊重和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学校单独设置离退休处及党总支委员会,本着“就地就近,便于组织,本人自愿”原则设置党支部。制定《落实〈北京市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成立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把离退休工作列入议程,经常研究。学校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保证老干部“两费”和生活补贴及时发放。在职人员增加奖金、津贴、节日补助费时,也按比例给离退休人员增发补贴。在资源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出600余平米,增加老干部文化活动场所面积。2004年,我校离退休工作通过市教育工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单项检查,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单项进步奖。

5.发挥群团作用,推进校务公开

47高度重视教代会。每学年召开1—2次教代会,校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职工关心的问题,报告财务、基建、资产等专项工作等。涉及学校战略规划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提交教代会或教代会常设主席团讨论。重视加强学院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特别加强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工作,规范提案工作的规程,健全民意反馈渠道。本届教代会征集提案146件,立案136件,落实率达到100%。2006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会“提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48认真推行校务公开。我校是北京市高校校务公开12所试点院校之一,学校通过组织召开校、院系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成立校务、院(部/处)务公开领导小组,完善以信息发布会、综合简报、网络平台、校报、宣传栏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务公开系统,做到常规事项定期公开,急重事项及时公开,师生热点事项随时公开,校务公开体系和运行机制运转良好。

49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通过书记办公会、党委常委会的形式定期听取工会汇报,研究工会工作。校工会按规定配备专职干部,设有27个分工会,组织机构健全。积极推进“教职工之家”建设。在丰富教职工生活,动员和组织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工会关注教工利益、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关注教职工身体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开通健康专栏,提供在线健康咨询;丰富教工文体生活,学校建有教工活动中心、教工健身房、教工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每年组织教工合唱团、教工运动会、假期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第三部分 工作体会和努力方向

一、主要体会

1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50)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做好学校党的工作,必须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和改善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关键在于准确抓住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明确方向,确立目标,凝聚人心。2004年以来,我校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教育部党组、市委教育工委的重要部署,按照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思路,坚持抓住推进学校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统一思想,深入研究,明确思路,作出决策;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理论、组织人才、制度规范、文化氛围保证。党委在学校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开创了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推进了学校事业发展。

2.学科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51)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高水平大学,首先要抓好学科建设。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围绕学科建设目标抓教学、抓科研、抓党建、抓管理、抓服务,通过学科建设事业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评估人才、激励人才,让每一个人都在学科建设中找到自己发展的位置,明确个人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学校的事业发展目标与师生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就能够达成共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合力。实践证明,校党委的这一战略抉择是符合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需求的,人们从学科建设的目标中看到了学校的希望所在,看到了实现师生员工自身利益的途径,形成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3.干部队伍是推进发展的决定因素

52)我校党委始终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点针对“校领导班子决策水平的提高,院系班子的配备和结构优化,中层干部对党委决策的执行和落实”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层次、有标准地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整体工作效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一批优秀人才被提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来,一批工作骨干汇聚到重点工作岗位上来。学校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能力结构、年龄梯次都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实践证明,学校发展方向目标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校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够坚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4.加强服务是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的有效途径

53)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牢牢抓住服务师生这个根本,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师生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创新服务组织和服务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切身利益问题,凝聚人心上来,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基层党组织对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师生员工对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不断增强,党在学校的先进性建设得到有力支撑和全面加强。

5.制度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

54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我校党委坚持贯彻落实“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的各项要求,大力进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事求是地总结我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围绕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设,突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性的要求,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实践证明,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治校理教能力的重要基础,确保校党委各项决策在基层党组织中全面贯彻和落实。

二、努力方向

1.存在的不足

55目前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第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维护班子团结。对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思考,拿出破解难题的实质性举措。第二,院系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不平衡现象,有的支部的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第三,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需要关注党外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继续加大对党外人士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第四,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要加大对年轻教师尤其是青年学术骨干的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全方位调动教师积极性。

2努力的方向

56第一,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着力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努力提高以党政干部队伍为重点的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能力。

57第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模式。校领导班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国际视野,树立前沿意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高准确判断形势、把握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抓住并努力突破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关键因素,推动学校发展的整体跨越。

58第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校党委要创新工作思路,把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完善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员工成才的摇篮、精神的乐园和生活的家园。

59第四,更密切地关注师生利益问题,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围绕学科建设,围绕利益协调,围绕师生需求,更好地研究设计“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具体推进路径,解决好以服务凝聚人心、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深层次问题,提高基层党组织营造和谐、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求真务实,推进一流大学创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学校党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我校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是校党委领导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相信,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