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收看《春天的课堂——第八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公开课》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17日 编辑: wxn

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联合北京电视台于2019年春季制作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春天的课堂——第八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公开课》。节目聚焦教师群体,指出教师为开启智慧之门铺路,为生命健康成长引领,为实现民族复兴筑梦。根据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教师工作部工作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收看,节目播出后在教师中引发热议。

赵崔莉(中国近现代史学系 教授)4月12日晚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春天的课堂——第八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公开课》,看完后令人受益匪浅,也让人对于教育事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十位教育新闻人物来自不同的岗位,有名扬四海成果丰硕的高校教授,也有潜心培育祖国花朵的幼教老师;有在北京高校辛勤耕耘的普通老师,也有远赴他乡支教的中学校长。有传道受业的文化课老师,也有帮助孩子强身健体的体育老师。而最令我关注的是“以多元形式积极参与历史学科大众传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蒙曼老师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百家讲坛》、《蒙曼品最美唐诗》等节目,通过倡导历史文化和诗词学习,重新唤起人们对中国最传统、最美好的传统文化的回顾和尊重。

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职责。在这师德师风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我更明确到:教师的师德影响着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用心投入,抓住契机,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调整好新的奋斗目标。今后,在教学中,注重探索教学改革,从每一堂课入手,将最新的学术思考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思辨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濮灵(中国近现代史学系 讲师):观看了《春天的课堂》,比较有感触的是来自北京四中的曹晓东老师,致力于支援、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他关心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读书学习,积极改进拉萨北京中学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们今后成为老师和医生以造福当地群众,并号召更多北京教师去援藏。这和我本学期讲授的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而我们知道,这其实离不开各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加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是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更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这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做出应有贡献。

钟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系 讲师):教学是一门艺术。观看视频后,我有以下感受:首先,我们要吃透教材,能把教材语言转化成教学语言。在没有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把知识照搬照抄照念。因此,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将知识消化好之后,才能更灵活的输出。第二,寓教于学。教师是需要想象力的,这种想象力体现在能够设想出很多教学环节和知识点。由于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学生对思政课具有排斥心理,反感老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灌输,他们一方面在思想上不喜欢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又极容易被人误导。因此,我们要在软宣传上琢磨。第三,我们还要深耕科研,在诸多繁杂的事项中要稳得住,专心坐冷板凳,潜心学术,让问题经得起推敲,给教学更多理论支持。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