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外语+外贸+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影响”专题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04日 编辑: zym

  校新闻网讯(离退休处供稿)为庆祝建校70周年华诞,近日,我校孙维炎基金会和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共同举办了“外语+外贸+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我校原党委书记兼校长、孙维炎基金会理事长孙维炎,我校原副校长、广东外贸外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兼校长石畏三,我校原副校长徐延春,原副校长黄震华,原国际贸易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研究员秦宣仁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我校原国际企业管理系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陆祖汶,我校原校长办公室主任王桂林,原国际学院院长贺向民,我校知名老教授陈慧献、胡斌华、肖天佑、李正中、邱传俊、吴金芳、宓智瑛、张葆华、周莉莉、陈健平,以及李秋野院长女儿李玲玲和孙维炎基金会理事等共25人。会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孙维炎在致辞中表示,我校的“外语+外贸+国际化”办学特色起源于老院长李秋野时代,他极富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为我校的发展作出了三大历史贡献。一是注重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我校的发展涂了厚厚的“红色”底色。二是高度重视外语教学和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从各种渠道调进一批高级外语人才,为我校外语教学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深知学生学好外语对做好外贸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哑巴”外语的弊病,及时开展外语教改活动,创立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而且在外语院校产生了示范性影响。

秦宣仁在发言中谈到,李秋野院长是我校的创始人和改革发展的先驱,为我校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高度重视外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秦宣仁认为,李秋野院长的办学“精粹”是:外语+外贸+国际化。外语是工具,外贸(广义)是专业,国际化人才是培养目标。在“贸易部高商干校”办学伊始,李秋野就十分重视外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他曾说过:“外贸干部学不好外语,怎么能做好买卖?”为了组建一流的外语教师队伍,他利用“统战”政策,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高水平的外语教师。1964 年,李秋野发现学生外语“听说”能力不行,于是他把精力放在了外语教改上。他建立了九个语种试点班,并亲自到张冰姿老师的英语试点班听课,开启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法的先河,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兄弟院校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对我校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培养“复合型”人才则是李秋野的初心使命,他一手抓外语,强调贸大外语是“应用外语”、“实用外语”,另一手抓外贸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和参观出口企业,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李秋野希望打造的“复合型”人才,是既懂外语又懂外贸,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石畏三校长是李秋野办学特色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他说,在“又红又专”的指引下和“听说领先”的训练中,自己的英语水平遥遥领先,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毕业后从外贸系调入英语系任教。石畏三曾被派驻英国使馆商务处工作八年。由于外语好、又懂外贸专业,他成为既能胜任翻译工作,又能开展外贸业务的“顶梁柱”。石畏三认为,外语+外贸的“两条腿”走路是对的。今后,贸大的学生还应做到外语和外贸专业都要强,拥有国际视野,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国际商务工作的需要。

徐延春在发言说,田光涛院长是一位久经战火和新中国建设历练的老干部。1978 年至1984年,他两次就任我校党委书记兼院长。1979年,田院长提出了“学校改革总体方案”,方案包括加强队伍建设、多种形式办学、教学改革、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和成立出版社五项工作。徐延春高度赞扬田光涛在六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一是全面落实政策,为“反右”和“文革”中的全部冤假错案平反;二是开设夜大学、函授教育、成人教育,招收走读生,加快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外语与外贸融合发展,增设了企业管理等五个新专业;四是鼓励教师用外语讲授专业课。1984 年11月,北京日报报道了我校教师用英语讲授七门专业课的消息;五是请有专功的老教授创建新专业,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进入领导岗位;六是推动与国外十几所高校开展校际交流,邀请多名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并派出多位教师出国考察、讲学、进修。显著推动了我校外语+外贸/国际商务办学特色的发展。

黄震华在发言中表示,李秋野院长是教学改革的促进者、“外语+专业”的推动者、青年教师的引导者、开放办学的先行者、艰苦朴素的践行者。“外语+专业+国际化”之所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一是因为我校的办学初心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外贸工作者;二是由于我校学科属于应用学科;三是我校当时的教师队伍既有外语专业的专家,更有懂得外贸和法律的专家,他们都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四是因为国家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黄振华建议,我校应进一步加强外语与专业的融合,为双循环和贸易战、金融战培养人才,注重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发展。在外语方面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要形成北大的文学、北外的语言学和我校的国际经济贸易复合人才三足鼎立的局面。

86 岁胡斌华教授通过视频发言,他高度赞扬李秋野院长在“四合院”里办大学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办学方面的成就。他表示,李秋野深知只有学好外语,才能准确了解客户需求从而达成协议。为此,他聘请了多位有真才实学的外语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还为每个语种配备了一两名学科带头人。在理论联系实际办学中,李秋野做出三项创新。一是探索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引起了外语院校同行的关注,纷纷派人前来观摩;二是摸索出“外语+外贸”的办学特色。为了联系外贸实际,李秋野建立商品实验室和组织学生参观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出口商品的认知和了解,促进了外语+外贸的融合发展;三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给学生讲革命战争的亲身经历,为学生讲授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批判唯心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旅美知名教授陈慧献和旅澳邱传俊教授都通过视频方式发言。她们表示,李秋野院长创立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法获得成功,在外语院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4 岁的肖天佑教授感慨地说,几代的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1984 年后上任的新领导班子。孙维炎校长、石畏三副校长实行“人才强校”战略,轮流派遣大批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经济管理等专业或去国外商务处工作实习,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几乎每个教师都变成了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不少教师用外语开出了一批经济、金融、企管类的专业课。

常力教授通过视频发言介绍了原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在联合国开发署援助下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举办商务英语项目的经验。该项目密切结合公司商务和国际商务资讯,由美方讲授“听说课”“英文笔记”“商务写作”以及“商务导论”“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培训国内经济与商务人才,发挥了英语+国际商务的示范作用。常力表示,80 年代初两校合并后,该项目改由国内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除继续开设“英文笔记”“口语”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外,留学归国的老师还用英语开设了金融、法律、营销学、会计学及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加速了我校“外语+外贸”办学特色朝着“外语+国际商务专业”方向的升级和发展,带动了国际商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也用外语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

周莉莉教授曾是1964 年教改中意大利语试点班的受益者。她认为,那次“教改”不单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一次教育革命,是全校范围内从上到下全面参与的教育改革。“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法,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而且带动了毛主席著作进课堂、学生出早操、参加校内劳动和校外支农劳动等系列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是李秋野对我校办学特色作出的极大贡献。

与会教授纷纷发表了对我校办学特色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本次“外语+外贸+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影响”专题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