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信息学院举办思想建设大讨论第二场分论坛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15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信息学院 供稿)为了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进一步凝聚共识,信息学院从2022年1月开展了“以学生为本,学院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主题的思想建设大讨论活动。在前期学院老师积极书面投稿的基础上,2022年5月11日12点至14点,学院通过线上方式召开“思想建设大讨论第二场分论坛”活动。信息学院院长熊璋,党委书记高玲,副院长倪耀东,副院长华迎出席会议,学院32名教职员工参与讨论。此次活动围绕主题设立3个议题,与会教师积极参加研讨。会议由副书记张旭路主持。

 

首先,高玲书记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参加思想建设大讨论第二场的活动,并充分肯定了思想建设大讨论第一场的效果,希望各位老师围绕论讨议题,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

 

 

随后,会议进入讨论环节。围绕第一议题:信息学院如何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为学校做更多贡献,以及如何在数字经济中为社会提供服务。张琦老师认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新兴技术的深化应用,大数据会成为这种全新经济形态下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开放的数据生态体系,将驱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新业态的培育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力,培育新市场和产业的新增长点,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创新。作为高校科研人员,要顺应数字经济潮流利用我们的技术积累,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其他行业的交叉研究,并且努力实现技术转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提供作出更多贡献。王小磊老师建议学院通过以实习项目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企业实习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素养,并对素质素养进行分类,保证学生能够在求职过程之中,将企业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与个人的素质相匹配;最后尽早增强学生的科研熏陶。

 

 

围绕第二议题:“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机遇与挑战,屈启兴老师谈了自己对新工科的理解,同时指出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走学科交叉路线,提出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是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的三个复合,最后又提到了自己对复合型人才的认识,即技术理论人才、技术应用人才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袁石老师认为当前从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社会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定位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但是也面对这计算机课程如何能够更加吸引同学,如何引领同学们进入到企业进行研发工位实习,如何将管理课程和计算机课程进一步融合等问题,为此建议在管科的课程之中增加计算机体验,在计算机课程之中增加管科场景应用,同时建议在合作企业之中带领学生从事科研性质的实习工作。于晓丹老师从产教协同的角度分析了复合型人才培养,认为数字经济人才的特征是通用型、交叉型、复合型。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产教协同,要注意简单目标和复杂目标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平衡,定量与定性的平衡。刘宁宁老师认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出真知,通过建立企业实验室的方式,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以此促使学生真正进入解决工程问题的工作状态。王国龙老师认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应该注重思维融合,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利用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要将讲授的内容尽可能与企业开发的各个层次相对应,以此做到与现实工作场景相呼应。张宇轩老师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认为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市场中所急需的,建议学校在发展“新工科+”的工作时,要注意工科哪些元素与其他学科更容易融合,更容易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探索不同学科的“新工科+”的机制。

 

 

 

 

 

 

围绕第三议题:学院文化凝练与在三全育人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顾睿老师表示,学院文化与学院的定位是相辅相成的,这就又涉及到学院的愿景、使命,以及培养何种人才等问题。建议各位老师通过不断强化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身份标识和学科特征身份标识,形成学科自豪感。黄伟钊老师表示,良好的学院文化会滋养人的思想,会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种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奋斗和个人理想,最终将会汇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宏图中,将会成为支撑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他们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肃穆感,一种自豪感和一种幸福感。在这样的文化导向上,有利于全院上下凝心聚力,将学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熊璋院长进行总结讲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站位更高,格局更大的看待我们从事的工作,未来中国发展,要超越其他国家,只有依靠自己的技术,而我们就是在培养超越其他国家人才的工作。所以要紧跟国家双一流战略布局,认真领会全国学科优化的内涵,做好迎接全国数字教育转型行动的准备工作,为国家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学校为国家多做贡献,最终形成学校在中国教育领域的话语权,希望各位青年教师保持奋发向上,持续进取的工作状态,在新的环境中尽快融入新的团队,用工程化的思维做好科研规划工作。学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紧密融合的工作,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增强学科认同感和自豪感。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