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五场思想大讨论:聚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02日 编辑: liyuqing

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8月3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主题,举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同时承办学校“惠园课程思政讲习活动”第五讲暨“课程思政理念与经验的专题分享会”。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长夏文斌、副校长吴卫星、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滕云、学校思想大讨论专家组成员原珂,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教师,保险学院等校内兄弟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孙晓霞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陶好飞介绍了学院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他指出,学院高度重视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大力支持学校“惠园课程思政讲习活动”,学院教师的课程思政分享获得教师中心的推介;积极申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学院开设6门人文通识课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接下来,学院将着力围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机制,搭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学院教师携手平台,进一步以系统思维构建大思政格局。  

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滕云介绍了学校课程思政的系列工作。她指出,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相关工作,打造“慧园课程思政讲习”品牌特色活动,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出版课程思政系列教程与指南,设立校级课程思政研究课题,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发起成立“全国财经高校课程思政联盟”,等等。教师中心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特别是围绕“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共同推进学校的大思政格局构建,也欢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发挥学科专业所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思政系列活动和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六位教师依次围绕课程思政的理念或经验作了精彩的分享。荣真老师以“坚持民族文化本位立德树人”为题,以生动的事例阐释了课程思政要重视中华民族文化这个根本,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同时要对传统文化态度上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判,回应学生疑惑,增强文化自信。乐平老师结合自身所讲授的人文通识课程,指出课程思政切入的维度有四,即确立人文通识课教学的育人目标、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做好案例讨论等课堂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实效,实现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人文通识课程。徐凯峰老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利于形成课程育人协同效应,进而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所面临机遇与挑战,最后强调开展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处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关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赵崔莉老师作了题为“‘五大聚焦’推进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建设”的分享,认为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育时代新人(大目标)、主阵地是课程建设(大课程)、主力军是教师(大先生)、大平台是实践(大平台)、大情怀是撒播真善美(大情怀)。张玉新老师结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课程,从观点介入、方法运用、价值引领等三个层面分享了自己开展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的思考,特别强调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融合课程,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马巍老师以《世界古代神话概论》课程为例,认为要开展好课程思政,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准)、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新)、采取灵活多样教育教学方式(活)以及注意适度融入思政元素的比例与节点(度)。  

   

吴卫星副校长指出,老师们的精彩分享让人深受启发,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首先自身要有思想、有信仰,才能更好引导广大学生;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才能更具针对性开展思政育人;第三,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课程教学方式变革。  

   

夏文斌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点评。他强调,当前,学校上下正开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应大力加强联动,共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辅相成。夏校长就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联动,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师中心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联合校内校外各方面力量,以落实《方案》为抓手,大力推进学校的“大思政课”建设。二是拓展思政课程的学术底蕴。思政课教师要跟紧学术前沿,把握学术热点问题,如社会公、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融汇贯通于思政课程教学过程,增进课程教学的学术内涵。三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程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还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趋势,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四是扎根中国大地、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要回应学生的系列关切或疑问,就需要了解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在不断回应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