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20专题报道 > 2020教师节专题 > 正文

2020教师节专题

教学名师邹亚生:杏坛忧乐,桃李初心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07日 编辑: liyuqing


【编者按】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心血育新人。好的教师才能带来好的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流的教育水平,得益于这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疫情肆虐的特殊年月里,惠园教师们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彰显党员本色,用大爱诠释师德风范。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分享一批惠园优秀教师的动人故事。他们是惠园“园丁”的优秀代表,是广大教师群体的鲜明缩影,他们立德树人的典型事迹彰显了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

 记者 吴乐芃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惠园的故事却仍在继续,这里的一草一木因在此耕耘奋斗的师生们而格外精彩动人。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邹亚生教授,迎来了他从事教学工作的第25年。新的里程碑,标记着汗水、思绪与方向,更体现着他对学情的深刻洞悉,对现实的清醒判断,对局势的全面观察,与对初心的恒久坚守。

 

 

   

播种思想,收获命运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谈及个人的教育理念,邹亚生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道:知识并非永恒的王牌,教给学生“一篮子东西”将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每一个理论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自成体系;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独立作用,而应承接有序;每一种思维品质无法单独培养,而体现为综合素质的跃升。因此,大学的教育应该囊括知识的传授,人格观念的塑造,与思考精神的养成。

邹亚生非常鼓励自己的学生们去主动学习。他指出,大学教育与此前的中小学教育相比,对学生自我探索、摄取知识的主动性上所提出的要求更高更严。充分利用资源,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蜕变。因此,做为师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也许不能满足大学阶段的学习需求。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钻研学问,才是大学师者在课堂上送给学生们最好的礼物。

同时,批判独立的思维应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双轨并行,共同体现在大学的课堂上,辅助学生们思想的成长与观念的塑造。邹亚生认为,正因拥有批判性的思维,人才能成长为独立的人。他提倡学生们对不能确定的事物与观点,保留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经过自己客观理性的判断后再得出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邹亚生坦言,所谓个人的教育理念,其实根本上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希望传达给学生的东西。这种传达的过程,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他的课堂上,学识与思想的蒸腾每分每秒都在进行,与此同时,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将随着思维的流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这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浸染与熏陶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思想,把握与之而来的社会基本准则。

岁月峥嵘,心怀远方

当今社会千姿百态,时下热点千变万化,邹亚生希望学生们在修炼自我“内功”之余,还能怀揣一种青年人的使命感。他经常告诫学生,人的一生在每个年龄段都应该很好的完成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事情。大学里,学习是重要的任务,但除此之外,学生们也应关注周遭世界的变革,将自我发展与时代变迁融合起来。

此刻,身处时代洪流的大学生们需要直面中美贸易战与疫情为他们自身带来的深刻影响。对此,邹亚生分享了他给学子们的建议:今时今日,处理信息的能力比搜集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我们首先需要对当下的局势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探究贸易战的起因,在美国强烈的脱钩意愿背后的,是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与文化影响力,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对美国自二战以来所形成的国际地位的挑战。而新冠疫情的席卷则是对我国体制以及实力的一次试炼。短时间内,借助有力的防控措施与及时的信息公开,我国得以控制如此严重而大规模的疫情,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面临的威胁降至最低。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也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所沉淀出的民族精神与道德情怀。因此,见证这些社会波澜的学子们应当完成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西方的自由体制并不全然美好,历经变革,我们应当理解自由的边界所在。中美贸易战与疫情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次反思的良机,即不可简单推崇传统的西方体系,而应充分认识、客观思考,认可并信赖更适宜我国自身发展的体制。

此外,邹亚生也提倡学生们将自身规划纳入时代背景进行考量。在贸大,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比例较高,学生们应当更加灵活地选择目标高校,尽量不让不可抗的外在因素影响到自己对人生的设计。同时对于国内经济建设的热点与重点,学生们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指导思路,充分将自己的所学贡献到社会主义建设最红火的一片天地中。

理念之守,经验之谈

“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专注教学,结合实践,邹亚生当好了学生们课堂内外的导师,也做好了个人专业领域的研究。近三学年,他在担任行政工作的同时还完成了的500多课时的教学工作量,课堂效果评价均为优秀。同时他很关注教学改革。“课堂内外资源联动与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也曾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谈到个人经历与人生选择,邹亚生表示,自己曾受老师的影响,由工科转入社科研究领域。源于对思想性工作的热爱,他离开了咨询、营销等事务性工作岗位,最终选择了教师一职。他认为,教学相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重复与沉淀是每位教师必经的修行之路。为了把新鲜的理论与信息注入课堂与研究,他会随时观察、用心体会社会经济的微妙变化,接轨热点,积累素材,深入实践。正所谓“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依托科学的方法论,凭借着对教学事业的热衷与沉迷,他用自己一点一滴所思所感润化了抽象复杂的理论,为学生们建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接受的思维框架,课程精彩,誉满惠园。

教授也有梦想,对惠园的来年,邹亚生有自己的期许。他欣慰于贸大学子在人才市场上充足的竞争力,却也因他们综合素质上的不足而困扰。他曾在金融学院多次参与研讨,希望贸大的培养能够跳出“短期发展很红火、长期发展缺少底蕴”的怪圈。比起校方培养方案的调整,他更期待一种校园文化的建立与巩固:学生更应奉行校训中的“博学”,自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与见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有志有识、通情达理的专业人士,而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超拔于对“术”的研究,迈向对“道”的感悟;做到“博雅”,而非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将是一种短期与长期收益、应用与内涵的良性平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进步。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如邹亚生般勤勤恳恳的杏坛耕耘者们将续写自己与三尺讲台的动人故事,浇灌学生们自内而外的成长,勾勒校园里最富朝气的文化。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