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外语学院师生参观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22日 编辑: liyuqing

校新闻网讯(外语学院供稿)12月20日,外语学院组织师生代表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集体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此次展览展出照片540张、展品及文物1900余件、艺术品15件、图表制字84幅,全景式回顾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程。除珍贵文物,此次展览还使用了丰富的实景还原手法,还原了决策出兵、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凯旋门”、“最可爱的人”等重点场景,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同时结合具体战役战斗或重大事件,生动讲述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大批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历史华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展览,不仅让我们重温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更让我们向“最可爱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艰苦岁月中的不屈不挠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作为贸大学子,我们必将肩负起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不忘历史、不屈斗志,满怀青春热血,将个人与家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奋力拼搏,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附部分学生观后感言:

意语1701卢俊妃:70年的风风雨雨从未销蚀镌刻在新中国历史中的光辉岁月。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中奏响抗美援朝胜利的号角,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大国担当。走在展厅的回廊里,我似乎是踏进了历史的长河,亲眼目睹冰天雪地战火纷飞中战士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纵使实力悬殊,但将士们为保卫家国,勇于斗争,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的凯歌。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将抗美援朝精神铭记于心,将小我融于大我,积极奋斗,不负青春韶华!


西语1701 祝文浩:提到抗美援朝战争,我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用肉身挡敌人机枪,掩护部队前进的黄继光、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牺牲自己保护战友的邱少云这些民族英雄。参观完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展览之后,我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英勇的志愿军们是在和敌人如此悬殊的武器装备差距下,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击垮了敌人。十几岁孩子们的出征签名、永别的家书,这些真实存在的展品都在用血与泪告诉我们,祖国的现在的繁荣与昌盛,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英勇牺牲换来的。我们这辈年轻人,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我们有责任让爱国情怀的根脉丰润、枝叶繁茂,让爱国主义的力量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阿语1701刘婧:展览中记录着许许多多英雄的伟大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稚嫩的孩童脸,他在战争中严守阵地,拼死冲锋,在最后实在无力抵御敌人进攻的情况下拉响手榴弹,冲进敌群,与其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0岁。这样的故事在当时有很多很多,他们为了保护战友、保全兵力,为了保证这场战争的胜利,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想,这在当时的战场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氛围,我称之为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感动于英雄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便更加明白新时代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使命,当时年轻的他们为中国创造了和平的环境,而我们也更应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俄语1701柔比纳·亚力坤:在本次展览中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正义担当 决策出兵”、“运动歼敌 稳定战线”、“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实现停战 胜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等展厅,学习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牺牲,为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背负起“保家卫国”的志向,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历史,勿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意语1801徐喆:当我们踏进展厅时,沧桑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从一片飞弹、一纸血书、一身战衣中,我们有幸得以窥见这场伟大战争的一角。这场“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由七个部分组成。参观过程中,我们在志愿军战歌的珍贵手稿、缴获的武器装备、国内参战前的历史照片、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现场使用的文具等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面前驻足细看,认真聆听讲解,边参观边交流体会。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参观,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党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应学习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在追求和平的今天,我们或许不用以身许国,但不可缺少爱国报国的信念,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发挥自己作为青年一代的作用,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祖国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奋勇前进。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