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讲堂] 行知学会系列讲座之北大教授戴锦华专场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高博

校新闻网讯(记者 高博)5161900,“思于行知,明于师者”之行知学会系列讲座,即北大教授戴锦华专场在宁远526举行。当晚,戴锦华畅谈韩国影史投资最大的政治电影《雪国列车》,带领学子体味来自韩国的世界寓言。

戴锦华在演讲

戴锦华,北大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公众认为,她的电影批评深入而优美,使影评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表意实践。“我们不仅有语言上的沟通,还得有面对面的交流。”戴锦华说,暌违7年,她很高兴借由行知学会与贸大学子再次对话。

“革命与不革命在这里相遇;现代与后现代在这里相遇。”活动伊始,戴锦华这样为《雪国列车》的主题立意。高达400亿韩元的投资与国际化的演员阵容,使这部改编自法国1985年长篇漫画的电影在开拍之初就吸引了广泛关注。“科幻电影、动作电影、末日电影、黑色电影……”——她随后介绍了该影片斩获的多个头衔,说明了影片的丰富内涵。

反映反面乌托邦的社会寓言《雪国列车》,有可能是韩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拍摄于东欧的影片不追求纵深,强调线条而不是透视,从而造成影片中一些漫画式的场景。暗调布光、大量阴影与摄影机的摆放位置使画面略有变形,充分把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卡通化,详尽描绘了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其实,故事片一直在尝试覆盖卡通艺术,戴锦华由此为听众推荐了《罪城》、《黑夜传奇》等具有此特点的影片。

人们总是生活在体制之中,这种既想拥有体制中的特权,却又想打破体制的折磨,使这部野心勃勃又充满激情的电影充分包裹了导演关于权利与统治的政治语言。借助细致大胆的想象,年轻的导演不仅模仿了好莱坞的套路,更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束缚,没有把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止于表面。

除去深刻内涵,影片中类似打怪游戏的叙事结构,以及高科技炫目特效的运用,有助于点燃青年观众的观影热情,增加影片卖点。

不同于其他末日电影,影片没有把末日归咎于莫名的自然问题,而是把观众目光引到环境问题上,表达了“人们终将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问题束手无策”的绝望命题,点亮了“为自己做点什么”的号召。戴锦华一语道出影片的独特之处。

“也许革命的故事老了,反抗的故事也老了。”活动最后,戴锦华号召听众突破束缚,展开想象力。

中文学院教授刘岩主持活动

本活动由行知学会主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