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崔艳 摄影 张安冬)二十四年前他在中央电视台1989年元旦晚会上扮演小品《夜归》男主角“许大山”,一夜成名。二十四年间,他说过相声,演过小品,做过主持,当过电视剧演员,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将自己定义为“文化使者”。在民间,他的名字妇孺皆知;于官方,他曾获加拿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也是获得 “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第一个外国人。他是大山,今夜他做客贸大,笑侃中西文化。
大山做客贸大
相声小品的工作经历让大山举手投足间尽显诙谐。作为热场,他先是从大家熟悉的自己讲起,回顾了曾经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春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话剧、电视剧……“我可是给江泽民调过话筒,给‘毛主席’点过烟。”观众们定睛细看屏幕上的照片,原来是大山在舞台剧里给演员“毛主席”点烟,不禁哄堂大笑。
大山:“看!姚明要和我照相!”
侃到语言学习时,大山还是提出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自认为魁北克九年的法语义务教育并没有让他很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反而是十九岁暑假打工时偶然和一位加拿大华侨学了几句汉语后产生了兴趣,进而在大学进修中文。他觉得最初的相声表演经历对他学习中文十分有益,因为需要观众互动的相声表演对演员的语言能力要求极高,语音语调、用词用句的细节都要仔细琢磨。他坦言学习语言真的没有所谓方法,有兴趣总会想尽一切方法学会并学好。
讲堂现场
地沟油、屌丝、不折腾……这些新鲜的中文词汇如何翻译成英文呢?作为文化交流热心人,大山常常在自己的微博微信平台上讨论这类翻译问题。他认为在翻译领域里“信、达、雅”的原则固然好,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翻译的时候过于注重“雅”而翻译出一些好听但丧失了原本意思的词句。他更推崇唐朝贾公彦的一句“换易言语使相解”,认为能让对方明白才是翻译的首要目的。
说到翻译就不得不说到中西文化交流。经常被问到“怎么看待西方媒体报道对中国的偏见”这类问题的大山,客观地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西方有西方的偏见,中国也有中国的偏见,这种偏见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待这种偏见,只有双方更多地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在大山看来在,中国现在在强调“软实力”的建设,而在软实力建设方面,民间的力量比官方的更强大。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程度加深,每个中国人都要有传递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现场观众提问
讲座尾声,大山鞠躬退席,观众纷纷涌到台前不舍挽留。虽然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步大山后尘,登上了中国的大小舞台,但“大山”却依旧作为外国人最初登上中国舞台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人们铭记。
本次活动由校团委主办,外语学院学生会组织部承办。
现场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