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环球时报》:(丁隆)“硬反恐”亟待“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06-21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晨欢

硬反恐亟待转型升级

丁隆

(来源:《环球时报》2016620日)

最近接连发生的美国奥兰多和法国巴黎恐怖袭击都已被伊斯兰国认领,这再次释放出危险信号。独狼化、本土化、临时起意的激情化,再加上作案工具的简陋化和易得性,都使恐怖主义变得更加防不胜防,西方国家国内反恐变得更难,主要依靠军事打击的硬反恐也再次显露出窘态。

虽遭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击,但伊斯兰国在全球拓展势力和在西方国家发动恐怖袭击的意图、能力和频率均显著上升。伊斯兰国代表了国际恐怖主义从意识形态到斗争路线的全面升级。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已由阿扎姆主义,即基地组织前身创始人的进攻性圣战思想,升级到扎卡维主义,即伊斯兰国组织前身创始人的定叛萨拉菲思想。这种升级后的思想更加注重吸引全球圣战者前来抗击异教徒,最终实现建国。从这个角度讲,伊斯兰国并非基地的简单延续,而是具有全新意识形态和斗争路线的升级版恐怖组织。与之相应,继续沿用过去打击基地组织的反恐手段和思维,也会遭遇难以奏效的困境。

最近两年,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对伊斯兰国的打击不能说没有成效,该组织扩张势头已被遏制,控制区域大幅缩小。但美国清剿伊斯兰国的决心和目的一直受到质疑,很多人认为它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与俄罗斯争夺反恐主导权,维持叙各派力量平衡,以加强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话语权。美国一方面支持所谓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企图推翻最有资格和能力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叙政权,另一方面又打击伊斯兰国组织,两个政策自相矛盾。在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行动虽捷报频传,但也并不能说明伊拉克政治生态和安全环境改善。参加费卢杰决战的几乎为清一色的什叶派武装,大有什叶派复仇的意味。这无疑将激化教派矛盾,为恐

表面上看,如果美国及其反恐盟友有足够决心,打垮一个只有数万人且不拥有重武器的武装组织似乎不是难事。但至少三重因素阻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行动。一是伊斯兰国的存在对美国实现在叙利亚的战略目标不是坏事。二是即使在物理意义上被击垮,狡兔三窟伊斯兰国南下东进,在利比亚、西非、东南亚和中亚等地找到新的根据地。恐怖分子还可能混入难民行列潜入欧洲和其他地区。三是一旦被打垮,该组织人员将四散开来,形成满天星式的恐怖主义网络。恐怖分子回流母国,将是许多国家的噩梦。

这些因素中既有美国主观意图上的算盘,也有当前反恐思维和手段上的客观局限。毕竟,伊斯兰国不仅是一个组织,还代表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极端思想,仅有武力打击显然不够。从这个意义上讲,只靠军事力量击败伊斯兰国组织是一个伪命题,问题的实质仍然在于如何去极端化,从源头上予以应对。

恐怖主义呈现的新特征要求反恐方式更新升级。无论独狼式暴恐活动,还是伊斯兰国式的恐怖组织,防范和打击均困难重重。从根本上讲,美国和西方国家需反思其中东政策并改变以军事打击为主的硬反恐,转而从长计议,结合柔性措施,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比如,在社区层面加强对受到极端思想毒害者的关注和矫正。弘扬正信,用针锋相对的反叙事,揭批打着宗教旗号的极端主义,避免掉入伊斯兰恐惧症的陷阱。尤其重要的是,帮助政治转型、经济发展和思想革新陷入全面停滞的阿拉伯世界走出困境,这才是标本兼治的反恐正途。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6/9057814.htm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