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光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6-5-23)
——股票投资心理学漫笔之八
最初的信息通常会产生锚定效应,从而影响对事件的估计,产生认知偏差。当考虑决策问题时,大脑分配了过大的权重给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先得到的信息对后面的信息有定向作用。当最初的印象、估计、数据、信息锚定了随后的思考和判断,便无法调整后来得到的信息了。
有个经典的传说,小街两边各有一家米粥店,商品、价格、服务一样,但销售额却大为不同。为什么?经过调查发现,销售额低的那家店的服务员总是这样问:先生要不要鸡蛋?销售额高的那家店的服务员问的是:先生您是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后面的问话就是运用了锚定。
所谓锚定,指的是人们在判断和评估中,往往先设定一个最容易获得的信息作为估计的初始值或基准值(称之为“锚点”),然后目标价值以锚点为基础结合其他信息经过一定的上下调整而得出。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调整得出问题的答案。最初的信息通常会产生锚定效应,从而影响对事件的估计,产生认知偏差。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考虑决策时,大脑分配了过大的权重给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先得到的信息对后面的信息有定向作用,因而把思路固定在最初获得的信息。最初的印象、估计、数据、信息锚定了随后的思考和判断,使之不能调整后来得到的信息。
股市里投资者就常常被曾经的最高点位锚定。假设投资者买了两只股票,成本都是10元,一只涨到50元没有卖,又跌回到25元。另一只慢慢涨到25元,哪种情况下投资者更高兴?估计是第二种情况。笔者调研过的近千名投资者的答案就是如此。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投资人后悔没有在50元高点出手,盼望着再涨回50元,忽略了盈利250%带来的喜悦。事实上,这两只股票带给投资者的实际结果是一样的,但投资者内心感觉不一样,因而操作就不一样。投资者如果被前期高点锚定,没有及时“止盈”,很可能“会坐电梯”。第二种情况大部分投资者会及时止盈,保住了胜利果实。
投资人还会被买价锚定。这种情况导致错误的操作,买近后的股票上涨常常拿不住,总想着落袋为安。如果股价下跌了,不是根据将来是否盈利来决定是否卖掉,而是根据买价来决定卖价。被买价锚定的操作习惯,常常是跌后如果再涨回来,刚一解套就会跑掉。这不符合专业投资原则:忘掉买点,以未来涨跌的可能性为依据。
投资人也会被媒体的结论锚定。表现在整天关注媒体的结论,结果被媒体所锚定。例如1999年的“5·19”行情,在当年6月15日在沪指达到1387点时,已上涨了30%以上,有报刊评论说这是恢复性行情,许多散户据此纷纷入市,到6月30日1756点行情结束,很多中小投资者被套了很多年。2014年开始这波行情,沪指达到4000点,又有媒体说这是牛市刚起步。如果散户那时入市,结果会怎样,大家都知道了。
不少人在入市时听别人说沪深股市是政策市,因而被政策市的概念所锚定,于是整天盯着政策,却忽视了政策与股市的关系:股市当然受政策的影响,但股市毕竟还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纵观世界股市,股市只能监管,无法调控。
都说沪深股市是个消息市,因而许多人形成了消息市的印象。他们在股票投资时总喜欢到处打探消息,忽视钻研基本技术。殊不知股市里消息满天飞,哪有那么多有价值的消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你自己从盘面、从公司的基本面中去挖掘。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掌握绝密消息的人,会告诉你、敢告诉你绝密消息?你跟消息传播者有多亲密?亲密到真正有绝密消息的人冒着将毁了他职业生涯的高风险提供给你?
投资人还会被别人的行为锚定。入市还是离场,总盯着别人的行为,看到别人挣钱了,于是纷纷入市。看到别人买了神股,不管此时股价是否在天上,也跟着买。结果,遭遇下跌行情时,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而投资人最大的锚定,是自我锚定。所以,要学会与自己对着干。
克服这个锚点,与自己反向操作的条件是,习惯的操作正确率较低。所以,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操作,正确率有多高?如果低于40%,说明自己的交易常常是错的。尤其在行情持续下跌和持续上涨时,如果操作的正确率低于40%,想要有正确的投资决策,就要勇于与习惯反向操作。
那么,究竟该如何防止被锚定呢?这需要学点心理学。
比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尝试用不同的出发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而不要局限于想到的第一个思路。究竟这个股票能不能买,该不该卖,应该综合考察,不应被那条首先接受的信息所束缚。
比如,在咨询别人之前应先独立思考,以免被他人的观点锚定。投资股票前尤其需要独立思考,然后再去咨询别人。
比如,设法开阔你的思维,广泛挖掘相关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以丰富自己的观点,从中分析出新的思路。股票投资不要被自己原先的观点所锚定,要突破自己原先的思路。
还请要注意,不要锚定你要去征求意见的那个人。你的观点、估计、初步的决定,先尽可能少对他们讲。如果泄漏得太多,他们有可能被锚定,那你自己的预想可能会反过来框住你自己。市场千变万化,投资股票,兼听则明。
要追求的是正确的结果而不是观点。结果是检验观点的金标准,观点服从结果。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
附原文链接:http://www.txsec.com/view/content_page.asp?id=10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