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老冤家: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
丁 隆
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阿拉伯语系教授
(来源:腾讯新闻 2016-1-4)
新年伊始,沙特高调宣布处决47名恐怖分子,其中包括什叶派领袖尼姆尔在内的4名什叶派人士。此举被视为对什叶派的挑衅,引起多国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德黑兰,愤怒的示威者对沙特驻伊朗使馆纵火,沙特随机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开沙特。此前,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持续多年,“尼姆尔事件”点燃的外交战又给两国添了新仇,沙特与伊朗之间的暗斗转变为明争。
一对老冤家
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具有教派、民族和政治等多重维度。
●从历史上看:
什叶派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又称“阿里党”,指的是圣裔家族的阿里及其支持者,其与逊尼大众派的分歧在于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合法性问题。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亲近阿拉伯半岛北部传统部落势力的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先后被推选为“哈里发”(继承人),直到奥斯曼遇刺后,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圣裔哈希姆家族的阿里才出任第四任哈里发。
公元657年,阿拉伯半岛南北部落之间在隋芬爆发战争。本已获胜的阿里却接受了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提出的以《古兰经》仲裁的建议,导致政治失利,内部分裂。4年后,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杀,其子哈桑被迫让位于穆阿维叶,后者建立倭马亚王朝。此后,阿里党人一直企图恢复圣裔统治,却受到倭马亚王朝压制。公元681年,阿里和法蒂玛所生次子、先知穆罕默德硕果仅存的外孙侯赛因在穆阿维叶死后发动叛乱,于今伊拉克卡尔巴拉城战败遇难。伊历1月10日侯赛因殉难日,被视为什叶派的诞生日。侯赛因殉难和卡尔巴拉大屠杀加快了什叶派的传播,在波斯人中传播最广。什叶派建立后,由最初的政治派别,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教义和教法体系、宗教仪式、文化的派别,但伊斯兰史上最主要的帝国均是正统的逊尼派掌权,除个别地区外,什叶派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在有些地区,虽然什叶派人数占多数(如伊拉克、巴林等地),但掌权者均为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伊拉克、巴林等国成为多数派,在海湾、中亚和南亚多国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沙特的什叶派人口约占10%,聚居于石油主产区东部省。
●在近代:
沙特与伊朗的矛盾起于瓦哈比派在阿拉伯半岛的崛起。瓦哈比派是中世纪出现的萨拉菲派的分支和变体,该派将矛头对准穆斯林中的“叛教者”,拒绝承认什叶派为穆斯林,将其称为“萨法维”(波斯人)、“拉菲达”(忤逆者)。瓦哈比派继承了萨拉菲主义对什叶派的批判,该派创立者伊本?阿卜杜?瓦哈卜曾赴什叶派聚居的巴士拉游学,其间目睹什叶派种种“叛教”行为,并与当地什叶派宗教学者辩论教义。1801年,信奉瓦哈比教义的第一沙特王国大军攻下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随即屠城数日,数十万什叶派穆斯林遇难,什叶派清真寺遭到大规模损毁。1803年,一名什叶派刺客为卡巴拉大屠杀复仇,刺死第一沙特王国的国王。
当代沙特王国建立后,对境内什叶派残酷镇压,什叶派被禁止举行该派宗教活动,被剥夺了参军、从政等权利,虽然居于富产石油的东部省,却沦为二等公民。
●双方冲突还有民族矛盾的成分:
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是低位文明对高位文明的征服。阿拉伯帝国借鉴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果,因此伊朗素有大波斯民族自豪感,看不起来自沙漠的阿拉伯民族。阿拉伯人也对波斯人多有提防,始终将其视为重大威胁。
●双方矛盾实质还是权力和利益之争:对海湾和中东霸权的争夺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逊尼派与什叶派在当代的冲突始于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在霍梅尼主义意识形态驱动下,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性,这体现在伊朗将投靠美国的海湾君主制阿拉伯国家视为“非法政权”,向其输出革命,支持这些国家的什叶派反对力量。伊朗咄咄逼人的攻势,引发沙特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恐惧。它们通过两个战略应对伊朗的攻势,一是支持萨达姆政权与伊朗对抗,二是6个海湾君主制国家采取联合自保的策略,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共同应对伊朗的攻势。在伊拉克战争前,这两个策略达到了预期目的,伊朗被拖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实力折损不少。海湾君主制国家不仅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为应对伊朗威胁而成立的海合会,在区域整合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什叶派与逊尼派矛盾的再次激化,由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计划引发。伊拉克战争不仅改变了伊拉克本国的政治生态,其直接后果便是伊朗的崛起,它导致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伊朗客观上成为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最大受益者,塔利班政权倒台,为伊朗扫除了南部的敌对政权。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朗最强劲的对手不复存在。伊拉克战后,什叶派在伊拉克执政,伊朗获得对伊拉克内政的空前影响力。伊朗利用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谋求在中东,特别是海湾称霸。伊朗对阿拉伯世界的渗透将主要通过什叶派扩张,以及“伊朗—真主党—哈马斯”三角关系和伊朗与叙利亚联盟实现。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恐惧还源于其核计划。伊朗顶住国际社会压力,继续其核研发活动,使逊尼派阿拉伯国家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阿拉伯剧变浪潮爆发后,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争夺加剧,两国将这场危机视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机会,沙特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稳定,避免被革命浪潮波及,率海合会大军出兵巴林,镇压了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叙利亚和也门,双方更是针锋相对,打代理人战争。去年沙特权力传承完成后,新的领导层对伊朗的政策更加激进,甚至不惜亲自上阵,组建逊尼派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出兵干涉也门,打击据称受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胡赛武装。
原文链接:
http://news.qq.com/a/20160104/031852.htm
附:近期媒体刊发丁隆教授其他学术观点文章链接
腾讯新闻:(丁隆)沙特为何处决什叶派宗教人士尼姆尔?
http://news.qq.com/a/20160104/029726.htm?qqcom_pgv_from=aio
《环球时报》(丁隆)专家锐评:沙特目标是当地区老大 世界可能更同情伊朗
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6-01/831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