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国际先驱导报》:(丁隆)中东霸主争夺战进入白热化


发布时间:2016-01-11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乔雪竹

丁隆:中东霸主争夺战进入白热化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1618日)

新年伊始,中东便天下大乱。沙特处死什叶派宗教人士尼米尔,引发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外交战。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巴林、苏丹、阿联酋、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也迅速跟进,分别与伊朗断交或降级。这次事件标志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加强版冷战就此拉开帷幕。如果算上最近动作不断、跃跃欲试的土耳其,在美国淡出中东的大背景下,中东霸主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长期暗战公开化

沙特将尼米尔这位什叶派政治犯混入恐怖分子名单,甚至不顾美国反对以及国际社会批评,执意将其处死,以此挑衅伊朗的意图十分明显。伊朗果然接了招,把沙特公民尼米尔视为自己人,表现出强烈的教派主义。而接下来伊朗违反国际法,纵容国民围攻并纵火沙特驻伊使馆,正好说明其以什叶派盟主自居,不惜干涉别国内政,也要为什叶派出头。

事实上,尼米尔事件本身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它不过是沙特与伊朗长期暗战公开化的导火索。即使没有这次事件,两国迟早也有摊牌的一天。

沙特与伊朗历史上就是夙敌,双方在政治、教派和民族等方面矛盾重重,积怨颇深。教派方面,逊尼派和什叶派均以正统自居。回顾伊斯兰历史,最主要的帝国均为逊尼派掌权,除个别地区外,什叶派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在部分国家,虽然什叶派人数占优,但仍由逊尼派掌权。什叶派在伊朗、伊拉克、巴林等国成为多数派,在海湾、中亚和南亚多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沙特的什叶派人口约占10%,聚居于富产石油的东部省。一千多年来,两派矛盾和争论不断,甚至爆发数次战争。

民族方面,两国分属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伊朗人自豪于辉煌的古代波斯文明,认为阿拉伯人属落后的游牧民族,一向蔑视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始终将波斯人视为威胁。

政治方面,双方为争夺海湾和中东霸权,展开激烈竞争。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将投靠美国的海湾君主制国家视为非法政权,向其输出革命,支持这些国家的什叶派反对力量。沙特也率领海湾阿拉伯国家资助萨达姆政权打伊朗,并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共同应对伊朗威胁。伊朗则通过与叙利亚结盟,扶持黎巴嫩真主党,与沙特抗衡。

沙伊展开新冷战

双方新一轮争夺始于伊拉克战争,这次战争直接导致伊朗强势崛起。伊朗联合其什叶派盟友,勾勒出什叶派新月地带。伊朗的核计划更是导致地区战略失衡,让沙特坐卧不安。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形成两大阵营对峙:一方是以沙特为核心的亲美温和派阵营,另一方是以伊朗、叙利亚,以及受到二者支持的真主党、哈马斯组成的强硬派阵营。

阿拉伯剧变浪潮爆发后,沙特与伊朗的争夺加剧,在3条战线上展开新冷战:一是地缘政治竞争。双方在巴林、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国展开争夺。沙特率海合会大军出兵巴林,镇压了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叙利亚和也门,双方更是针锋相对,打代理人战争。沙特甚至直接出兵也门,打击据称受到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二是油价战。任凭国际油价暴跌,沙特拒不减产,旨在保住市场份额,并削弱伊朗。三是在政治和安全领域。沙特动作频繁,矛头直指伊朗。

伊朗核协议达成后,美伊关系解冻,对伊国际制裁即将解除。沙特认为美国能源独立使其战略地位下降,以至于其核心战略利益被美国出卖。因油价暴跌、沙美关系动摇、伊朗核协议达成、也门和叙利亚战事久拖不决等因素影响,沙特内政外交政策日益强硬。

沙特频繁利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借也门、反恐等问题,组建军事和政治联盟,逼迫伊斯兰国家选边站队,共同迎接美国淡出后的中东,抵御即将实现历史性崛起的伊朗。

伊朗也因核协议的达成,美伊关系历史性缓和,及其在阿拉伯世界的渗透政策代理人战争成绩不俗,加上盟友俄罗斯近距离战略支持,显得信心满满,任凭沙特折腾,并未把它放在眼里。

土耳其积极投入中东争霸战

继击落俄罗斯战机后,土耳其又派兵进入伊拉克并拒绝撤出,可见这一中东老牌强国似乎不甘心在中东主导权之争中沦为旁观者。

奥斯曼帝国时期,如今的阿拉伯世界曾属其领土范围。但奥斯曼帝国瓦解后,土耳其奉行世俗化路线,并坚决脱亚入欧,加入北约,企图变成欧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取得独立后,对土耳其心怀芥蒂,多有防范。

进入新世纪后,正义与发展党在土耳其连续执政,其间土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跻身二十国集团。实力地位的提升,使埃尔多安为代表的新奥斯曼人战略雄心膨胀。同时,加入欧盟不断受挫,促使土耳其考虑南下开辟空间。

阿拉伯剧变给埃尔多安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土耳其高调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力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等伊斯兰主义组织。然而,土耳其的战略目标并未实现,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依然故我,埃及穆兄会政权倒台,俄罗斯武装干涉叙利亚事务,更使其此前在叙利亚的投入面临风险。

此番土耳其表现如此高调,冒险打下俄罗斯战斗机,主要是不甘心自己苦心扶持的代理人受到俄罗斯打击。土耳其出兵伊拉克则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遏制本国库尔德势力。土耳其之所以敢于冒险,主要是美国和北约在背后撑腰,后者希望土耳其干扰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在叙利亚难民和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等问题上有求于土耳其。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沙特与土耳其搁置了穆兄会问题引发的分歧,埃尔多安访问沙特,双方决定成立战略合作委员会。促使双方走近的是俄土关系恶化,土耳其需要油气,沙特需要土耳其的政治和军事支持。但两国各有盘算,互相防范,走向全面战略联合的可能性很低。

中东主导权之争背后是美俄较量

沙特、伊朗和土耳其均属中东大国,意识形态迥异甚至敌对。三个国家各有优势,又都有明显短板。沙特军事实力不济,需要仰仗盟友。伊朗经济有待恢复,不会错失发展经济的机遇。土耳其受西方和库尔德人问题掣肘较多。总的来看,三个国家谁也压不倒谁,谁也不具备独霸中东的实力。

三个国家之间角力的背后,是美国和俄罗斯的较量。二战后,中东始终是大国角力的舞台,美苏冷战的重要战场。苏联解体后,美国独霸中东,东遏两伊,西促和谈,维持了中东的大体平静。然而,奥巴马上台后,大幅调整中东政策,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减少对中东事务的直接干涉,欲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这直接导致阿拉伯世界按照自身逻辑发展,爆发大动荡,乱局不断蔓延,伊斯兰国武装趁乱崛起。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当前中东如火如荼的争霸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主动削减对中东控制留下的权力真空所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决心已定,短期内不会大规模重返中东。俄罗斯退出多年后,此次重返中东,主要目的是维护其在叙利亚的利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有利于伊朗,但损害了土耳其和沙特的利益。由于俄罗斯实力有限,军事行动的效果有待观察。

美国任由域内大国此消彼长,只要不出现新的地区霸权,将坐山观虎斗。俄罗斯更是没有实力摆平中东。因此,以沙特和伊朗为首的中东新冷战将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但几无转为热战的可能。在地区新冷战常态化背景下,中东局势将更加复杂,这无疑将影响叙利亚等问题的解决。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6/0108/1048227.shtm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