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新浪教育:(张新民)UIBE商学院教育为创业提供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15-12-02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编辑:何菁萃

主持人唐敏(左一)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

嘉宾介绍:张新民,(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从1991年开始至今,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保守观望到万人空巷的历程,但是近几年,行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学院教育的发展好像遇到了瓶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的商学院教育该如何发展?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教授做客新浪访谈间,深刻剖析中国MBA教育现状、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新趋势为商学院发展提供机会

对于目前商学院教育发展中的瓶颈,张新民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理解,他认为这些新情况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政策的限制,EMBA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第二是专业学位如金融学专业硕士、会计学专业硕士等的发展对MBA有了很大的冲击;第三是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影响。

但是张新民认为,这反而为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一些实力较强的商学院自身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推出一些市场和企业需要的项目,促进结构的调整。而本身比较弱的商学院则要面临巨大挑战。

独特优势让创业公司跳跃式发展

目前创新创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商学院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据张新民介绍,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学院教育也通过几个方面加强了这种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学校鼓励老师进行课程研发,支持他们参与企业实践。其次,在课程方面,学校强化对创新创业型案例的挖掘,使学生创业时能够有一定的理论、心理和技能准备。

然而,社会上也有一种误解。一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可能会选择综合性大学,因为对他们来说创业不仅仅是和财务、会计等相关,更多的是一些跨界的融合。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如何回应?张新民用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进行解释,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叫资产,右边是负债和股东权益,综合性大学更强调的是表的左边,即强调各种资源的整合,比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但是它的发展往往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而对外经贸大学的教育更多地是强调资产负债表右边,也就是股权结构的设计、融资策略、资源利用等,这是一种更大的能力。“通过股权结构的设置、融资,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利用我们的金融资源、公司治理资源等方面的一种教育,让企业的发展插上翅膀。”张新民补充道。

多项举措助推商院教育国际化

目前,中国已经有不少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对中国商学院教育的全球化也提供了很强的支撑。对外经贸大学在全球化方面有哪些表现?据张新民介绍,在对外经贸留学生的数量已经占到学生总人数的20%。同时,学生的来源全球化程度也比较高,除了亚洲地区国家,也有很多其他国家学生。另外,学校也在设计更多的国际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最后,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已经取得了国际认证之一EQUIS的认证, AACSB认证正在进行中。

在线教育关键在商业模式能否盈利

在线教育是教育行业的热词,高校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沃土。目前不少高校投身到在线教育的发展中,对此,对外经贸大学有哪些举措?张新民又有哪些观点他认为目前不管是资源共享课还是视频公开课都以免费为主,但是免费教育能否长久是不是教育的规律问题都值得考虑。

在线教育发展的态势非常好,它的成功关键在于教育的各方参与者有持续的参与动力。对此,张新民认为如果能将教师的贡献、学校的贡献、平台的贡献和学员的贡献,这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就可解决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还有哪些精彩观点?以下为详细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早上好,欢迎做客新浪直播间,我是主持人唐敏。

去年我们曾经邀请到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教授做客我们新浪直播间,当时我们谈了非常多关于商学院教育、专业学位的情况。在今年大家都知道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的话题,而这个全民话题和商学院更是密切相关。所以,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再次请到我们的老朋友,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副校长,同时也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张新民教授做客新浪,和我们一起来聊聊创新创业和商学院的那些事。

张教授您好,和新浪的网友打声招呼。

张新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新浪跟大家交流。

主持人:张校长,创新创业非常火,但大家同时提到这两年感觉中国经济的形势和前景并没有那么明朗,感觉商学院现在整体的受重视程度没有那么大。整个商学院的教育发展趋势似乎增速有一点点放缓,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您怎么看?

张新民: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1991年开始我们搞MBA教育,到现在大概25年左右。在这20多年里,应该说中国的商学教育有相当大的发展,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发展,发展到现在,主持人刚才讲在MBA教育里遇到了瓶颈也好,发展迟缓也好,实际上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新的情况的出现。这个新的情况出现,应该说在我看来是从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有了一些非常显著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EMBA教育发展的变化。

EMBA教育近几年期国家政策不允许政府官员、国有企业管理者公款上EMBA这样一种高学费的教育,这样的话EMBA教育的发展在一些学校受到了影响。

第二个方面是专业学位的冲击。

随着专业学位比如金融专业硕士、会计专业硕士等的发展,对MBA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冲击。有的人讲MBA教育的学生都是工作2、3年以后的学生在考试,而MPAcc、金融硕士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就可以考。实际上不是这样简单的关系,实际上当他毕业的时候,如果学的是会计和金融两三年以后不可能再学MBA教育了。

第三是就业形势的变化方面,也对整个MBA教育的格局有了一些影响。

比如说去年北京市为了限制北京户口的增长收紧了应届生落户政策。这样的话,想要通过MBA教育毕业留京的生源可能就相应减少了很多。

这几个因素导致我们现在商学院的教育看起来好像遇到了比较明显的一些问题。

但更多地来讲,我认为这个情况应该是商学院很大的机会。什么机会呢?商学院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不是一个公司。教育本身应该有自己的教育规律,这个教育规律就是他应该能够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变化。比如,与市场相对应的课程、师资力量的成长或者项目的推出,商学院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讲,中国好的商学院在现在的变革期具备了很强的一种适应能力。例如有些学校在EMBA教育出现问题以后,企业的高层培训对商学院的发展有相当的补充,即是说EMBA教育受到了一些影响后,另外一些高端教育、高端培训等企业需要的教育有相当的增长。这种情况下,虽然商学院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但总体向前走的态势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但是在一些商学院发展不太强以及后起的商学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第一是面临着外部冲击。第二,面临着自己对外形象不强的问题。可能他们的生存比较艰难。这时就需要学校想清楚你的商学院还办不办,如果你的商学院还办,怎么样通过学校政策的调整和扶植,能够让商学院有差异化的发展。能够在这样一个大潮里异军突起。这是各个学校的校领导和院领导需要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现在商学院的发展问题,您用到了“好像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又提出对这些商学院来说,他们更加需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些品牌特色。就像您说的有些学校本身品牌特色就没有那么强,可能更多追随国家现在在做一些什么,我是不是就跟着做一些什么。比如说现在国家在提倡创业,有些学校可能本身的师资力量里面设置就不具有创业方面的师资,但是为了迎合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需求,也去设置这样一些课程,对于这样的现象您有怎么样的理解?咱们学校又是怎么做的呢?

张新民:您谈到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公立高校到底为什么去教育,或者我们为什么去办商学院。

第一点,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里边,各个学校之所以去办管理学院或者商学院,或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是院校看到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第二点,有需求没问题,可以办专业硕士项目,但实际上在硕士和博士点申报的过程中我们国家还是控制比较严格的,在申报一个专业学位项目时,它应该有相当的学科支撑,国家才可能批准设立这个专业学位。但是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有了一些变化,比如说以前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受国务院学位办的委托,去对准备办MBA的学校进行评估。评估以后合格的或者是大家认为你能办的才能办。而最近几年这种体制不存在了,MBA教育的申办权下放到各个地区。由于各地区教育机构对MBA教育的不熟悉,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学校,也进入到这样一个行业竞争里边来了。我们本来应该遵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种办教育的方式,结果流于一种行政审批,因此教育的基础就往往受到一些忽视。几年下来以后你会发现,有些学校的MBA项目实际上品牌、招生规模、师资培养和课程体系等等达不到市场的需要。现在这么多大学的学院设立有商学院,但他们实际有没有资质、实力、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现在看这个问题越来越来越严峻了。在这样一种大浪淘沙的情况下,我想有些不具备基本条件而硬上的学校可能会逐渐地被淘汰。

主持人:您指的逐渐被淘汰,指的是被市场淘汰,还是说我们的官方会出台一些政策,从政策上面就直接引导达不到要求的MBA、EMBA项目关闭呢?

张新民:应该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实际上一个学校申请一个办学点不容易,让他停办也挺不容易的。没办原因不尽相同,决定哪些点能够继续办,哪些点需要整改,就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更多综合因素的评估。但是不管怎么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能不取消你的资格,可能继续让你办,但是如果你继续办不好,市场会淘汰你。

第二,对外经贸大学是怎么做的?实际上我们对外经贸大学在中国的MBA和商学院教育中走得很靠前。我一直认为财经类大学就是一个大的商学院,当然我们也属于这样的学校。作为一个大学,它的学科稍微还是更多一些,学院也更多。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是举全校之力去办商学教育,我们也可以细分地搞商科的某些教育,比如我们学校的保险学院,金融学院等等,我们是分得比较细的。在这样一种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国际商学院就是一个概念上相对小的商学院。

我们一直在强调尊重MBA教育规律,强调它的系统性、整合性。我们遵循了系统化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的教育和整合式的教育,但是现在新的情况出现了,比如创新创业。我们在政府的倡导下对创新创业的教育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这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在我们传统的强项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创新创业,包括社会责任、商业模式的演变等等这方面的内容,跟上了新的业态下的一种企业管理的变化。这样使得我们在MBA教育方面,我们不敢说领先,但至少没有落伍。

主持人:您所提到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是相当于它不仅仅加入到本科或者说是博士的培养里,对商学院的MBA、EMBA也特别强调了这一项是吗?

张新民:对。

主持人:我们是怎么样做的?

张新民:第一个方面,我们商学院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系里面把创新创业的学科整合起来了,我们有几位老师专门搞这些课程的研发,包括它的科研,也包括实践,一边搞研究,一边搞教学。另外,我们鼓励这些老师们参与到一些企业的调研,在企业管理实践里面进行广泛的参与。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创新创业学科得到了比较强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在课程里边,我们强化一些对创新创业型的案例的挖掘,通过这种创新创业案例,让我们的学生面对创新创业环境的时候,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时候,至少有一个理论准备、心理准备甚至于有一定的技能准备。

主持人:社会上也有一种看法,很多学校都在办创新创业,但是对于一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他们有些时候会倾向于选择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因为创新创业可能不仅仅是和财务、会计、金融相关,而更多是一些跨界的融合,在综合性的大学里面,他们更能把各个系的资源打通,打个比方,一个学生在商学院或者是经管学院学习,但也可以了解到材料分子专业是怎么来做,因为这一块可能对于它创新创业更有帮助、更有优势。对于这种综合大学创新更有优势的想法,外经贸是怎么来回应的?

张新民:我想用我的专业解释这个问题。我是搞报表分析的,商学院的学生都应该知道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左边叫资产,右边是负债和股东权益。

刚才主持人讲的,很多学校在创新创业里面,特别强调自己传统学科的一种整合。比如说它的工科很强,技术很强,学生们到里面去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学校在这方面的支持性的校友非常多,相关的优势技术非常多,再加上管理学教育,这方面整合和创新的空间可能比较大,这是您问题中强调的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对外经贸大学是非综合性院校,那我们的创新创业在什么地方?用我的资产负债表来给你讲这个问题。

刚才您讲的这些学校技能性非常强,在各个方面,工科基础非常好的学校,我们更多着眼点强调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强调各种资源的整合。比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还包括,选择什么行业去创业,选择什么样的合作者去创业,在什么样的一种规模上去创业,都是谈资产负债表左边的情况。

而右边是什么呢?负债和股东权益。实际上负债和股东权益更多产生什么样的概念呢?是动力机制。什么意思呢?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过程里边,是你的股权结构的设计。有一句话叫行行出状元,意思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行业的,都有做得最好的。也就是说行业不重要,资产负债表左边不重要,重要的是右边,谁来做这个行业。也就是说股权结构的设计,你的融资策略、资源利用,即用什么样的资源滚动发展,这是一种更大的能力。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左边我们刚才讲的这些资源整合,可以使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业态、业务能力、商业模式。但是它的发展往往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把它叫做走或者爬,它的发展速度是这样的。而利用资产负债表右边,通过股权结构的设置,通过融资,通过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所以,可以简单地这样讲,我们对外经贸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资产负债表右边,利用我们的金融资源,利用我们的企业管理的公司治理资源,通过这方面的一种教育,让企业的发展能够插上翅膀。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您刚刚说完以后我大概有一个了解,任何一个创业公司和创业团队其实各个方面都是闭合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创业团队里肯定还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不管是在股权结构设立还是在融资,财会金融这些方面都是必需的,而我们学校也强化这方面的概念。

张新民:是这样的,如果一批人都是强调一种技能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他的发展可能会受很大的限制。我们特别跟大家强调这样一点,就像打井一样,往下挖得越深,你看上面的天越小、越专,越往下走,横向走的心态越不够。实际上企业发展也是这样的,我们特别要强调技能和技术和这些方面的整合,一定是可以整合的,也可以发展的,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和视野可能会受到一些制约和限制。面对这样一种制约和限制,像对外经贸大学这类的特色化大学,恰恰会给他的商业发展提供另外的视角。我们会把一种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教育融入到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里面去。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财务、营销等知识都是需要的,而且我们还要研究新的业态下、新的商业模式条件下的营销问题、战略规划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等。

主持人:有些创业公司说创业要做得好,首先得活下来,首先自己的根得扎稳、扎牢,地基得扎好了才能想更多,比如关于股权、关于这些人员激励、关于未来的融资等等各个方面。所以,这里面又回到一个问题,到底一个人,他在创业什么阶段比较适合进到商学院来进行这样的学习,是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还是说已经更向前一步,如已经达到B轮或者C轮融资等等这种情况下才适合进商学院学习,还是只要有创业想法就到商学院学习。

张新民: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很完整、很标准的答案。其实以现在国情来看,很多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很大的公司。这些企业创始人不是先受到教育再去创业,或者是一边接受教育同时创业,而是他一开始就去创业了,几个人在一起,大家逐渐通过管理的变化,逐渐通过对市场的一种适应发展起来了。在相当的程度上,这些人虽然没有受过商学院的教育,但是他一定学习了相当多的企业成长规律、企业发展的规律,它的成功并不是对商学院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肯定。为什么?如果一开始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商学院教育,可能他的弯路会早走一些,可能走得更快,也可能瞻前顾后更多一些,也可能走得慢一些,都不好说。我们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实际上给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板,提供了新的案例,提供了新的实践支撑,让我们的理论能够有相当的实践基础,所以很难说在哪个阶段去学习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请大家特别注意,刚才主持人讲的话点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的。有人不学习,自己能悟出经商之道,就创业成功、发展成功。有的人学了以后,没有感悟的能力,那就很难能够实现成功的创业。但是没关系,通过创业这种经历,之后也可能成功创业,也可能我们还做别人的雇员但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主持人:正如新民校长所说,现在因为创新创业非常火,所以很多人因此选择到商学院学习。但是从更大的样本看,很多人读商学院还是为了自己整个管理能力的提升或者专业知识的塑造,这可能还是回归到商学院的教育本质。我们都说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没有任何国家是和全球是脱轨的,尤其中国目前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的教育也特别受到这种全球关注。这里面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向是对于我们自己本土的商学院,怎么样能够更加国际化。另外,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外面好的内容、国际的内容能够重新带回到国内来。针对这两各方面,也请新民教授谈一下您的观点。

张新民:就是我们怎么样把实现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国外优质教育本土化。我想首先跟大家强调一下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概念。很多商学院谈国际化,包括我们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学院叫国际商学院,大家看我们的英文,是没有international的,在中文我们就是国际商学院

我想说一下,实际上国际化强调什么概念呢?强调双边和多边,强调区域。全球化强调什么概念呢?强调全球的统一,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我们,我们的质量是统一的,我们的水平是统一的,这种情况我们叫全球化。当然我们强调国际化的时候,我并不认为国际化一定是指高质量,因为双边和多边,程度低的也叫国际化。但全球化一定是高质量。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大学可以走到全球化或者说我们通过迅速的国际化,能够实现全球化。

我举一个例子,英国的诺丁汉大学说自己是一个全球化大学。我两年以前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考察。它在马来西亚办学,在中国的宁波办学,在英国也办,三个校区,这样诺丁汉大学在英国、马来西亚、中国三个地方办学,它说我是全球化的。为什么?它说我在任何地方的办学学位证书是一样的,是全球统一的,当然中国也可以有中国的特色。现在实际上中国的大学教育可以往全球化方面走了,一些好的中国大学本身的教育实力非常强,语言也已经不是问题,这些高校到国外去、到境外去,可以开设自己的分支或者是子校。实际上在几个地方一开设,全球化的框架和格局就可以实现。有很多华人想接受中国的教育,有很多华侨的下一代也有这样的教育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做这样的一件事,所以说中国教育的全球化战略应该可以考虑了,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注意到我们提这样一种概念,国内教育更多强调国际化。实际上我们说应该往全球化方面发展,中国教育要超越国际化走向全球化。

第二,走出去。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也应该把国际上的优质资源往中国引进。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国外优质资源的引入已经相当多,最高的境界是国外大学在这儿办,诺丁汉大学,还有西交利物浦大学等等。我们把国外教育资源已经引进来,我们还有相当多中外合作的项目,有本科、硕士合作项目,博士项目也有一些。我们一直在做这样一种引入,这对我们有相当多的促进。

但是我要说,发展到今天,大家注意到一个情况,互联网发展在中国已经相当领先,比如滴滴打车,跟老外一讲,老外感觉中国这个东西很新鲜。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这种研发投入、这种企业发展速度都值得关注。实际上中国不论是实践、理论还是企业的管理规范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开始向世界讲中国故事了。这个故事不是乱讲的,而是以我们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我们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已经走出去了,完全可以做到中国企业发展的全球化。这实际上对中国商学院教育发展的全球化会有相当强的支撑。

主持人:新民校长,正如您刚才所说,国际化有的时候是指双边或者是多边,而且具体两边的实力如何不好判定。往往我们在提国际化的时候,不是在提全球化。对外经贸大学一直也都在说,包括我们参加一些国际的认证,拿到像EQUIS的认证,我们到底是走国际化的路程,还是在走全球化路程,这两年我们又做了哪些努力?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

张新民:我们实际上往全球化方面在发展。我从几个数据跟您交流一下,从学校来讲,我们现在的留学生已经占到了学校总学生人数的20%,这个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学生的来源应该说是全球化程度很高,不仅仅来自亚洲地区,也有来自欧美、非洲地区的学生。教育结构上,我们有纯英文的项目,我们也有纯中文的项目,项目是很多的。

第二个方面,我们有一个目标,商学院的目标是什么?商学院的目标是应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他的两、三年的硕士和四年的本科期间能够到世界各地的学校去交换,当然这个目标现在还需要时间去实现。另外,我们已经在设计在南美、欧洲办我们的学位项目,当然这个需要时间。我们希望往全球化方面去发展的。

最后,就是我们的国际认证。我们通过了EQUIS的认证,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AACSB的认证,预计很快会下来。这样,实际上我们全球认可的态势也会很快实现。

主持人:您刚才所说的国际化的学生占20%,是指我们商学院的教育还是指对外经贸大学整个大学呢?

张新民:对外经贸大学整体是20%,商学院我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我可以讲一下我们的大概情况我今年上课的全日制班级中,有40个MBA的学生,大概有5个学生是外国人,有的肤色一看就是非洲或者是欧美的,但说的都是流利的中国话。也就是在留学生里MBA学生一年是100人左右,本科留学生也有参加纯英文项目的,也有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的,我们的商学院没有具体总结,但是学校是20%,商学院应该差不多也是这样一个情况。

主持人:您也有给这些MBA和EMBA的学生上课,在您的观察里,中国的学生和外国的学生差别大吗?

张新民:必须承认到现在为止,在美国大学里的中国学生的水平,要高于外国留学生在我们中国的水平,总体来讲是这样一种实际情况。当然也有到我们这儿读书的留学生水平是很不错的,汉语水平也很不错,但是我认为他们没有达到我们中国的学生在国外学习的水平。然而这些学生对中国的教育有敬畏之感,这些学生特别希望在中国接受教育,对你的教育特别认同,例如我的报表分析课,他们认真的参与讨论,而且跟中国学生在一起合作寻找案例。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就留在了中国的合资企业,甚至有的在中国大学就业的,当然不一定教书,也可能做一些行政管理工作。现在留学生整体的水平应该说还有差距,但是随着中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留学生的质量也在迅速提高。

主持人:我们说现在中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我们也看到在整个互联网发展速度从原来1.0到2.0,到现在所谓的3.0时代。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实现移动化,实现在线化?在线教育这两年越来越火,非常多融资、非常多风投把资金投到这个行业里。但是我们关注到这些在线教育投入的项目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小学或者是外语培训的项目,但是真正对高等教育来说还比较少。新民校长,您对这个趋势怎么看待?

张新民:在过去几年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对外经贸大学在线上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说我们有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视频公开课,我就有一个视频公开课叫财务报表分析,点击率相当高。还有资源共享课,现在发展到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我们有翻转课堂。实际上MOOC发展到这个阶段,老师和他的团队在上课,这个课程就跟正常教学进度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课堂上没有互动,互动是通过这个老师的团队去进行互动和讨论,课下可以做这样一种事情,现在MOOC的发展速度相当快。

前面讲的一个是资源共享课,一个是视频公开课,网上挂着,可以免费看,但是它是一个单向的不收费的项目。这样的免费教育能不能长久?实际上在我看来就是在线教育加上课后的这样一种优质教育的组合,我认为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也录了这样一门课,就叫《财务报表分析》,大概一个月以前刚录完,很快大家会看到这个东西。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这个MOOC应该怎么生存。我跟大家强调一下,现在的情况是,这个课程是有相当优质的老师上课,但是问题是课后作业、课程的动态更新、小组讨论的组织,这些在课下解决的所有东西都需要一种支撑。什么支撑?有人,有人就需要成本,这个成本谁解决?提供课程的学校解决?这个学校本身做了这样一种义务教育,提供了以后,再让他去做支撑,为全球的人辅导,好像不是这样一种概念。虽然有一个很好的MOOC的媒体,我们有这样一种平台,但是由于利益机制没解决好,由于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没解决好,使得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难以建立起来。MOOC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楚:教师的贡献、学校的贡献、平台的贡献、学员的贡献。这四个整合在一起,完全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思想突破了吗?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哪几个课的MOOC实现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化了呢?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课的生命力就来了。如果实现不了,还是死路一条。

我想强调的是,一种再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的框架,再好的技术水平,如果我们不把这个思想解放了,如果我们不继续往前走一步,这个好东西也会没有很好的结果。

主持人:所以在您看来在线教育发展的态势非常好,它的成功关键在于教育的各方参与者有持续的参与动力。

张新民:对。您刚才问到的情况,为什么中小学的教育会更好,或者语言类培训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些项目的思想性要求是相对较低的,或者对课程提供者思想要求不是那么高,更多是大众化的东西,所以做起来更容易一些。作为大学来讲,像我这门课本身有我的理论创新,有个人的管理实践以及个人对实践的感悟,以及课程改造,都集中在一起了,这里边有相当多的知识产权的东西在里边,这些东西如果不承认它的价值,自然就不会有市场的继续推广。

主持人:所谓在线教育的课程,从形式上面来讲特别简单,一个老师坐在那儿讲,一个摄像机对着他,这样讲一堂课。而实际上每一门课程的设置,包括小组的参与,包括课后问题的设计,包括案例的讨论,这些可能都不完全是这些在线教育仅仅是通过人机面对就能够实现的。对于真正想要实现更好或者是更深层次的一些商学院的教育,在现阶段来说,走进学校还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张新民:对,现在不管怎么样我们往前推进,所有这些新的,你不做国外在做,这种类型的学校不做,另外的学校会做的,你不解放思想,别人解放思想。所以,我们思想如果不能进一步解放只能落后,这个落后是你能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技术没有问题,但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东西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往前走。

主持人:非常感谢新民校长对于现在这么热门话题的回应。

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新民校长也说了几句实话,对于商学院教育如果不建立品牌特色,那么在整体发展会遇到一点点阻碍或者遇到瓶颈。您曾经担任过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的院长,作为一个前辈,您可以给到其它商学院一些什么样的建议?能够让他们至少在瓶颈的路上走得更顺畅?

张新民:对于这些正在努力地让社会认同自己的学院和学校以及老师们,我想提这样一种建议,商学院教育是相当强的面对市场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必须是通过我们的教育以后变得更加聪明,更懂市场。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应该首先懂市场,我们的老师应该是先聪明起来,我们学院的院长应该懂市场,应该先聪明起来,我们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包括研究生院的院长们,也应该懂市场,也应该懂管理,也应该懂怎么样去与时俱进的组织你大学的管理。如果我们在面对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对市场不敏感、不学习、不改变、不适应,我们的教育永远没有出路,谢谢。

主持人:好的,谢谢新民校长,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也借刚才新民校长所说的那句话,总归就是一句话,不管您是处于学校的哪个职位,不管您是在职的这些老师还是现在正在管理岗位上的师资,首先教育和市场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越来越国际化,并且超越国际化越来越全球化。感谢各位网友关注,谢谢新民校长,谢谢,大家再见!

张新民:谢谢主持人,再见!

原文链接:http://edu.sina.com.cn/bschool/2015-12-01/doc-ifxmcnkr7725735.shtm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