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英文化交流的历史契机
访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育部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王立非
(来源:《人民论坛》2015-10-22)
【核心提示】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的重要会晤,正式开启了中英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 ,人民论坛记者就此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育部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王立非,以下是精彩对话。
人民论坛: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双方在接下来的文化交流中,如何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王立非:中英文化历史交往深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白金汉宫晚宴上所说:“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其调制成英式红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英两国在政治互信、商贸合作等方面交流频繁,尤其是两国在包容开放、合作共赢外交理念引领下,人文交流已经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构成了中英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国文化的交流借鉴,关键在决策者。我们可以从习近平主席的发言中,看出他对英国文化的了解非常深厚,如对莎士比亚诗歌的脱口而出,对英国文化名人的涉猎熟知,对别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看清两国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差异性,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光出彩。其次,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之深也令人钦佩,在发言讲话中,主席多次运用成语典故来讲一些深刻的道理,用最简单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一个对跨文化了解如此之深的领导人,一定会带中国走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另外,在文化交流上,习近平主席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如,他提到足球坦言小贝曼联中国球迷多、参观007电影特型车等等,把这些英国人喜爱的东西,用非常平易近人和接地气的姿态去了解,去接触,很快地拉近了和英国人民的距离,而去参观帝国理工学院等行为,更是激发了在英中国留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心和斗志,可以说,主席此次所到之处影响是巨大的,比起其他国家的出访来说,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这为中英两国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也必将为促进两国文化的共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民论坛:根据中英双方签署的2013-2018年文化交流计划,双方将在电影、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考古、设计、电视制作、视觉艺术、数字艺术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交流,您认为这些全方位的交流如何落地?
王立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要通过两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多形式的方式,比如英国有欧洲最多的孔子学院,中英教育交流合作目前已全面覆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国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定期地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画展,体育赛事、派代表团去进行文化演出等等。反过来,中国也要给英国文化来中国提供相应的政策便利和条件,互相举办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高水平活动,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创意的国家,有很多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尤其是伦敦,他们有培育文化创意的土壤,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中国要不断地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为两国提供文化交流的环境,加速两国文化的融合。
人民论坛:当地时间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中英创意产业展时指出,中英都是文化大国,应该加强创意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产品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家的了解。您对这个文化产品怎么理解?
王立非:创意文化交流关键在产品,这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具体来说,像传媒影视、视觉艺术、动漫体育、博物馆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产品形式,要充分挖掘出这些产品的传播功效,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充分利用高科技等方式传播出去,在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技术问题,还要克服语言文化的障碍,这就要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队伍上下功夫。
人民论坛: 2014年,两国签署《艺术和创意产业人才职业发展谅解备忘录》,双方探讨以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您对此怎么看?
王立非:总体上来说,我国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合作上的力度是有待加强的,国家要从制度和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激励,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培养、吸引、留住人才。目前我国培养了很多大学生,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并不是很好,在学校学的东西社会不需要,或者说不急需,而国家需要的一些专业人才却很少,这种培养和需求脱节的现象,就需要政府和社会来引导,调节,制定相应的政策改善。从政府角度来讲,可以拨出专项资金,甚至可以把这些资金市场化运作,来实现人才和收益的双丰收,同时,政府推动固然重要,但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社会组织和艺术家的直接交流也非常的重要,要充分发挥好这些链接纽带的作用,从而引导、培养、留住相关人才,推动两国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
总之,此次习近平主席的访英,振奋人心,给了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非常大的鼓舞,我本人是研究英国语言文化这方面的,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一些专家学者教授,都希望能抓住这次契机,再接再厉,更好地服务于中英两国文化交流,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
(人民论坛记者 李金芳采访整理)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15/1022/4060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