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媒体] 中国青年网:(刘晓莹)支教靖远痛并快乐着


发布时间:2015-05-28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乔雪竹

刘晓莹:支教靖远痛并快乐着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日期:2015528日)

20129月,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共青团中央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选拔。期间,经过我自身的积极争取,以及身边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201210月,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那个时候,我知道自己要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了,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却又无法言说。

虽然,我已经结束支教服务生活回到学校读研,但是,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内心感慨万分。

支教成行

最初,认识到支教这项事业是因为在媒体上看到了太多关于我国贫困地区落后的教育条件的报道,也感动于那些不顾个人利害得失,奉献于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人物事迹。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心都为之动容,是感动,但更多的是心痛,因为在我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在祖国遥远的地方还有那么多人经历着我所难以想象的艰辛。

之后,支教的想法与我的大学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是由于我认识了学院的一位辅导员老师,在与她的接触和交谈中我得知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些情况,在她的身上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份经过磨砺之后的大气、成熟和干练。她告诉我:“支教的经历是她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我想自己也许也可以走上一条这样的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我认为真的很值得。我知道这是命运给与我的一次机会,如果自己现在不能把握住,以后恐怕就再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勇气了。所以,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坚持了,实现了支教的想法。

初识西北

20138月,告别家中年迈的奶奶,以及惦念的家人和朋友,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我和我的队友们坐上了驶离北京的列车,奔赴2000公里以外的祖国大西北地区。大约是我的性格自小比较独立,从高中毕业选择哪所大学开始,就总是想往外面跑,所以这样的一次远行,并没有带给我恐惧和不安,相反,更多的是好奇与期待。对于从小生活在沿海平原地区的我来说,大西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在心里设想了许多。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天清晨在火车上醒来时,映入眼帘的景象,那是石头还是黄土,那是小丘还是大山,我分辨不出,我只知道那是我生命前24年不曾见过的风景,它让我第一秒为之震惊,下一秒内心顿感悲凉。我不知道大自然是如何鬼斧神工造就了这连绵万里而不绝的黄土山,我不知道这贫瘠的黄土山如何养育起西北人民,我更不知道西北人民如何在这连绵不绝的黄土山生生不息。这是24年来,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双眼感受到祖国的广袤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直到坐上了来接我们的车,行驶在新建的高速公路上,看到大型机械切割黄土山之后留下的光滑切面以及上面用分外明显的白底蓝字写下的各种广告和标语时,种种谜团才在我的心间解开。是长久以来,人们用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解开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难题,我深深地为之折服。

走进靖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刘晓莹的服务地——靖远县城关中学。刘晓莹 供图

汽车驶离高速公路以后,顺着黄河一路走,就离我们的目的地靖远县城越来越近了。由于路途遥远,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近黄昏,当地教育局、团县委还有几所中学的老师们早已备好了当地的特色菜肴为我们接风洗尘。期间,各位老师对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志愿者多年来在靖远地区的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一席话,让我们四个初来乍到的志愿者听得热血沸腾,并下定决心做好这“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说话间,我们还了解到靖远县在整个甘肃省当属物产丰饶之地,由于紧邻黄河,所以水资源丰富,便于农业灌溉,优越的地理条件使这里成为甘肃的瓜果蔬菜基地之一,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感到十分幸运。

我们一行四人,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后来被我成为“张老师”)被安排在靖远四中实验楼的一间办公室改造成的卧室里住下,队里其他两名男生被安排到四中存车场旁边的一间锅炉房改造的卧室里住下。说起这两个住处真是“历史悠久”,贸大近三年来的志愿者可都是住在这两个房间里。一张简单的书桌,一些简陋的炊具,两张木板搭起的床还有几件泛黄的被褥,这就是小屋的全部,虽然和在北京上学的生活不能相比,但对于志愿者的生活,这些已经足够了。在小屋的第一晚,自然是难以成眠,我和张老师在对于未来一年生活的种种憧憬中,迎来了靖远的第一缕晨光,迎来了我们真正的靖远生活。

初到靖远,是八月中旬,这里舒适的气候,使我们对这片土地最初就有了一个好印象。我们仿佛逃离了8月闷热的、油腻腻的、永远都睡不醒的、被太阳无情炙烤的北京,到这里来享清福了。这里的天好高,天空好蓝,太阳每天也会定时光临,但带给我们的不是无情的炙烤,而是温情的明媚,整个身体的每一寸皮肤都觉得好舒服。刚到靖远时,县城的各个学校还没有开学,我们白天到第四中学的团委做高中毕业生的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傍晚下班以后,我们四人走遍了、看遍了、吃遍了靖远的大街小巷。

靖远是一座很小的城,四四方方,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楼,该是有什么历史意义吧,但我们不甚清楚。县城走个对角线,步行在20分钟以内,从中心城楼延展出去,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一条街道,分别叫做东关、西关、南街、北街,四条街,形态相同,功能各异。整个县城的生活节奏应该用“比慢更慢”来形容,上班的人们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可以回到家中,男人休息,女人做饭,饭后一个不算短的午觉之后,大约两点半左右回到工作单位就可以了。在这里,我总是想起北京上班族们的生活,大约这就叫“天堂”、“地狱”之别吧。

不过虽然这里的气候舒适,生活节奏也让人感到舒服,但是对于各自小在北方沿海城市长大的我来说,初到这里,水土不服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皮肤过敏、脱发、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等问题频频出现,但是在小伙伴们的帮助和支持之下,我用近两个月的时间,“痛并快乐着”,克服了身体上种种的不良反应。

成为老师

我们团队四个人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基本熟悉了靖远的生活,随后迎来了县城各个中学开学的时候,这也是我们教师生涯正式开始的时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靖远地区有两个较为固定的服务学校,一个是县城历史悠久、名气响当当的城关中学,这是当地最好的一所初中,另外一个是当地新建的第四中学,其教育理念先进,教师团队充满活力。考虑到我们团队四个人的所长,结合两所学校对于老师的具体需求,最终我和张老师被分配到城关中学服务,其他两名伙伴被分配到第四中学服务。这样的分配完成以后,我和张老师自然也要把家搬到城关中学,这里依然有之前每届志愿者为我们留下的“爱心小屋”,虽然条件相比于四中的实验楼要更为简陋,但是我们没有抱怨,因为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没有资格要求的更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刘晓莹的英语课教案。刘晓莹 供图

在城关中学刚刚安顿下来,我就接到自己一年的教学任务,任七年级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最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在内心暗暗自喜却又有些小小的紧张,“喜”于自己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英语基础自然是不用多说的,“紧张”于之前都是自己教自己,现在要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自己对于教学的方法和经验可谓“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说到这里,真的要特别英语教研组多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在开学之处,她们热情地邀请我到她们的班里去听课,告诉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怎样的特点,初中英语教学有怎样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所以在英语教学上我成长得很快。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节课,那之前我准备了很久,可是登上讲台,还是有摆脱不了紧张感,但是当我试着让自己平复下来,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时,我明白了如今的我站在这里并不是作报告,并不是展示自我,更不是争取什么利益,而是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是和孩子们分享我所知道的全部,是挖空自己,是全心全意地为了孩子们,所以我不再紧张,我学会了平静的分享我所有。就这样,课堂之下,我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课,生怕有什么疏漏之处。我总是习惯于回忆当年初中时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力争把每一个知识点以易于同学们接受的方式进行讲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相处的很融洽,这让我十分欣慰。

但是随着对于这些孩子们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教师这项工作的真正挑战所在。一开始,我认为老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传授知识于孩子们,让孩子们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但是,当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我们全班66个同学,有十几个同学的成绩不合格,并且有的同学分数低的让我真的难以接受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知道自己一定在工作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于是,期中考试之后,我和很多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天资十分聪颖,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有一些同学羞愧的向我坦白自己很多时候上课就是没有听讲,在做其他的事情;还有一些分数特别低的同学告诉我自己真的学了英语,可就是学不懂,学不会……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每一次这样的谈话结束之后,我都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因为我对于自己的学生了解的太少。那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因材施教”的道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我尽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我,和他们分享英语学习的方法,为他们推荐书籍,尽量多的争取参加各种竞赛的机会;对于基础尚可但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我和他们分享自己当年学习心得,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在课堂上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而对于班里少数几个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我把他们叫到教研室,从最基础的字母和词汇给他们讲起。很多时候,其实我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收获甚微,但我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对于我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刘晓莹登上讲台开启自己的支教生活。刘晓莹 供图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恨铁不成钢,几次想抡起棍子问问那些孩子们“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可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人,生而有别,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都能考100分。但每一个孩子,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多少次,自己为孩子们的单纯质朴而感动落泪,可能上一秒老师骂了他,下一秒他就会向老师憨憨的笑,或是在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把手举得最高。特别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请了一周假回北京处理重要的事情,回来时,提着行李经过操场时,正值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他们突然就飞奔过来,为了挣着帮我提箱子,甚至把其他同学推到在地,他们就像一团火,迎面扑来,让我连批评他们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我的心在那一瞬间已经彻底融化。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这话真的不假。

我知道,这里的很多学生家庭条件艰苦,学习英语本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站在讲台上,我不断地思考,作为一名老师,我究竟应该告诉孩子们什么。一点点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的心中渐渐清晰。

如果可以,我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希望,告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像我一样走出脚下的黄土,会比我更好见识精彩的世界,会比任何人都棒改变整个世界;如果可以,我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原则,那就是永远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可以,我希望教孩子们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们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如果可以,我希望教孩子们说一点点英语,盼望着多年以后,他们还能记得基本的字母和简单的词汇,这样他们至少不会因为不认识字母被别人嘲笑,至少不会因为这个而看轻自己;如果还可以,我希望他们金榜题名,希望他们功成名就,希望他们不畏惧艰苦的条件,靠自己的智慧改变命运。

真正长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刘晓莹(右二)与学生合影。刘晓莹 供图

还记得,十八岁成人礼时,我对着天空高喊“我终于长大了!”。现在想想,那是的自己好天真好幼稚。我想,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是从靖远开始的。所谓“支教生活”,在我来到靖远之前,我以为“支教”会是这里生活的全部,来了以后才发现,“生活”二字也是这里必不可少的部分。

离开家人,离开北京,也就离开了家里温暖的餐桌、学校红火的食堂,“吃饭”成为了我们在这里生活的第一问题。靖远不比大城市,快餐店、小餐馆到处都是,加之城关中学坐落于县城周边的一个乡村,在这里,我们除了自己“开伙”,别无选择。我和张老师,之前都是从没进过厨房的人,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从最初的连如何使用电饭煲都要给家里打电话,到后来能够熟练的使用当地特色的电炒锅;从最初的做饭时好豆菜谱不离手,到后来什么食材都能“混搭”成像样的菜;从最初的到大肉店要求买几两肉被老板破口大骂,到后来能够做出糖醋里脊、红烧排骨这样的菜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犯过无数低级的错误,煎糊鸡蛋、切破手指、烧漏炒锅……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并且越做越好,我们坚定的认为志愿者就是应该有不怕苦的精神,智慧就是能够战胜一切。

此外,一下子从原来生活的地方,搬到一个完全的陌生的地方生活,我们远离了亲密的家人,熟悉的朋友,尽管支教生活让我们忙碌和充实,但孤寂之情,还是会时而作祟。这样背井离乡的生活,让我们支教团的四个小伙伴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每周一次的聚餐成了我们每周生活最美好的期待,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开怀畅谈,分享无尽的快乐,也分担难解的忧愁,生活不再是一个人,靖远也不再陌生。

时光匆匆,我们痛并快乐着,简单并深刻着,憧憬并留恋着,走过了支教生活,文字、照片、影像都不足以记录我们在这里的收获与成长。我只能默默地感激并庆幸于自己曾经的选择。

靖远支教生活,你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好故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靖远分队 刘晓莹)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xibu.youth.cn/tpbd/201505/t20150528_6690552.ht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