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媒体] 《环球时报》:(熊光清)政府如何帮家族企业解接班人之困


发布时间:2014-05-30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编辑 邓佩芸

熊光清:政府如何帮家族企业解接班人之困

(来源:《环球时报》201452914版)

201311月,广东省佛山市委组织部挑选了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有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这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最近,这批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半年的挂职生涯。消息传出后,许多人对此强烈质疑,批评这一做法是“官商勾结”

家族企业的运作、管理和信誉往往完全系于一人,家族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直接关系企业的前景和命运。而当前,很多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即将退休,如何选择和培养接班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家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党和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家族企业培养和锻炼接班人,完全无可厚非。像佛山市挑选一些青年民营企业家到国企挂职,对于他们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感都是很有帮助的。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得好,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当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次挂职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且,还有相当多的人希望可以继续参加挂职,也有许多人报名参加第二轮的挂职,表明这一做法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一些人批评这是“官商勾结”,恐怕纯属臆测。

当然,如何引导家族企业走出“接班人”困境,政府更应该要做的是,认清家族企业的优势和问题之所在,制订好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因为,一个家族企业要永久性地让自己的后代接班,“人才瓶颈”是很难克服的。有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2/3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代。许多家族企业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子承父业,但是,他们的子女(就是我们常说的“富二代”)却未必倾向于接班,许多人的观念、理想、专长或兴趣并不在于经营或管理企业,也有些人没有能力去经营或管理企业。这更加加剧了家族企业面临的“接班人”困境。

从西方国家家族企业的发展趋势看,家族企业的社会化是大势所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兴起,家族企业会出现所有权和经营者的适度分离,逐步实现企业的社会化。家族企业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向内部员工转让股份,是企业所有权不断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其发展过程也是松下幸之助个人股权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过程。他所持有的股权1950年下降到43%1955年下降到20%1975年更猛降到2.9%。这样,松下企业的发展突破了个人和家族的局限,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其他许多公司,例如:福特、杜邦、柯达、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迪斯尼等,也经历了这一过程。

中国的家族企业要真正走出“接班人”困境,做大做强,不断推动企业管理社会化和股权社会化,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才是根本出路。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很多人可能不太愿意放弃对企业的控制。这些人应认识到,个人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家族企业的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只有更开放、更宽容,把自己的财富与社会财富融合起来,个人的事业才能真正基业常青。这也是政府对家族企业正确引导的根本之道。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

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china/2014-05/5007773.htm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