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媒体] 《欧洲时报》:(史世伟)从师生变成伙伴 中德经济“互学”格局已形成


发布时间:2014-03-28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房原菲 乔雪竹

史世伟:从师生变成伙伴 中德经济“互学”格局已形成

(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 日期:2014326日)

欧洲时报德国版特约记者赵振江、杨扬325日北京报道 中德经济之间是互补共赢的关系,中国可以从德国发展中借鉴不少经验。同时,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德的关系也由学习与被学习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平等交流的伙伴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史世伟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德经济可以形成互补

中国与德国的合作越来越多,有很大的互补性。史世伟介绍,德国在汽车行业有很大的优势,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优势较明显,如中国的中低端机械制造、零部件加工、计算机等办公电器制造具有很强的实力。

中德现在是相互学习。德国对中国的大企业如联想、华为取得的成就很尊敬。史世伟指出,目前德国人不能仅仅满足于高端,还要关注低端市场,而在较低端市场,德国需要向中国学习。

史世伟指出,中国出口德国的产品的20%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如纺织品等。中国整个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而该领域则是德国的优势。

德国的高科技领域发展较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弱,而该领域则是中国的强项,故在经济领域分布上,中德可以形成互补。史世伟说。

中德一形成互学格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史世伟介绍,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中国可以向德国学习。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框架建立上,从法制上提供共性平台、标准等,这样方便企业交流。政府还应严肃处理经济垄断、行政垄断等行为。

史世伟介绍,德国也有促进产业集群的行为,但参与者即政府、企业和科学界三者间互有分工、互相独立。有些情况下企业通过游说使政府为大企业服务,但这些都是公开的。德国也搞指导型战略,如2020年德国高科技战略,但非常谨慎,不具体选中某行业,只笼统说解决几大任务,如健康、能源、材料问题,强调跨行业的合作。

除了学习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中国也可以借鉴德国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措施,史世伟介绍,德国通过基础设施、法律建设两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竞争法》对中小企业适当倾斜,通过地方储蓄银行、地方合作银行以及专门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往来银行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对企业情况比较了解。国家还通过直接参股等方式扶持。

史世伟表示,上述举措的效果毕竟有限,中小企业的真正发展还是要靠企业家阶层的成长。对于东德企业发展的问题,德国也进行了反思:即政府的扶持不能局限于某一行业,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还是让市场解决。

他认为,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可以向德国取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成倒U形,即库兹克斯曲线。一开始没有工业,也就不存在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产生。中国目前也处于这个阶段,西方一些言论称,中国不要犯我们曾经的错误,但是这种发展也有一定现实道理,想完全避免不太可能。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对法律的执行力。

另外一个值得中国学习的方面是德国的职业培训体系。德国具有比较完备的双元培训机制。这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培训,类似学徒性质,一般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然后在企业进行实践和培训,二者是同时进行的。这个环节中,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提供培训。除了这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介于双元制职业培训和传统大学之间的大学教育形式,即应用技术大学。

史世伟介绍,目前中德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已经处在一个比较深入、高水平的阶段。如一些学术交流、科技论坛、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已非常常见。且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德之间也逐渐由单方面的向德国学习,转为相互学习、借鉴。现在德国也会向中国的大企业借鉴经验。而中国在一些产业化、集群、网络化等领域则继续向德国学习。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www.oushinet.com/news/china/chinanews/20140326/107036.htm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