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媒体] 《联合早报》:(熊光清)中国公民为何热衷网络反腐?


发布时间:2014-01-13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乔雪竹

熊光清:中国公民为何热衷网络反腐?

(来源:《联合早报》2014110

中国腐败问题非常严重,中国公民对此非常痛恨。当前,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与反腐败的重要方式。从华南虎照事件(2007年)、南京“天价烟”事件(2008年)、邓玉娇案(2009年)、杭州飙车案(2009年)、罗彩霞事件(2009年)、“我爸是李刚”事件(2010年)、浙江钱云会案(2010年)、西安药家鑫案(2010年)、陕西“表哥”事件(2012年)、重庆“不雅视频门”(2012-2013年)、范悦事件(2013年)、湖南城管打死瓜农事件(2013年)以及其他一系列案例中可以发现,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中国反腐战场的重要一环。为什么中国公民会特别热衷网络反腐呢?

第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充分彰显了草根的力量,为全民反腐创造了条件。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新的通讯工具的不断产生,一个与传统媒体时代完全不同的自媒体(we media)时代已经来临。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独立获得信息和发布信息。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消解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单向式的、中心化的话语权威;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交往主体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平等,建构了一种自由表达的机制。可以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导致话语权显著下移,普通公民的话语权大大增强,从而使得网络反腐成为全民狂欢的盛宴。

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也与传统媒体有着极大的差异。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浪花都有可能掀起轩然大波,网络上的一条小消息可能引起大量网民的关注或介入,从而引发重大的社会反响,形成网络中的“蝴蝶效应”。并且,网络信息的选择性越大,同构性也就越强,往往导致某一观点或立场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容易形成极端倾向,造成“网络群体极化”的现象。这些特点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于特定问题或者特定事实具有极大的放大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轰动效应,形成具有强大震撼力的社会影响。

第二,网络反腐更加快捷方便,在特定事件中效果非常显著。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监督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加强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架起了两者之间联系和沟通的“快速通道”,为普通公民在反腐败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快捷方便的媒介。任何人只要拥有具备联网功能的通讯信息设备,就可以轻松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成本远远低于传统媒体。通过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举报网站对腐败问题进行监督或举报,在网络媒体上对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或曝光,都非常快捷方便,而且门槛极低。

开放性是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开放性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获得和发布各式各样的网络信息,意味着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联网。在互联网上,一旦腐败问题被曝光,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使腐败问题被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这样,就很难将其隐藏起来。很多腐败问题一经曝光,相关部门就迅速进行了处理。这种效果无疑对中国网民产生了激励作用,使他们非常乐意通过网络展开反腐行动。

第三,网络反腐相对安全性较高,激发了中国公民反腐的勇气与信心。在当前中国,一般监察、纪委等机关都有自己的举报网站,同时有自己设计的软件来处理网络监督和举报信息。在网络举报过程中,通过举报人自设举报密码和系统自动生成举报编号,一方面可以防止他人查看举报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举报受理部门修改或删除举报内容,确保了举报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举报信息一旦发送过来就会进入特定的加密服务器,任何人都难以截获,保密性很好。相关部门对于网络举报都有严格的保护举报人权益的制度措施。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护举报人。

此外,还有一些网民会因为担心遭到被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而希望采取匿名举报的方式,这样,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之成为可能,并大大降低了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普通公民揭露腐败问题的积极性。当然,通过网络举报和曝光腐败问题,也不能完全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有网民还遭遇过“跨省追捕”的恶运,但是,相比使用传统手段,网络反腐的安全性毕竟要高得多。同时,腐败最见不得阳光,网络的公开性使打击报复行为遭受惩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使腐败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网络反腐为全民反腐新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是由于中国网民不断通过网络展开反腐败行动,使得网络反腐成为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特色,中国的互联网才向我们展示了其极其精彩的一面。

(作者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附:原文报道链接

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cnpol/story20140110-297890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hb/2014/01-10/5720201.shtm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