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媒体] 腾讯网:(汤谷良等)贸大MBA质量特色同在


发布时间:2013-11-11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编辑:李心

编者按:

2013102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MBA项目中心主任赵贞老师,以及我们首届校友陈春先生和目前在读的吴涛先生做客腾讯商学院,代表我校参与了“招生访谈”主题采访,并介绍了经贸大学MBA的三方面特点:一是国际化,二是跟企业联系的深度和无缝的连接,三是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学生、师资、办学理念最具国际化,目标是培养全球化的高素质综合管理人才,全球化是商学院的关键。以下是访谈实录。

受访嘉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右二)、MBA中心主任赵贞(左一)、MBA首届校友、校外导师陈春(左二)、在读MBA学生吴超(右一)。

主持人:腾讯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腾讯商学院直播访谈间,我是主持人明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有幸的为大家请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MBA项目中心主任赵贞老师,以及我们首届校友陈春先生和目前在读的吴涛先生做客我们今天的节目,欢迎四位。首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四位嘉宾: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开心大家今天能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在开始之前我们想先来了解一下,让四位介绍一下自己同我们商学院有什么样的关联?从院长开始。

汤谷良:这个关联千丝万缕,有历史和未来,可以说融为一体的,我为MBA项目也感到高兴。

赵贞:大家好,我是赵贞,一直负责MBA项目的工作,如果说到关联的话,这是我主要的工作,到今年为止我从事MBA教育工作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份感情非常深厚的工作,我也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也一直努力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

陈春:要说关联,主要讲两点,一是,20年前我是改革开放后外经贸大学商学院首批MBA项目的学员。二是,商学院在2007年引入双导师制度时,我是作为外经贸大学商学院MBA项目聘任的第一批的校外导师并一直参与校外导师的项目到现在。 可以说我基本见证了咱们商学院20年的发展,所以关联是非常的紧密,确实像汤谷良院长讲的商学院MBA项目已经融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了。

吴涛:其实我早在之前就曾经参加过我们的EDP项目,当时觉得贸大的MBA项目应该是非常棒的,因为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都非常优秀,非常吸引人。所以我毅然决然的报考了贸大的MBA,我觉得这一点相当于是千丝万缕的关系。

主持人:一会儿再跟您详聊一下具体我们为什么当初选择这个学校。很多同学目前对教育是越来越重视,很多人开始放下工作重新回到校园里充电,我们国家MBA教育项目的实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刚才院长提到我们学校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我也想请汤老师和赵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商学院有哪些优势或者有哪些特点可以优越于其他的学校呢?

汤谷良:可以这么讲,MBA项目是西方引进来的,在去年正好是中国MBA项目兴办20年。MBA是对传统或者是现在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商科教育的挑战,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原来的大学教育是一种知识型教育,是应试教育,是标准答案的测试。而MBA教育是实践型的教育,而且是能力型教育,再就是思维方式的教育。可以这么讲,MBA在中国大陆20年的发展,越来越见证了MBA教育的精神内核。

回到你刚才这个问题,经贸大学有什么特点?首先我们是最国际化的,比方说最早在MBA教育里面全盘引进西方的教材,还有一点我们的学生也罢、师资也罢、办学理念也罢是最国际化的,可以说国际化,我们现在叫全球化是商学院最有特色的东西。

还有一点刚才说到过,商学院是能力素质教育,我们的师资、案例、教材、课程、整个体系的设置一定是为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标准答案而设立的,这点我们的商学院是非常有特点的。比如在座的陈春老师,有多重身份,既是首届校友同时也是校外导师。可以这么讲,每当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校外导师收到学生的贺卡贺信有时会比全日制的老师还要多。这是一个信号,商学院的MBA的学生跟企业的联系一定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还有一点我们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除了刚才的国际化,还有思维方式、综合的能力,经贸大学最近被学生“改”了一个名字,由UIBE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现在“改”成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翻译过来是疯狂做演讲的大学。这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表达、辩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点上经贸大学的特点是很明显的。

所以经贸大学MBA的特点可以说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国际化,第二是跟企业联系的深度和无缝的连接,再一点是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即对学生综合型的领导能力的培养,这是我的一个说明。

主持人:我们再问一问赵主任,因为您一直是针对学生工作,是直接对口的,可能您的感触跟我们汤老师有所不同,所以我想问一问赵主任学校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赵贞:汤老师是从学院的高度上阐述优势和特色,学院有不同的项目,各个项目的定位会会有所不同。MBA作为商学院最重要的教育项目,它的优势和特色是长年积淀出来的,这不只是概念层面的,更多的是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和感受到的。汤老师刚才说的三个方面确实是MBA项目具备的非常突出的三个特色,我再略微补充一点。汤老师提到全球化的特色,这是我们长年以来一直在打造和强化的特色,这么多年来我们项目的细分上不断创新,推出与留学 (微博) 生联合培养的国际MBA项目、本土全英文国际MBA项目等,这些都是在强化这一特色。我们在课堂教学还有第二课堂整个培养体系当中不断的去加强这样的特色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球化的高素质综合管理人才,全球化是一个关键词。

还有一点,大家知道对外经贸大学有“小联合国”的美誉,我们学校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校园,这样一种校园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多方位的熏陶和培养,所以我们的学生如果和其他的学校比较来看,有一种特质在身上,包括他们经过我们的培养以后,会成为外语实力很强,实践的能力强,视野宽阔等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体现了我们在这方面培养的成果。

此外,我们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方面。我们的主体授课教师是在工商管理教育开办之初去西方进行学习回来的教师,经过20年的历练,他们也是我们学生心目当中闪亮的明星。刚才汤老师也提到,我们的学生有校内老师和校外导师,他们共同来指导学生,侧重不同的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除了我们这些核心老师之外,还有我们企业的人士加入,包括我们有很多外籍的老师,这样的教学团队组成了非常强有力的师资力量,这也是一个教育项目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还有相关的制度安排,无论是资深的老师还是新聘用老师,都要符合我们非常严格的考评体系,这样就保证了我们在这方面能够保持高质量,这都是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

汤老师刚才也提到一点,经贸大学学科特色是非常明显的,一听这个名字就可以体会得到,在MBA教育当中我们也可以集中全校的资源来体现这方面的特色。经贸大学是以工商管理、外语、经贸、金融为特色的学校,这样我们就可以整合全校的资源,汇集最优秀的师资和各方面的力量来打造我们这样的项目,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之一。

主持人:我觉得刚才两位给我们介绍的非常详细,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了解到我们的优势和特点。刚才说到这儿,包括我们在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每个人说出我们同大学关联的时候,我从每个人的信息中总结了几个词,比如像赵老师有一个十年,比如像我们的校友有20年还有两个第一次,包括像汤老师说自己这一生都要融在20年里了,包括校友说对于他的人生有一个新的篇章的开始。在这儿想请四位用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我们的国际商学院或者MBA项目。我们从院长开始。

汤谷良:第一是国际商学院的理念。这个国际商学院不是我们的商学院,是全球化的商学院的理念。比方说开放式,刚才说的能力,我认为我作为一个院长或者一个老师,跟大家沟通的包括自己践行的都是这个主旨。举一个例子,我们经贸大学或者MBA一定要有英语思维,或者运用别的语言的思维问题,这样才能够去理解对外经贸大学。

第二是沟通。沟通是多方面的,包括同学之间的,包括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包括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包括组织和项目和市场的利益相关者,还有中国和外国的。通过沟通我认为赢得了商学院的品牌,也赢得了商学院的质量,我认为建立和拓展国际化的沟通通道是我首要的责任。

第三是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技术的,比方说卫星、北斗、高铁这种东西,这种创新是理念上的,举个例子,我们将商业模式、金融结构、人力资源配置等整合到我们的课程当中。比方说我就经常跟我们的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今年810号,这个日子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但是对我来讲、对商学院很多老师来讲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日子,这一天腾讯的市值超过了中石化,虽然无论从传统的人力资源规模、资产规模、品牌而言,腾讯和中石化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了一个企业赢得了全球化,创新一定是带来价值的,价值是被市场、投资者、社会所认可的。或者说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国的企业,像阿里巴巴、京东,它是一个什么公司?它是一个贸易企业吗?不是,它现在开银行,开保险公司,它整合的就是“三流”,一是物流,比如可以看到最近物流企业都在为双十一做准备,每天有5架飞机就是为双十一物流服务的;还有一个是资金;还有一个就是信息。再比如,淘宝是一个什么公司?它是一个单纯的商业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不是,它都不是。但它创造了去年“双十一”的惊人销量,这就依靠我所说的创新。我想说,商学院一定要普及、推动这种创新,而且落实到中国企业中去。中国社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活力,所以我想商学院必须也只能这样不断创新,盯住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

主持人:谢谢汤老师,我们来问问赵老师,属于女孩十年的青春都贡献在这儿了,我们来听听您这三个词是什么?

赵贞:明确一下你的问题,实际上对我而言我关注的是MBA的项目,我用几个词汇描绘这个项目的关键词。对我来说,简单说是三个词,第一个是质量,刚才我也谈到,对我来说保证和提升一个项目的质量是最关键的,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套非常完善的MBA的质量保障体系。这样的体系包含几个关键点,从我们的招生、教学、师资、课程,最后到学生的毕业,每一个关键点上我们都会有质量保障来进行支撑,这样一套有效的体系能够保证我们不偏离我们的培养目标,在各个维度上都是按照我们的方向发展。

另外一个词汇是特色。刚才也提到,在质量保障的基础上一定要挖掘自己的特色,因为整个的市场有这么多的学校,怎么样能够突显出吸引人的地方,在这点上首先是要摸索,然后再慢慢强化打造,关于特色我们刚才也有所提及了。

还有就是愿景,我想我们项目的定位是打造一流的MBA项目,这样的一流实际上它的标准是全球标准,我们希望把我们的一流保持在全球一流的水平上,这就是我们的定位、愿景和目标,大概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来听听校外导师对我们学校的三个关键词是什么?

陈春:刚才汤院长和赵贞主任已经讲了很多,我的三个关键词是:愿景、团队、创新 。首先是愿景, 20年前创建外经贸大学商学院时候,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外经贸大学的商学院建成国际上一流的商学院。

二是团队,他们有一个非常棒的MBA团队,汤老师领导,以赵主任主要执行,基本上是娘子军,精干有素质,有专业水准,有服务意识,是一个非常棒的团队。

三是创新,我们经常讲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应试教育,一开始汤老师就引出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在讲,怎么把素质教育引进来?凡是关心教育的人都有这个问题,前两天我和教育部(微博)的同志一块聊,大家就是讲,现在上面也有一些想法,底下怎么做?我们商学院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创新,他们把商学院的教育从定性到定量,有一整套模型。我们现在面试学生也有一整套素质教育的指标和模型,有大概几个参数,搞的很好。这是一个尝试,是一个创新,尽管MBA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要在中国生根要有中国的特色,商学院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所以我的三个词就是愿景、团队和创新。

主持人:每个人都提到了创新,我们来问一问现在目前在校同学的感受。

吴涛:刚才三位老师讲的愿景、创新,我作为在校生讲一讲在校生觉得比较特色的地方。首先我觉得在校生比较特色的是活力,在我看来,我们贸大MBA人是非常有活力的一群人,从刚刚入学开始我们就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最开始的拓展活动,再到后来的迎新晚会,再到后来新年的酒会,这些一系列的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编排、导演,包括所有的灯光、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来做的,所以我觉得贸大的MBA人是非常优秀的和有活力的一群人。

第二点是进取,贸大MBA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是一个品牌了,在整个行业内,MBA圈子内,贸大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校了,我们作为贸大MBA的一份子,进取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参加各种的校际MBA联赛,不管是羽毛球联赛、篮球联赛,还有就是我们商学院的商战模拟比赛,我们都是力争上游争取好的成绩,来为我们贸大争光,来符合我们作为贸大人最基本的条件。所以进取之心在我们贸大人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责任,当我刚刚进入贸大的时候,我觉得你无形当中就会有一个责任在你的肩膀上,如何让贸大变得更好是我们每一个贸大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像刚刚几位老师也说过,我们贸大现在是国际的、创新的、一流的。老师、学校在让贸大更好,作为我们学生,学生也是学校比较根本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学生更应该把这个责任肩负在自己的肩膀上,更应该去为了贸大的明天更加努力一些。所以我觉得这三个词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像有这样的学生我们未来一定是非常辉煌的。其实我们刚才聊了这么多,包括每个人说完这个词语,我也知道每个人在这里付出和体会到的都是不同的,我也希望四位有没有在工作也好,学习中也好,有没有什么样的点滴的感动,或者曾经遇到过什么样难忘的经历,可以和我们的同学们分享一下。

赵贞: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事情一定是比较开心、鼓舞的事情,我能想到的不是一件事,至少应该是两类事情。一类是我们的项目能够在权威的机构中获奖,并且每年都会有更好的成绩。这些事情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事情,是有关我们整个所有参与者的,但是对我个人来讲绝对是对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也是最令我开心鼓舞的事情。另外一类事情就是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他们能够取得各种成就,比如在各类比赛中、在国际赛事上获奖,我们的毕业生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所有的这些好消息对我来说都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我现在回头想的话,这么多年来,我稍微自私一点说,确实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在2010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一个评奖:“最具贡献的MBA教育工作者”,当时我被评上了,我当时是所有获奖者当中最年轻的一个,我觉得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这种鼓舞会让我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付出多少都很值得。我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从事这项工作,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份事业,各种肯定对我来说都会让我更加奋进,能够持续把我们的项目做得越来越优秀,而且我也会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院、热爱学生、热爱同事,这份情感是越来越深厚了。

主持人:我觉得这十年可能你的感触太多了,一时捋不到一个头绪,但是唯一能想起来的都是这些让人开心的事情,曾经可能有过的心酸或者遇到的困难都忘了,在获得荣誉的时候那些事情都是人生中的积累,我想问一下汤老师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我们分享?

汤谷良:我当院长很长时间了,很疲惫,但是每当看到我们学生取得的成绩的时候我都很开心。还有就是刚才赵老师提的一点,MBA是一个市场化的项目,我们特别在乎市场化的排名,我经常跟很多人说,我们项目有什么特点,什么档次,那就是去年我们的MBA被福布斯排成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第13名。

从一个老师来讲,也有很多自己的喜怒哀愁,当在办公室很痛苦、疲惫的时候,抬眼看到门上贴着的+MBA学生写的“汤老师,I love you”这一句话特别受鼓舞。

主持人:看来是感触很深,没有摘掉,还留在那鼓励自己,给自己一些安慰。陈春老师,其实我也对您特别感兴趣,您有两个第一次,比如是首届的MBA校友同学,还是第一年招双导师制度的校外导师,我想这里面的故事比较多,有没有什么跟我们分享的?

陈春:故事确实比较多,但是仔细说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我简要点讲:二十年前我们入学的时候才几十个人,到去年商学院了一个二十年的纪念会,大约有几千人参加,规模很大。当年我们的教材、老师基本上都不知道MBA教育该怎么做因为MBA项目在中国确实刚刚开始,我们同当时清华、北大等全国一共批了16家。我们当时的口号,先做铺路石,一点一点的和老师们一起做,用我们的教训和经验为商学院发展作贡献。可以这么说,当年的学生实践的经验有时候比老师还多些,这一点可以问我们前一任的院长张新民教授,他现在是外经贸大学的副校长。学生和老师之间大家都在交流,因为我们那届学生也比较特殊,当时有一部分是外经贸部及外贸总公司的中层干部,财务和管理的经验都有一些。老师和学生互相的交流,一起的学习,老师们把国外商学院的一些典型案例的教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我们一起探讨使我们获益很多,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对企业管理和国际化的认识。我个人喜欢MBA这个项目的是因为二十年前我本来应该有机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学院读MBA,当时商学院的院长是华裔,他要我去那里学习,我也已经准备在那里学习了,后来部里因工作需要又把我调回国了,当时觉得很遗憾。回国后,正好听说外经贸大学商学院正在准备上MBA项目,我都没有犹豫,马上就报名到这儿来了。

主持人:您和经贸大学还是很有缘的。

陈春:非常有缘,我们外经贸系统当年同国外接触多,也比较了解国外的一些情况,我当年来参加学习,我们贸大同国外是有一些差距的,但今天我可以很自豪的讲,我们应该差距不大,某些地方还要强些。

赵贞: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了。

陈春:我前些日子听一次我们MBA项目的MINI-MBA的课程,是一个中青年老师讲的课,这个老师二十年前可能还没有加入商学院,课讲不错,基本都是国内的案例。说明我们有中国特色了。

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商学院不仅是在国内外排名很高,知名度也不断在提高。像我们的留学生应该是所有中国高校里相对比例最多的,我们商学院在国际上也逐渐在驰名。我们国际商学院不断的壮大和发展,我们作为首届贸大MBA人,感到由衷地高兴。

主持人:给我的感觉是说这二十年好象是昨天的事情,并没有走远,青春还要在这里继续的感觉。我刚才听完三位老师的讲话,我们也想问问在校的同学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自己在这里有什么样的感动吗?

吴涛:刚刚听三位老师讲完之后,说实话,我自己都有点热血沸腾了,真的是为贸大而自豪,因为毕竟贸大真的是经过了风风雨雨,真的是非常优秀。而我最深刻的一些印象就是和我的贸大MBA小伙伴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光。其实有很多,我可以简单的举一例,我是2012级的,2012级正常开课应该是在20129月份,但是我们早在2012年的4月份就已经开始组织各项活动了。那时候我们有户外的爬山,有游戏。在20125月份第一次组织了羽毛球娱乐部,这个俱乐部一直到现在还坚持每周日两个小时都有一个活动,这些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对于我们来说,回忆起来真的是非常非常开心的一个事情。这也就是说贸大能够把我们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能够上我们这些人为了贸大而做一些事情,这可以说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主持人:我突然间感受到,有的人说女孩的青春在大学,而男生的青春是离开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对于一批已经30岁或者是年龄更长一些,工作久了已经忘记了青春的人,重新回到校园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青春,我们觉得听起来是一个让人觉得是正能量的传递,每个人都很热血沸腾。

吴涛:我现在基本上到学校必吃食堂。真的就是要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真的是非常棒,而且贸大的食堂确实不错。

主持人:女人手艺好能勾住男人的胃,所以大学食堂手艺好让每一个学生都铭记。

我们刚才聊了这么多,包括两位校友提到自己对现在和过去的回忆,我也想问问赵老师,在录取学员的时候,有怎么样把控学员质量的方法呢,而且主要录取进来的学员在工作群体或者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共性呢?

赵贞:刚才陈春校友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个问题涉及我们如何来选拔学生,这是我们招生环节上的重要问题。简单来说,实际上我们的学生群体是从报考我们经贸大学的考生中选拔出来的。报考我们的学生和其他的学校不会有太大的差别,都是30岁左右的、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有深造需要的考生,但是为什么会报考我们学校,肯定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要把这些人选拔出来,要符合我们学校的特色,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具体来说,我们会以对外经贸大学MBA的培养目标为基准点,提炼出对外经贸大学MBA在企业要求下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结合当前MBA教育背景与现状,构建外经贸MBA工商管理胜任力素质模型。通过运用这套模型,设置考核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人员、考核结果判定等一系列工作,选择出具备我们学校标准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符合我们的判定标准的,这里包括他们的硬件条件也就是显性条件,隐性素质包括他们在沟通协作、思维应变、领导潜质、个人品质、创新开拓等方面的表现等。我们是理性的分析让他进入到我们的学校成为我们的学生。外在表现出来,我觉得我不用多说,吴涛坐在这里,大家也感受到了,就是这样非常有活力的、有进取心的,具有开放心态的,符合经贸大学文化特色的一群年轻人。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些学生进来之后成为我们的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两到三年的培养,把他们培养符合我们培养目标的人,也就是说我刚才提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全球化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这是一个大标题,但是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这里具体包括:在知识层面,掌握商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强化软技能培养,提高多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力;在实践层面,具有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对现实企业进行诊断和咨询的能力;具有把握全局的战略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我们希望我们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具有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和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等。这些都是学习目标,是隶属在我们培养目标之下的。所以我们会通过一个像一套大房子一样的体系来培养他们成为我们这样的毕业生,也就是说这样的学生通过两到三年的培养,成为了我们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走入企业,展现我们经贸大学MBA的特色,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不知道是不是表达清楚。也就是说他既和其他学校学生的有一些共性,但是一定具备经贸大学特色的MBA毕业生。

主持人:有自己的特点。刚才说到这儿,包括刚才听陈校友的介绍,我们首届读书的时候是引进外国的案例,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国内有什么样的案例进行分析,就像刚才汤老师说到MBA是一个舶来品,从一点点摸索接地气,一点一点将他磨合适应我们市场的需要。作为一个校外导师来说,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更需要什么样的MBA学生,具体来说他们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素质,或者他们身上哪些特点是企业所看重的?

陈春:总体上说,企业需要的是能帮企业创造效益的人。

主持人:创造价值?

陈春:创造价值的人。首先作为企业来讲,我们需要的学生,特别是MBA的学生,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跨学科,有国际视野。从特点上来看,首先他要有一个较为完备的人格,这点很重要,其实就是首先要有品德,没有德,即使在企业里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也不行,第二点有一定专业基础。第三点,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点要有一定的创新、进取精神。最后一点,既然MBA是培养的管理人才,所以我希望他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我们培养的MBA的学生,毕竟不是一般的研究生,不是一般的本科生,MBA的学生应该首先是复合型的,而且要能理论联系实际。

主持人:您作为校外导师,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上来说,给过他们哪些益处的帮助吗?

陈春:我经常和学生们一块儿交流,但是交流过程当中,我常常讲:我们在讨论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要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去看问题,这样才会全面。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良师益友”,我更欣赏“益友”这一点。在贸大读MBA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是在他们职业生涯过程中是有些想法,或者是想有些变化的人,他们确实需要跨上一个台阶,或者是他们想要向更高阶管理层迈进,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我们会提供一些相应的见解和我们自己的一些经验。还有创业方面,他们在想创业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块儿探讨,想创业和如何创?创业容易成功难,成功的要点是什么?资源,你拥有多少资源?能整合多少资源?除你的能力和运气外,实际上就是资源的整合的能力。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是利用现有资源,不要急于转行,这样成功的概率会高些。实际上,我还经常抽时间跟他们探讨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就热点问题的一些讨论,大家互相讨论和沟通,能够使他们对社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对自己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东西有一个综合和清晰的认识,我们讨论的前提是不追求正确的答案,只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教育总是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我跟他们讲,其实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只是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当然我们从多元、多角度看问题,会使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全面和更加深入。我们也常跟赵贞主任沟通,他们也希望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和学生交流,其实校外导师是校内导师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面的一些补充,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错。

主持人:实际上陈春校友提到,很多校外导师为学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包括就业,包括各方面实习就业等方面。

陈春:包括个人问题。

主持人:我感觉到每个人在其中,包括从最初的校友最后成为老师回馈为母校,帮助每一届的同学们。我觉得在这里陈春校友的心中对母校的情怀可能会更深,首先是在这里获益,然后又将自己分享给大家。所以我觉得应该代表同学们感谢您,带给同学们这么多的帮助。

我们刚才聊了这么多,我也想问一问现在在校的同学,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在这么多的商学院当中就选择了贸大?

吴涛: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再用一个关键词,就是“梦想”,因为在我看来,应该追溯到我高考(微博)的时候,高考的时候贸大就是我的第一志愿,但是当时比较惨,没有考上,也确实很可惜,当时考入贸大就是我的梦想,当我有想法要读MBA的时候,所以我先去了贸大EDP项目,先进行一下考察,看看贸大EDP项目已经到什么位置了,但是我读了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贸大现在真的已经与世界接轨了,我读贸大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当时我毅然决然的考入了贸大,一个是完成了我以前的一个梦想,另外一个更能把我社会上的一些实践的经验应用到学习当中,而且能在学习当中得到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包括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主持人:现在虽然MBA开始年轻化了,但是有很多同学还是在工作了五六年、七八年之后才重新返回校园,对于这些同学要选择的项目来说,要做好前期的规划,比如家庭、事业等等。我也想问问您,您进入这个学校之前有没有给自己设立什么样的目标?

吴涛:其实在进贸大之前我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我当时只是想我应该学点东西,我应该进一步再整合自己的资源,因为我是做销售出身的,我以前所有的技术都仅仅是销售方面的技巧、经验。但是真正到更高一个层次的话,肯定需要懂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财务,包括管理。这时候我就在想,我应该怎么做,每个人在一个阶段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一句话,就是你应该怎么做?你想要得到什么,你是什么?其实我觉得当你问清楚这些之后,你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当时我问自己我应该怎么做,我就知道我应该再去学一些东西,我应该把我以前所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去补充回来,像刚才陈春导师说的一样,我的校外导师是黄皓云老师,他当时也是经常带我们出去做一些以前根本不可能做的事情,会带我们听一些音乐会,做一些读书分享,把我们带到他的工厂进行参观,所以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比较新奇的,是我以前没有接触甚至没有想过的东西,但是通过校外导师的带领,或者是他们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我觉得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包括我们的工作当中有很多的宝贵经验的分享,所以这些对我们现在所谓三十多岁不管是企业的中层还是高层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所以我来贸大确实是来对了。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之前自己的人生是比较不偏离的轨道,人生可能不会经历那么多,来到了贸大是一个神奇的宝地,让你经历了人生之中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看到了很多,觉得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的快乐。那我能问问你,在最初备考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备考对于好多同学来说确实压力挺大的,当时自己有没有什么样的排解方式?

吴涛:因为我们的考试应该算是高中知识,当时我高中的知识还是比较扎实,所以备考的时候文字性东西可能稍微少一点,但是印象比较深刻就是当时对于数学来说,我花费的时间更多一点,因为在我看来数学这个科目更好拿分一些,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任何的考试都需要抓住一个重点,到底是你的优势在哪里,比较容易拿分的地方在哪里,当时我基本上把精力都放在数学方面了。

主持人:这也算是对我们即将报考贸大的同学进行了经验的分享。说到这儿,三位嘉宾对MBA学院的发展是记忆犹新的,包括二十年、十年,每个人生的两个第一次,说到这儿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说一下自己对未来,对于商学院发展的期许。从汤老师开始。

汤谷良:这个期许我讲了很多次。对外经贸大学是一个校名,但是它的英文名叫“OPEN”,现在标准是对外、对未来,我很喜欢这个LOGO,为什么呢,因为他体现了一种心态,充满梦想,充满激情,而且以一种特别开放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当中的高兴、成功、失落、失败。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尤其是MBA的学生,经过经贸大学的学习,首先得到的不是能力,而是这种OPEN的心态,这是第一个期许。第二个也是一种心理,我在商学院提倡就是一个关键词就是开心,Happy。还有一点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包括所有的学生在企业的创新,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有国际化的能力,因为现在都是市场的时代,商业市场,资本市场,在这些市场当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最重要的期待就是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能力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包括你的成功,包括你的失败。要“OPEN”。

主持人:谢谢汤老师,赵老师。

赵贞:我也比较简单,刚才也都提到了,我对于MBA项目,包括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关键词,有质量、有特色,做到全球一流。

主持人:这是最美好的祝愿,我们来问一下我们校外导师有什么样的期许?

陈春:今天的外经贸大学商学院和MBA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希望我们近一百位校外导师们在商学院汤谷良院长、赵贞主任的领导下,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努力,再创辉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主持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那在校的同学对未来有什么期许呢?

吴涛:我就比较实在了,因为我是在校生,我也经常听汤老师说,我们现在在申请国际的印证,所以这个期许也是从另一方面证明我们贸大在不断的强大。我的期许很简单,希望贸大能更多的去申请国际的认证,这样的话我们能更好的与世界接轨,在贸大学习当中,毕业的时候去应聘的时候,更好能让国际的一些大型企业认可,所以我希望贸大能更好。

主持人:优秀的教育一定会被认可的,说到这儿,在我们节目结束之前,我还是希望四位能给我们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送上一些祝福,希望他们在MBA选择上给他们一些意见。

汤谷良:各位考生,选择贸大肯定是最明智的决定,努力吧。

赵贞:各位考生,我也是同样做过很多次祝福了,作为年轻人,选择报考MBA应该是非常重大的决定,既然选择了就要有坚定的信心,并且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因为没有什么不用努力就可以换来,要做好心理准备。对于选择报考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从很多年前开始,只要是有意向来报考我们学习的学生我们都希望和他们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所以请考生们持续来关注我们的信息,随时跟我们进行沟通。最后祝愿所有的考生,能够如愿以偿,达到目标,开启人生崭新的一页。谢谢大家。

陈春:要读MBA,最好来贸大!

吴涛:贸大是一个圆梦的地方,在我看来贸大圆了我的梦,我相信贸大也能圆你的梦。如果你真的是一个不甘平凡,想做一些事情,想进取的人,报考贸大是你最好的选择。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主持人: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的路是我们未探索的,所以欢迎你来到贸大,同我们的良师益友一起向上,一起对外,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到这里我们将和您说再见了,我们下一期再会。

原文链接:

http://edu.qq.com/a/20131107/012483.htm

专题链接:

http://edu.qq.com/zt2013/2014mba/dwjmdxmba.ht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