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媒体]《北京日报》:(我唱北京)“喜儿”洋腔 《白毛女》别致


发布时间:2012-09-13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乔雪竹

“喜儿”洋腔 《白毛女》别致

(《北京日报》第11版 日期:2012年8月28日)

外国歌唱家正在排练《茉莉花》 本报记者 李继辉 摄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喜儿怎么变成这模样?”“我不死,我要活!”

在钢琴伴奏下,一位金发高束、五官精致的“洋妞”,以婉转的美声唱出中国歌剧《白毛女》选段。歌词发音并不标准,得竖起耳朵才能听清,不过她投入的表演却能让人听出“喜儿”心中的悲苦。

这是对外经贸大学的一间教室,来自6个国家的21位西方青年歌唱家,正在参加第二届“I Sing Beijing我唱北京——国际汉语演唱计划”的排练。

《茉莉花》是合唱曲目,有三位女歌手领唱。前奏响起,声乐指导在一旁提示:“眼神深情一些,看向远处,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花朵……”三位女歌手,左右两侧者还分别伸出了左右胳膊,作深情状远眺。没过几秒钟她们就咯咯笑起来,她们觉得这个“中国民歌手的招牌式动作”有点儿别扭。不过,很快她们重新入戏。

今晚,参加第二届“我唱北京”计划的21名外国学员及10名中国学员,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一场“中外名剧名曲演唱会”。翻开节目单,中文曲目占多数,除了歌剧《白毛女》选段,歌剧《江姐》选段,还有《绒花》、《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唱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这些曲目对中国观众来说耳熟能详,可对“洋嘴巴”们来说却好似“天书”,因为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一句中文也不会讲,排练起来格外努力。来自美国的漂亮黑人女孩Briana要演唱的是《红梅赞》。“我知道这首歌选自中国歌剧《江姐》,我也知道江姐的故事,她很了不起。”Briana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说话间还偶尔蹦出几个中文词语,“我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学习中文,确实很难,不过我还是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计划,因为它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专访

田浩江:期待“洋”美声用中文唱歌剧

“我早年在工厂里的一位朋友,在北京听过我的一场音乐会之后对我说,‘你现在不用再想着怎么向上发展了,而应想着怎么向下发展,把根扎下去。’我想我正在做的这件事就是为了把根扎下去。”

第二届“I Sing Beijing我唱北京——国际汉语演唱计划”临时办公室设在对外经贸大学的一间办公室里,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浑厚的男低音不时响起,作为艺术总监,他正忙着张罗关于该计划的各项事务。

除了每年在世界各地的七八十场歌剧、音乐会演出,田浩江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了“我唱北京”计划中来。他说,他找到了拓展中国歌剧世界影响力的新途径。

歌剧“单行道”应变“双行道”

“我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了30年,当初出国是为了唱歌,那时歌剧在中国发展很慢,也很难,全国每年也就上演两三部歌剧,所以,要接触西方歌剧就必须出国,是一种单方向的。”田浩江说。但如今境况不同了。西方歌剧界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歌剧院大量关闭或合并,“竞争越来越激烈,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整个西方歌剧界都在挣扎。”

相对于西方的困窘,近年来中国歌剧市场发展备受关注,用田浩江的话说,中国歌剧进入了大发展期。中国现代歌剧在西方歌剧舞台上开始活跃起来,他觉得“单行道”应该变成“双行道”了,并愿意为这个前景尽一份努力。

不知从何时起,他心里开始有了一个朦胧想法:请西方歌唱家用中文来演唱中国歌剧,让中国元素与世界交流。

契机在两年前骤然降临。在华盛顿,田浩江受邀参加“全美中文大会”的一场演出,主办单位是美国的两个相关组织以及中国国家汉办。他也因此结识了国家汉办相关负责人,美方表示很愿意支持推动中国文化的项目。田浩江记得,“两个月之后,我回到北京演出,很快便与汉办敲定了‘我唱北京’项目,并于去年1月正式启动。现在想想,也是机缘巧合吧,那么久的一个想法,这么快就实现了。”

80岁日裔老太太捐款感动团队

前后两届,参加“我唱北京”计划的共计40名国外青年歌唱家,均是经过在欧美三轮选拔脱颖而出的。“从去年1月计划启动至今已经20个月了,这当中,我们花了8个月时间到世界各地甄选歌唱家。算下来共计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报名者,最终优中选优,其中不乏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瑞士苏黎世歌剧院等著名歌剧院的歌唱演员,以及国际大赛的获奖者。”田浩江说。

与“招生”相伴随的是筹措经费。参加“我唱北京”计划的歌唱家都是全额奖学金,在京一个月的食宿及往返费用全免。据了解,该计划所需经费约有三分之二由国家汉办支持,其余三分之一则是自筹。其间经受的困难让田浩江颇为感慨:“这只是一个古典音乐的训练项目,不是赚钱的事,很多人难以理解我们的目的,更觉得看不到成果,所以筹钱并不容易。最后,还是依靠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友谊,比如纽约、旧金山、休斯敦等歌剧院热情的帮助,以及一些中美友好团体与个人的捐助。”

田浩江清晰记得,在本届“我唱北京”开幕前,他们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位80多岁的美籍日本裔老太太写的,她向“我唱北京”计划捐助2000美元,“我看了这封信当时就热泪盈眶了。这位老人患有癌症,她说,要不是身体不好,不能坐飞机,她就追随我们来北京了。她觉得这个项目特别有意义。”

用音乐化解文化“认知逆差”

参加过第一届“我唱北京”计划后,很多青年歌唱家开始不自觉地承担起传播者角色,他们会在一些演出场合演唱自己学到的中文曲目,这让田浩江感到特别高兴和欣慰。“其实,我觉得这个计划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西方年轻歌唱家的生活观,架起了一座沟通中西方的桥梁。”

在海外生活和演出那么多年,田浩江最大感受是,“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远远多于西方对我们的了解,‘认知逆差’很明显。”

为了让年轻歌唱家们尽可能充分地了解中国,“我唱北京”计划在安排住宿上特意实行“中外混搭”,一间公寓住三个人,两个外国人,一个中国人。田浩江的想法很简单,“这样,外国歌唱家能沉浸在中国的语言、音乐和文化之中,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对话,一起吃饭、出游,加深沟通和了解。”

作为第一个将汉语作为演唱语言介绍给西方歌唱家的训练计划,田浩江希望“我唱北京”计划能为中国现代歌剧进入西方主流音乐界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中国歌剧有巨大潜力,我们下一个梦想就是看到一部新的中国当代歌剧,全都由西方歌唱家出演。”学军摄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bjrb.bjd.com.cn/html/2012-08/28/content_130816.ht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