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60周年校庆

[特稿] 贸大校友林建海:IMF新秘书长


发布时间:2012-03-21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晓风

林建海:IMF新秘书长

(《中国民航报》2012321日第12版)

纯正来形容林建海,是为了和现在叱咤风云的另一位中国林”——林书豪区分开来。这个林建海,是地道的中国公民。322日,他将正式走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秘书长的岗位,成为继朱民之后第二个进入该组织的最高管理层人员。

他将辅佐总裁 管好全球钱袋子

  20123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向全世界宣布,任命林建海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

  作为IMF的秘书长,林建海将负责组织执行董事会的日常保障工作,并负责与基金组织187个成员国的日常联络事宜,实际上他就会成为整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管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督世界各国的金融系统是否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他要开始辅助总裁、副总裁们管起全世界的钱袋子。

  林建海在IMF里工作了20多年,当IMF面向全球招聘的时候,他报名申请了。这次成为秘书长,就如他所说:感觉就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走着走着,就走到了。

  拉加德对这位员工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他善于在工作人员、管理层和全球成员国之间构筑共识,他的这种才干为执董会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温州小镇到美国 仍保留中国国籍

  如今,林建海一家人都定居美国,但他仍保留着中国国籍。他的3个女儿都在美国出生。每次回国时,他一定会带着女儿一起回乡探亲。带她们看看雁荡山、吃吃温州的小吃,让她们知道自己是温州人。如今3个女儿都能听得懂温州话,还会用一些简单的温州话交流。

  对温州乐清磐石古镇的记忆,林建海一直很清晰。他说,小时候很苦,放学了总要帮家里干农活,但是他却很感激这个经历,这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完整感。而幼时在田间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工作也有帮助。当他作为IMF官员到菲律宾考察该国经济时,当地官员都纳闷:这位国际官员怎么对水稻插秧这么熟悉?

  他依然记得考上初中后,无比自豪的心情。他说,小学升初中中,乡里百来人才有近10人考上柳市中学,考上初中的他兴奋不已。

  1974年,他获得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北京外贸学院负责招生的人士在了解到林建海的英语成绩后,连面试环节都省了,见面只问了一句:毕业后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吗?他答:越远越好。

脱颖而出 敲开IMF大门

  在北京外贸学院结束三年半学习后,林建海参加出国考试,又脱颖而出。1981年,他踏上赴美求学之路。他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1983年转到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一家投行工作。

  1989年,林建海34岁,事业有成,但他却厌倦投行工作的应酬。

  这一年,IMF组织向全球招聘20位雇员,林建海试着向这个国际上著名的机构投敲门砖20个职位,应征的都是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士。1200人报名,其激烈程度比得上国内挤独木桥的国考。经过初试的导师推荐、3个小时的笔试,最终仅有100多人进入面试。

  当时面试林建海的面试官是亚洲太平洋部门的副主任。他告诉林建海:你很有潜力,未来可以成为很好的雇员。后来这位面试官,成为IMF的副总裁。而他看中的林建海,果然没让他失望,顺利通过IMF2年试用期,成为IMF永久雇员。

IMF一干20年 胸怀宽广以诚待人

  两个月前,当IMF在当地媒体上刊登招聘秘书的公告时,林建海已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职务最高的中国人之一,他是副秘书长。

  林建海申请报名竞选,这时除了IMF的内部人员外,还有外面的专业人士,竞争十分激烈。在经过三轮面试,层层淘汰后,林建海接到了总裁拉加德的电话。

  作为IMF中升职最快的职员之一,林建海道出了他成长阶梯背后的秘诀:一是要有开阔的胸怀,二是要以诚待人。

  在IMF,林建海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愿意帮助别人,让上下左右的人感受到他的人情味,因此受到大家的信赖。每年员工在评价他时都给了他最高分。

  林建海虽在国外多年,但英语毕竟不是他的母语,为了更快地融入这个国际组织,他经常要向同事学习,从他们的文章中汲取漂亮的英文语句就是一个途径。

  他的家里人得知林建海的喜讯后,都非常开心。可是林建海实在太忙,和家里人也只是吃了顿饭,一桌子的温州菜,算是庆贺。

(据《钱江晚报》)

温州人林建海即将就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

纯正“中国林”IMF大管家

(《钱江晚报》2012312C0001版)

  用纯正来形容林建海,是为了和现在叱咤风云的另一位中国林”——林书豪区分开来。20123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宣布任命56岁的林建海为该组织的秘书长。这个林建海,是地道的中国公民。并且,他来自温州乐清磐石古镇,是浙江人亲切的老乡

  即使在美国生活了30年,林建海依然是中国人。有记者曾问他,为什么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他很自然且随意地回答道:好像一直都觉得没这个必要。

  从1981年离开母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后,温州乐清人林建海的人生竟真如当年恩师徐世伟副院长说的,越走越宽,前途无量。他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一家投行工作。当IMF面向全球招聘的时候,他报名申请了。而这次申请也随即为他敲开了通向IMF的大门。他踏实而顺利地在IMF里工作20多年,而这次成为秘书长,就如他所说:感觉就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走着走着,就走到了。

  322日,他将正式走上IMF秘书长的岗位。今后他将负责组织执行董事会的日常保障工作,并负责与基金组织187个成员国的日常联络事宜,实际上他就会成为整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管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督世界各国的金融系统是否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他要开始辅助总裁、副总裁们管起全世界的钱袋子。但他悄悄跟记者说起,我现在几乎不休假,要把年休假都积累起来,到了一定时间就能提前退休了。这个踏实认真的中国男人,骨子里依然向往过上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要职的中国人,除了林建海以外,还有朱民。2011726日,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正式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而他是进入该组织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位中国人。林建海和朱民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个人的办公室相邻,几乎天天见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林建海说,目前在IMF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有90多人,其中永久雇员就有50多人。

  今天,中国人的汉语拼音名字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大的国际新闻里,中国面孔在各个重要的国际组织里正日益彰显出其份量。除了朱民和林建海外,我们还可以在国际机构任职的高管名单里找到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等中国人的名字。他们与来自全球的各色面孔一起,尽心尽力地管理着这个世界的钱袋子、国际政治局势、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生活……

  我们为林建海们喝彩,更期待着更多的中国林,在世界中心的舞台演绎精彩。 本报记者 韩兢

林建海:我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钱江晚报》20120312C0002版)

本报通讯员 周瑶瑶 翁卿仑 本报记者 韩兢

  20123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她任命林建海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更让众多中国人欣喜的是,林建海这三个字一听就是同胞啊。

  对,这位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器重的员工正是一名地道的中国人。他是浙江温州乐清磐石人。从小古镇,到北京,再到华盛顿,他的路正越走越宽。现在的他,已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职位最高的中国籍雇员之一。

  拉加德对这位员工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建海在基金组织有着广博的职业经历,精熟国别和政策工作。基金组织一直特别得益于他丰富的经验;他善于在工作人员、管理层和全球成员国之间构筑共识,在基金组织创立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他的这种才干为执董会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觉得自己是任重而道远。和记者分享被任命为IMF秘书长的心情,林建海显得既平静又郑重。

三轮面试后,接到拉加德贺电

  大概2个月前,IMF在当地媒体上刊登招聘秘书长公告。林建海也申请报名了。这个时候的林建海已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职务最高的中国人之一,他是副秘书长。而除了IMF的内部人员外,还有外面的专业人士来竞争,竞争十分激烈。在经过三轮面试,层层淘汰后,林建海在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三中午接到了总裁拉加德的电话。

  她说祝贺我当选,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林建海说道。

  林建海说,他当选秘书长后,今后主要的工作就是为IMF旗下187个成员国充当联络员的工作,组织会议等,目前他已经在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

  在IMF工作了这么久,从最初的雇员到目前的秘书长,林建海说,只是觉得工作逐渐做到了这一步了,很自然地就该去申请报名了,自己只是一步一步慢慢走上了台阶

  获任秘书长的消息传开后,林建海收到了IMF的同事、温州的亲朋好友,对外经贸大学(原北京外贸学院)的校友等许多许多人的祝贺,而这些祝贺信里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的IMF副总裁朱民的。秘书把所有的祝贺邮件目录打印出来,竟然有长长的一大页。

  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林建海会开大派对庆祝。出人意料,林建海哈哈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秘书处的同事买了一个大蛋糕,开了香槟,大家在办公室里为我小小地庆祝了一下,仅此而已。而他的家里人得知这个喜讯后,都非常开心。可是林建海实在太忙,和家里人也只是吃了顿饭,一桌子的温州菜,算是庆贺。林建海的妻子也是温州人,他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已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小女儿今年念初一。

从小古镇到华盛顿,他终于越走越远

  对温州乐清磐石古镇的记忆,林建海一直很清晰。他说,小时候很苦,放学了总要帮家里干农活,但是他却很感激这个经历,这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完整感。而幼时在田间的经历,在他后来工作时竟也有帮助。当他作为IMF官员到菲律宾考察该国经济时,菲国官员都纳闷:这位国际官员怎么对水稻插秧这么熟悉?

  他依然记得考上初中后,无比自豪的心情。他说,小学升初中考,乡里百来人才近十人考上柳市中学,有幸考上初中的他兴奋不已,发现学校也很漂亮。1973年,林建海高中毕业,高中母校留他当了一名初中英语老师。

  1974年,他获得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在获得杭州大学的面试通知的三周后,北京外贸学院的招生老师也来了。他们从杭大老师那里了解到林建海的英语成绩后,连面试环节都省了,见面只问了一句:毕业后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吗?他答:越远越好。

  林建海被录取了,顺利走入这所隶属外贸部的全国重点高校。三年半学习结束后,通过出国考试,林建海又脱颖而出。1981年,他踏上赴美求学之路。他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1983年转到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一家投行工作。

IMF的考试就像国考一样

  1989年,那时林建海34岁,事业有成,但他却厌倦投行工作的应酬。这一年,IMF组织向全球招聘20位雇员,林建海试着向这个国际上著名的机构投敲门砖20个职位,应征的都是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士。1200人报名,其激烈程度比得上国内挤独木桥的国考。经过初试的导师推荐、3个小时的笔试,最终仅有100多人进入面试。

  当时面试林建海的面试官是亚洲太平洋部门的副主任。他告诉林建海:你很有潜力,未来可以成为很好的雇员。后来这位面试官,成了IMF的副总裁。而他看中的林建海,也果然没让他失望,顺利通过IMF2年试用期,成为永久雇员。林建海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目前在IMF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有90多人,其中永久雇员就有50多人。

  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经济危机火情,哪里就会有救火员”IMF的出现,向发生经济火灾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IMF2600名职员,个个头顶着名牌大学博士生的光环,工作能力非常强,为全球经济体系出谋划策。林建海虽在国外多年,但英语毕竟不是他的母语。为了更快地融入这个国际组织,他经常要向同事学习,而从他们的文章中汲取漂亮的英文语句就是一个途径。他觉得,在西方环境里,东方人需要克服性格中的拘谨和腼腆,在IMF这样的场合开会发言,锻炼出他西方式的敏捷加东方人简明扼要的语言风格。

寄言浙江企业:踏脚实地是良方

  面对身处借贷风波中的温州,林建海坦言,自己在美国也获悉一些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情况,但自己是研究宏观经济,对温州本地的金融改革不能给出什么客观性意见,但是他觉得无论是从事经济工作还是其他企业工作,有一个道理不会变,那就是踏脚实地,温州的企业也如此,总是要从小企业到中企业到大企业,妄想一口气变成大企业是不能持续的。

  如今林建海的爸爸妈妈依然在国内,他的姐姐林建平也在老家。林建海每两年就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爸爸妈妈和姐姐。每次回国他都会花很多时间到处周游,只是故乡不停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他担忧。

  而林建海每次回老家探亲的时候,都会经常被当地的记者打扰。而记者有时候问的不会是国际经济危机,也不是金融投资,而是一些琐碎的社会问题。

  记者会问起他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他说,有条件的话,大学生最好能读到硕士毕业,这样掌握的知识才会比较系统,然后学习一定要努力,同时要尽量选修多学位。大学期间只学一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说完了这些话,林建海还很谦虚而有所顾虑地说:这些可能都是我们老一辈的想法,年轻人可能不喜欢听吧?

链接:

中国网: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20321/599949.shtml

中国民航报:http://editor.caacnews.com.cn/mhb/html/2012-03/21/content_92774.htm

温州日报:http://www.wzrb.com.cn/article356916show.html

钱江晚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2-03/09/content_1392601.htm?div=-1

钱江晚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2-03/12/content_1396558.htm?div=-1

钱江晚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2-03/12/content_1396572.htm?div=-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2010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