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国际文化交流的倡导者
陈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7月18日第5版)
优秀的大学教师从来不会空谈学术。为了教育事业,他们总是身体力行,通过辛勤、踏实的工作,换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傅慧芬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营销学系主任的职位上,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了13年。
图为傅慧芬老师(前中)与留学生们在一起
倡导国际交流 服务于学生成长
在诸多的贡献中,傅慧芬老师最为学生称道的,是她倡议并负责举办的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看到对外经贸大学拥有上千名各国留学生这一优越的条件,傅慧芬主动牵头,一手开辟了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中,来自十多个国家的IMBA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聚在一起,互相介绍自己的祖国,讲述各自国家鲜为人知的风俗文化,共同了解世界各地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 傅慧芬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表达能力。谈起自己的祖国,许多留学生热情洋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面对兴趣盎然的听众,更有不少留学生“披挂上阵”,穿上本民族的特色服装,亲自表演一段舞蹈或功夫:讲台上,泰拳的威猛灵巧、韩国歌曲的浪漫动听、哈萨克斯坦舞蹈的欢快活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中国学生为了满足留学生对东方古国的好奇心,京剧、儒家哲学和四大发明“轮番登场”,奉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不但举办讲座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傅慧芬还把不同课堂中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成小组,在课下一一结对,继续开展交流。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许多人还在交流中成了好朋友,一起学习、出游,甚至还结伴进入企业实习。
用心良苦 亦将持之以恒
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是傅慧芬教授牵头组织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初衷。她语重心长地说,只有走出自己的小角落、视野和胸襟向世界开放的学生,才是真正成熟的、有长远发展前途的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眼前的出路,更要关心市场趋势,关心社会,了解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人文、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只有了解,才会思考,而思考是成熟的标志,亦是成功的前奏。
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届届获得学生的好评,真正达到了寓学于乐,交流学习的目的。傅慧芬希望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能获得学生、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更进一步的支持。除此之外,傅老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创建了“一、二课堂,校内外相融的浸入式教育模式”,也是在她的倡议和指导下,商学院营销学系组建了由在校生组成的营销学会和由毕业生组成的系友会,创建了学习网站,举办年度英语夏令营。如今,这些组织在校内外积极地开展着活动。
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1-07/18/content_873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