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这一棒”
(《光明日报》2010年12月04日第6版)
本报记者 宋晓梦
《跑好这一棒——我的办学理念与思考》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今年推出的新书。2009年,54岁的施建军教授离开他当了14年副校长的南京大学,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任第11任校长。在他看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犹如一条长长的历史跑道,每一位大学校长在这条跑道上都是接力赛中的一员。因此,‘跑好这一棒’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但如何跑好这一棒,每个大学校长都有自己的思考。施建军校长将上任第一年与对外经贸大学干部师生进行过的几十次恳谈和演讲内容结集付梓,其中不乏一些独特见解。记者日前采访了他。
学术等退休后再做,校长主要精力要放在管理
问:人们常把校长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型,一种是行政型,您属于哪种类型?您怎样诠释大学校长这一角色?
施建军:我是搞学术研究出身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写了100多篇论文,20几本书,后来成为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那时是纯学术型的领导;但是自从走上校长这一岗位以后,我就暂时放下了学术。因为我认为领导一所现代化大学,校长最重要的是寻求学校的发展资源,学术我可以退休以后再做,现在的主要精力是搞大学管理,为全校师生学习和从事学术研究改善条件,争取资源。
大学的校长必须有自己完整的办学思想,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系统的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办法和能力,能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有效组织大学的科学运营。
不追求综合名列前茅,而追求单项冠军
问:国外名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定位,请问,对外经贸大学应该怎样定位?
施建军:当下大学被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教学型、职业技术型。对外经贸大学应该是第一方阵,是国家队。
我们要把对外经贸大学办成一所精品大学,一所世界高水平的大学,但不是追求综合的名列前茅,而是单项冠军,有特色、高水平。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生源素质要好。这是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拥有一流的生源,如何给予一流的培养,是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第二,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这也是世界高水平大学必备的条件。在对外经贸大学,WTO的研究、国际商法的研究、国际经济形势研究、国际贸易战略和对策研究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三,使学校成为国际化、外向型的大学。我们培养的就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谈判、国际营销等各类涉外人才,研究的是外贸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这本身就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第四,学校规模要适度。世界高水平大学规模多大合适?我认为理想的状况就是类似于对外经贸大学这样的规模。能否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并不取决于规模是否很大,而是看你怎么办。
再不能让学科发展听任自然
问:一流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作为校长,您怎么看?
施建军:看一所大学的影响力,着重看一所大学学科的竞争力。对外经贸大学目前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未来5年,要下大决心,在这方面有大突破。
为此首先要坚持学科建设的导向,关注国际上的大事,为国家战略服务,在项目选择中发挥我们的特色优势。人才引进要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缺什么补什么。准备重点发展的学科,要大力引进人才。学校要对学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和调整,哪些是重点建设的学科,如何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这些都需要研究。原有的一些不能重点发展的学科,要限制发展。还要把全校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科方向做系统设计。学校要筹建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定期对每个学院学科建设作出评估,再不能让学科发展听其自然。(图片为书作者施建军)
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0-12/04/nw.D110000gmrb_20101204_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