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1994年8月赴美国蒙大拿大学(UM)进修高等教育管理。1995年10月回国后任教育部高教司直属高校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任教育部机关党委副书记。199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参赞)。2004年5月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记者:1951年建校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办学特色。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还是温家宝总理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内容就是提出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特色型高校本来就存在,而且为数还不少。请问,在当前,国家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摆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王玲: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问题,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现状进行理性分析之后作出的英明决断。这一重大思想的出台必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
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度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GDP超过3,200美元)是建立在出口和投资两大引擎拉动的基础之上。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东部沿海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一旦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国外需求降低,国内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我国经济发展受制于国外的不利局面。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就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由依靠物质消耗拉动经济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产生高附加值产品(如文化、艺术高附加值产品)来拉动经济转变。正因如此,温家宝总理在总结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时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应该说,这一论断是切中肯綮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要素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国家高瞻远瞩,确定并加速推进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肩负着神圣的责任。
可以说,能否培养出国家急需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检验我国高等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巨大挑战。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流的教育,就必须有若干所高水平的大学。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高水平的大学?在我看来,有特色的大学就是高水平大学。中国大学有两千多所,但千校一面,同质化倾向严重,所以国家提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经过审慎论证之后提出的。
记者:国家提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决策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王玲:温家宝总理提出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决策对我校而言,既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与肯定,也是一种新的鞭策;既为今后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为国家外贸发展和对外开放事业服务的大学,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忠诚服务于对外开放事业和国际经济贸易事务一流人才的神圣使命。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越来越要全方位、深层次地受制于所谓的国际规则与惯例,尽管这一点目前主要体现在外贸活动中,但我们要未雨绸缪。各国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我国同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呈上升趋势……这一切都表明,我国亟需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维护我国和企业利益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以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能适应对外开放事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办学目标十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十分准确,即培养懂外语、懂专业、反应能力快、沟通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才。我们在对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时,首先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了解中国也要了解国际市场,能够解决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碰到的问题(如贸易摩擦),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能够解决世界热点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状态下,未来国家和世界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是:跨国经营管理、国际投资管理、高级风险评估及预测、国际金融分析以及保险、精算、理赔、国际经济法律、国际谈判人才、国际金融贸易投资、国际文化贸易、国际文化市场开发、国际文化企业管理、国际文化产业经营等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的共同特点是复合型、国际化,他们外语好,通晓国际规则,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律、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国际市场需要的一些职业技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近6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国际化,二是复合型。正因如此,我们的学生就业非常好,无论是就业层次、质量还是就业率,都名列同类高校前列。我们的生源质量也非常好。温家宝总理提出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办学方向,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也使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将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出更多的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事业的高水平国际贸易人才。
记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王玲:应该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设成一流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任重而道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第一,现有的评价大学方式和标准问题。大学的评价标准十分重要,我们不希望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大学,不希望用评价综合型大学的标准来评价特色型大学,因为“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和资源配置方式给学校下一步发展带来了诸多约束。比如说,研究生招生问题,目前学校已有研究生3,000多人,按规模和质量,应该成立研究生院,但因学校学科门类少,按现在规定就不能成立研究生院,这样就使得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拔尖的研究生方面受到很大制约。第二,大学办学自主权问题。就是对大学要放权,教育职能部门对大学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一些应用学科,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必须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三,制度创新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有特色、高水平”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特色,这种特色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而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特色必须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必然要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如我校现设有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跨国公司管理、国际经济法等学科专业,我们必须进行学科合理布局、整合优势资源,为此就不得不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就会涉及到一些学院和教师的利益调整。第四,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教育经费的短缺依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能加大对特色型大学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记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主要思路有哪些?
王玲:我校在2009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把学校发展放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思考和谋划,认真回顾和总结建校近60年来的办学经验,思考分析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即坚持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动摇,用特色彰显优势,靠特色创建一流,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不断提升学校解决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作贡献,为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及对外开放事业作贡献。形成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共识:一是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现代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战略;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明确“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促进师生员工全面发展;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八大关系,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目前,学校正在筹备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启动制定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坚定不移的主题。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思路是:
第一,转变观念。我们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有理念、有思想、有创意、有献身精神,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能够理解和认同世界文明及不同文化,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上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同时,我们要随时研究市场的变化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研究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对培养人才的需求,紧扣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第二,改革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要根据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使课程设置更趋科学合理,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以便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解决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等复杂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背景和多种技能的人才。而这种人才仅依靠某一个学院或某一个学科培养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多个学科协同培养。所以,学校整合了校内优势资源,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技术、外国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融合起来,同时加入西方经济学、西方音乐、西方艺术、西方哲学以及化学、生物、材料学等人类发展的前沿技术的基本常识等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增设专业和研究方向。如新开设的奢侈品管理专业,就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有广阔发展前景,而这方面的管理人才却是空白。又如我校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等,都是紧帖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专业。
第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要引进国际最先进的一流教材,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汉化,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商业情况。我们开办全英文的MBA、全英文的国际经济(中国经济)专业,让学生用英文来学专业课,用英文来研究和追踪国际市场变化。另外,设立金融模拟实验室、贸易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网上能够操作。大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和经历,如在北京的跨国公司设立实习基地,在联合国同传中心进行实习,让学生到欧美等国进行文艺演出并与欧美大学生进行交流,中外学生混合编班、上课,组织学生到海外实习,组织学生在重大国际会议和国际体育赛事中进行志愿服务等。同时加强拔尖人才的培养,创设“经济学士荣誉班”。
第四,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办好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关键在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决定你办什么样的大学。学校将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加大人力资源使用、整合、开发力度,以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为重点,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建设人才高地,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进一步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体系,形成全球范围的选人视野,聘请“长江学者”等学科领军人物,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带头人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大海归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另外,组织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到国际市场调研、到国外巡讲。调整教师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用双语教学等。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
(载《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