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来,我校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在学科建设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关注。3月3日,两会前夕,《语言文字报》就此专访了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负责人我校党委书记王玲。
“发展商务汉语是我们的特色”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负责人王玲
本报记者 张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语言在促进各国经济建设,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召开的“世界语言大会”,也提出“语言的发展影响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而言,刚刚过去的世界金融危机产生了一个积极影响:它使中国进入世界重大问题决策前沿的时间提前了十年。很多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合作,尽快走出经济低谷。因为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资金短缺,而中国这时相对具备大量的资金。在此背景下,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国际社会对汉语的需求的增加也成为汉语“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紧扣国内外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向国家汉办申请成立了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下称“基地”),基地在该校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校党委书记王玲亲自担任组长。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发展的成效和特色显著。
本报记者近期围绕“商务汉语”研发和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王玲书记进行了专访,听取了她对“基地”发展特色的介绍。
“我们基地的最大特点就是商务汉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语言交流的质量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成交额。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国家,80%都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经贸关系越密切,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建得越多。所以,掌握商务语言是顺利开展商贸活动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才会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王玲书记强调:“商务汉语的学习一定要把语言和商务相结合,把商务语言和人的需求相结合,把商务语言和人的发展相结合。”
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基地”建设方面打破了常规发展模式,在学科建设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创了自己的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把商务汉语和学校其他商务外语教学相结合,用商务外语的思维来研究商务汉语;另一方面,把语言和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使语言运用和学科发展同步进行。例如,在我校近期启动的WTO中心网站的汉化,实际上也是用语言为经济搭台,进而通过经济发展助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王玲书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推进商务汉语教学法的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即通过用英语教授汉语,用英语,汉语来教授经济类课程,使商务汉语的推进和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相交融,这种教学法受到很多留学生的欢迎。
交流与认可是各国经贸合作的前提。因此,“基地”建设注重经贸与人文交流的有效结合,这也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展“商务汉语”的新举措。王玲书记介绍道:“我们通过组织一些会说英,法,德,俄,西班牙等语言的教师,组成一个‘商务中国巡讲团’。通过向全球孔子学院发出信息函,介绍中国在经济,金融,市场,贸易,海关,税收,奢侈品市场,休闲业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各国孔子学院对信息的反馈,挑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去讲授,这对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动有很大帮助。”
在人文交流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赴欧美等过演出,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增强中国与各国的民间沟通。这些表演突破了单一的模式,把中国的音乐,武术,舞蹈,杂技,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融为一体,让各种艺术形式同台演出,国外观众看后感到很震撼。
“这些演出为什么会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王玲书记告诉记者:“因为欧洲及美国的观众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在想什么,想知道中国的文化和市场及商业等情况。而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学习商业课程的大学生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展示,让欧美观众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一个能把文化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视的。通过这种交流,他们认为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是相通的,中国人很聪明,懂艺术,懂文明,东西方文明相互融合。所以说,商务语言文化的交流,对中外民间人文,经贸交流的沟通和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玲书记还告诉本报记者:“构建全球未来和谐的国际经贸关系,不仅要中国大学生学习了解西方语言文化,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国外大学生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为此,‘基地’还计划通过开展‘中俄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美大学生商务文化体验’等活动,挖掘双方大学生的共同需求,推动中国与各国语言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同时把商务汉语和对外交流与国家的外交战略相结合,立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据了解,下一步,“基地”将与欧洲,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互派老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比例。这将是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各国和谐共赢的又一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