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金融学院供稿 通讯员 巩沐 赵婧雯)3月22日18:30,第十五届金融文化节之王曙光专场讲座在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举办。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金融部部长王曙光为对外经贸大学学子带来了一场讲座盛宴,针对中国农村改革及当代中国经济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解读。金融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王春蕾、分团委书记陈玉平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留影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乡村重建、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发展——河北七县考察的思考”,讲座的内容分为八部分:一是河北七县考察的总体印象与乡村问题的提出;二是从乡愁到乡治:乡村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三是土地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四是乡村文化的发展;五是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公共物品提供;六是城乡融合:双向要素流动;七是城市产业转型、县城产业布局与乡村工业化:联动机制;八是区域协同发展。王曙光认为,我国各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与难点是乡村问题。而乡村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的真空化,要素流动的静态化,集体经济的涣散化,乡村文化的停滞化,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非规模化以及村庄的空心化。
主讲人王曙光
谈及乡村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王曙光说,由于村庄的凋敝,如今的“乡愁”已与昔日的“乡愁”有了不同的含义。传统社会中,政府的作用仅止于“县治”,乡村的治理则主要靠乡贤的力量和民主参与的制度。面对乡村发展的困境,我们应当摒弃原来的一元化治理模式,吸引各种各样的力量,如村委会、宗族宗教力量、企业家等乡村精英力量,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外生力量实现乡村的多元共治。几年前在成都实行的村民议事会试点实验,通过实行这种议事会与执行层面分离的制度,曾经的“上访专业村”逐渐消失,乡村治理取得很大发展。
对于乡村的文化发展问题,王曙光认为,关键在于重建缺失已久的村庄集体凝聚力和自我文化认同。乡村文化不仅要获得产业上的可持续性,还要使村民产生文化自豪感,这种文化自豪感是凝聚集体力量的源泉所在。
“集体经济的涣散是乡村公共品供给减少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王曙光这样说。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重建缺失的集体经济。我们对集体经济的认识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说到这里,王曙光还谈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两次飞跃,他认为,现在正是实现第二个飞跃,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的大好时机。“中国广大的农村面积和巨大的农村人口数量表明我国今后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王曙光如是说,农村的发展又将带领中国经济前进一大步。
问答环节
在问答环节,王曙光和我校学生一同探讨了农村微型金融、农村互联网+及孟加拉乡村银行在中国的应用等问题。王曙光教授对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深刻研究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现场观众收获颇丰,引发了学生对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