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巩沐)12月4日晚上,“如何理解‘一带一路’”中信大讲堂在诚信三层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文明对话教席负责人李希光。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我校党委书记王玲出席活动,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经济导刊》杂志社社长季红,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小锋,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友富,思政部“一带一路”研究专家王志民,部分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参加报告会。活动由校团委书记陶好飞主持。
嘉宾合影
在讲座开始前,王玲书记在诚信三层会客厅会见孔丹理事长、李希光教授,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及高校人才培养等问题。王玲书记向来宾介绍学校基本情况,作为国内研究对外贸易和开放的重要阵地,自2013年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后,我校紧密结合国家需求,汇聚起一批优秀学者和稳定的研究群,成效显著,近期还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并成为创始成员单位。今年,我校作为牵头单位,承办了全国高校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来自全国100所高校的5000名学子组成的300支团队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实践调研,取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材料,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王玲书记还向客人介绍我校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和中外学生文化融合情况。
王玲书记与李希光教授会见
会见结束后,李希光教授进行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专场讲座,并为学生、老师解答了“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李希光向听众分享了他的丝绸之路历程。海上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中亚丝绸之路……一条条丝绸之路让他对一带一路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并带领他的学生组织“写在丝绸之路上的大篷车课堂”,一次又一次走过古老的路线,追寻历史的脚步。
讲座中
时光流转,光辉岁月
在历史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的四次崛起息息相关。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到唐玄宗与漠北突厥的战争,从元朝蒙古的扩张到清朝新疆重归故土……李希光认为:“丝绸之路对早期的中国来说并不是物质与贸易,而是文化的交流。”在这些历史事件之中,丝绸之路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的全新意义
“‘一带一路’代表的是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体、新经济带。”李希光这样说。他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一旦形成,将超越欧盟、TPP、欧亚联盟、伊斯兰国家组织现有的四个经济带,实现从“跨太平洋时代”和“跨大西洋时代”到“亚欧时代”的跨越。
如今,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一带一路将连通东亚、中亚、西亚与欧洲,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的动力。李希光认为,今后形成的亚欧经济体将超越两洋经济体。
“一带一路”的形成一部分源于中国的能源与贸易需求。中国的十大原油供应国之中,有八个国家为一带一路国家,这八个国家之中又有五个为阿拉伯国家。在贸易方面,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出TPP体系内成员互相的贸易总额,而这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的贸易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半。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于我国的重大意义,它是我国能源与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当海上运输遭到封锁与控制,内陆运输及陆上管道运输将成为海运的主要替代方向。
讲座中
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当然,新兴的事物也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首先就是美国带来的挑战,它拥有自己的军事盟国和海外军事基地,也与大多数国家形成了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二级文化结构。其次,一带一路所经过的伊斯兰地区国家有四种不同势力,导致形势的动荡不安,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接下来,李希光对中国可采取的几方面对策进行了分析。在经济上,亚投行可以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全新经济发展带,帮助我国制定新的“国际游戏规则”。另一个更主要的方面则是在文化上共建一带一路文明圈。李希光认为,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与它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有关。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及更远的国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主动性布局,形成命运、安全、利益和价值共同体,打造“丝绸之路文明圈”。
在研究中,李希光发现文化圈的建立过程也并不会容易。他列出了一带一路面临的十大政治与文化挑战,并表示,我们应强调一带一路文明的共同性与多样性,强调多样性文明的回归于文化共生,与伊斯兰国家民心相通,才能建立起“一带一路”文明圈。李希光还将中国定义为一个印度洋国家、一个中亚国家来重新帮助听众认识中国与丝绸之路文明圈国家的关系。
讲座最后,李希光教授讲述了他最近一次的丝绸之旅,其间穿插着历史小故事和有趣的见闻。本次讲座在轻松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听众提问环节中,不仅有学生踊跃发言,也有我校教师王志民、夏友富提出问题,李希光畅谈了他对塔利班问题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教师及学生提问
本次活动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信出版集团及经济导刊联合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