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正文

国际交流

耶鲁蔡中曾中国中心Karman Lucero研究员比较人工智能法讲座举行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30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2025年6月19日,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卡曼·陆凯(Karman Lucero)受邀到访法学院,并以比较人工智能法(Comparative Al Law)为题进行了学术讲座。法学院院长冯辉教授、副院长龚红柳副教授,法学院张欣教授、副教授孔祥稳,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副教授谢尧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宋雨鑫、美团数据法务总监田喜清、源码资本邱道隆、360法务专家甘青锋等专家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张欣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冯辉代表法学院对卡曼·陆凯研究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随后,张欣教授介绍了主讲人卡曼·陆凯教授的学术经历、研究领域、和工作经历,并介绍了与谈的各位嘉宾。

美国人工智能治理:多元机制协同治理

卡曼·陆凯研究员以美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为切入点开始了讲座的分享。他指出美国并未建立联邦层面的统一的人工智能法,而是依赖分布于不同层级与领域的多元机制开展治理。

立法方面,卡曼指出,美国在AI治理领域目前尚未统一立法,但已有多个具体法案在联邦层级提出;司法系统则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进程中经常通过判例“主动填补空白”,例如裁定AI信贷审批是否涉嫌种族歧视;行政层面,美国政府在通过国家计划与总统行政命令统筹AI发展战略的同时,兼有FTC等部门依职能进行行业监管,商务部下属机构也在通过软规则路径推动AI行业标准化。

卡曼总结美国AI监管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面(如芯片与数据中心)监管最为明确;模型与软件层监管逐步增强但边界仍不清;内容输出层监管则面临言论自由等宪法约束,最具不确定性。

中国模式:地方实验与行业协作

随后,卡曼将视野转向中国人工智能治理模式,总结并梳理了中国AI监管的构成逻辑和制度特点。他强调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在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以及科技公司在内容监管中的“横向治理”角色。中国还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自愿标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作的治理生态。

全球挑战与对话机制

最后,卡曼提出全球AI治理五大挑战:国际政治竞争压制合作、基础模型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多边机制功能弱化、缺乏激励导致技术竞速而忽略风险管控、治理目标间冲突。他建议通过三轨对话推进合作:政府主导的正式协商、学界与业界的非正式交流、人工智能开发者间的技术协作。

问答环节:中美治理热点交锋

主题演讲结束后,七位与谈人围绕中央与地方治理协同、多边合作机制、风险认知差异、立法前景、产品定义、企业责任与出口管制等关键议题,向卡曼教授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疑问。

讲座持续2小时,涵盖政策、立法、国际合作等议题,凸显AI治理的复杂性与紧迫性。

(撰稿:张欣 审稿:李欢欢)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