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园人物 > 正文

惠园人物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贸大十年”:专访张欣教授——拥有家国情怀、与时代同行的法律人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0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张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党委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经贸法律评论》编辑。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担任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曾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与信息法学、法理学。曾荣获首都巾帼科技领航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杰出学者、“凤凰计划”领军人才。担任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世界互联网大会特邀专家。担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党支部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曾荣获北京市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第六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

结缘贸大:一场学术道路上的深度共鸣

2015年,张欣老师从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对一位青年学者而言,选择未来的学术归宿,是一项关乎理想与志业的审慎决定。在京城林立的优秀法学院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以其独特的品格吸引了她。张欣老师谈到,贸大不仅是国际法、民商法等部门法学科的研究重镇,在作为法学根基的法理学领域亦有着深厚积淀,贸大更是一个拥有鲜明国际化视野、鼓励理论与实践对话、学术氛围开放务实的学术家园。这种气质,与张欣老师希望将理论研究和时代脉搏紧密结合的学术理想不谋而合,构成了一种学术道路上的深度共鸣。缘分恰在于此,当时的贸大法学院正在招聘法理学方向的青年教师,面试中对英文授课能力的系统考察,也恰好与张欣老师的学术背景和能力特长相契合。这场相遇,便从一种精神上的向往,最终落定为一次恰逢其时的双向奔赴。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学术生涯的起点,一个能让她将法理学的深厚根基与数字时代的前沿探索相结合的重要平台。

张欣老师法理学课程学生合影

张欣老师率队代表贸大参加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学术深耕: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到智能新疆域

采访中,张欣老师提到,法理学是整个法学学科的理论基石。对法学基础理论的深刻把握,为探索人工智能法学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分析框架与系统性思维范式。她对科技与法律交叉议题的研究兴趣,可追溯至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攻读经济学双学位期间。当时,作为法律经济学课程的助教,她参与了一项关于互联网纠纷解决机制的科研项目。在项目导师的带领下,她所在的团队为国内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电子化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认到技术与法律深度融合的巨大魅力。入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后,自由的学术氛围让她得以正式开启在人工智能法学领域的系统性研究。她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与国家宏观战略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其学术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四个维度展开:一是在全球数字贸易的宏观视野下,针对各国监管差异,为我国科技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持;二是鉴于当前国际技术竞争格局,为我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学理支撑;三是依托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度参与平台治理实践,推动研究成果向行业标准转化;四是聚焦人工智能规制范式、伦理治理等重要问题进行前瞻性理论构建,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创新提供学理支持。

张欣老师担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期间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举办Lunch Talk

张欣老师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期间做英文学术讲座

张欣老师参加芝加哥新一代学者计划研讨会并进行学术报告

张欣老师为涉外研修班授课

张欣老师主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

为师为学:在探索与传承中前行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张欣老师的回答充满了热爱。她喜欢与人交流,享受在课堂上与学生碰撞思想火花的授课体验。在她看来,学生们纯粹、可爱且聪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法学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他们对新知识的敏锐捕捉时常让她感受到“教学相长”的魅力。这种热情也体现在她灵活生动的授课方式中,善于通过丰富的前沿案例讲解法学抽象理论,并通过辩论和案例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她在教学上的投入也获得了肯定,曾先后在校级与市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斩获多个奖项,并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标兵的称号。

张欣老师接受央视和CGTN的采访

张欣老师出版的与人工智能治理相关的专著和主编书籍

然而,对张欣老师而言,她提到比奖项更珍贵的是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深厚情谊,以及看到他们成长成才时所获得的成就感。这份温暖,是她坚持教育事业最核心的动力。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学术之路也并非坦途。她坦言,作为女性学者,如何平衡家庭、教学科研以及公共服务是她曾面临的挑战。因此,她将自己在教学、科研以及公共服务中的心得总结为几点宝贵的经验。首先,要“勇敢地走出去”。她回忆起自己初入学术界时,即使每周授课任务繁重,也坚持利用周末辗转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她认为,这为青年学者迅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了解学术界的最新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她深刻体会到互助的重要性。她特别强调女性学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同时,她也十分感念在贸大成长期间,学校、学院领导以及同事与前辈给予的诸多鼓励、指导和帮助,以及同辈学者间的彼此激励。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这份真诚的鼓励与关怀,会让人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最后,她认为青年学者要保持好学之心,多向他人学习,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成长。

张欣老师与指导研究生的合影

寄语学生:传递期许与担当

访谈的最后,张欣老师也与青年学子分享了她的勉励与叮嘱。她提到,法律不仅系于逻辑的严谨,更深深植根于经验与实践的土壤。她希望同学们既能打好法学理论的根基,也能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真理的追寻。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诸多未知与挑战,她认为,新一代法律人格外需要一种迅速学习、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而这种学习与进取的动力,应来自于新一代法律人内心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深刻回应。她鼓励大学生将个人所学与时代的呼唤紧密结合,主动拥抱变革,走向我国法治建设真正需要的一线战场,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参与编写未来的新篇章。(撰稿:杨紫仪 审稿:李欢欢)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