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园人物 > 正文

惠园人物

[人物] 陈香兰:愿为贸大添一片绿叶

发布时间: 2013年10月22日 编辑:

陈香兰:愿为贸大添一片绿叶

记者 王湘宁

陈香兰,我校英语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北师大博士、北大博士后、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商务语言和语法。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篇,专著《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及省教改项目和博士后基金项目15 项。曾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惠园人物”、优秀教师和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

2008年陈香兰在芬兰参加学术会议

学生永远是第一位

2008 年,陈香兰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开始了在贸大的教师生涯。她说贸大一直是自己心中的名校,感觉做个称职、受欢迎的老师非常有挑战性。几年来,她一直在教学一线耕耘,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闫姗是陈香兰指导的2011 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她说:“虽然陈老师科研繁忙,但她十分重视教学和学生科研,把学生放在首位。由于白天陈老师有课,我们一般在晚上找陈老师讨论论文。一次晚上9 点去找陈老师,发现她正在和几个本科生谈话。后来听语言学班本科学妹说,陈老师对本科生的期末小论文都一个一个指导,要和两个班的80 位同学分别谈话,帮他们分析所看的资料,了解每个学生的选题,指导他们的思路,谈话经常持续到10 点或更晚。”这是一个很繁重的活儿,但她还是尽力去做,尽管她教的不是写作课,可她常说:“指导后写的论文才能像样。面对面的指导能让学生少走些弯路,成长更快。”

陈香兰与实验班新生探讨论文选题

英语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科研,陈香兰所在研究所协助院里专门组织学生成立了科研论坛。论坛刚成立,缺少资源,她就和石小军副所长一起给学生做讲座,两人利用课余时间多次给学生辅导。“学生的科研需要老师们带一下,我愿意和同学们分享研究经验,助学生一臂之力。”她指导的研究生高著浩说:“毕业论文修改的阶段正是陈老师各项工作繁忙的时候,但陈老师仍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全方位的指导,开题和论文都需要修改5-6 次。我们三个研究生,她每次连续几个小时帮我们理清思路,解答疑惑,经常连吃饭都顾不上。她却乐观地说这是减肥的好办法。”

在生活中,陈香兰同样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次英语课上,她的学生王若莹因家人突然生病住院请假。看到学生的短信,陈香兰想到王若莹是独生女,担心她遇到这种情况会恐慌无助。她马上回信安慰王若莹,告诉她要稳住自己,学会临危不乱、理性处理,有事情及时给老师打电话。王若莹深受感动,给陈香兰写了长长的感谢信,说:“没想到大学的老师也是这么关心同学们。”陈香兰说,大学老师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重,不可能像中学老师那样常和学生们在一起。但学生一旦需要帮助,每位老师都会尽心尽力,自己只是做了一位教师应该做的。“我们把贸大当作自己的家,把同学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英语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徐文兵副书记也说:“学生对陈老师评价很高,她对学院、对学生、对老师都尽心尽力。在学院陈老师主动承担那些教学难度大的课程,比如这学期新闻写作课的老师退休了,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她就挑起了这副担子。”新闻写作课程是陈香兰过去没涉及过的领域,她就积极联系《环球时报》英语主编陈平,自己付费请专家讲授新闻写作实践相关内容。她说难度大的课,虽然备课辛苦,却也拓宽了领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努力攀登学术高峰

已经升为教授的陈香兰,科研依然不停步。在她看来,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作为老师应该做点研究工作,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教学才能注入活力。陈香兰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省教改项目等近20 余项科研项目后,又向教育部重大项目冲击,努力攀登一个个学术制高点。在2013 年教师节表彰上,陈香兰被评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

“对陈香兰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极其负责。”她的学生闫姗说,“一次去找陈老师改论文,她正在与核心期刊的编辑联系发表一篇文章,编辑部已经确定刊发,但她在电话里对负责人说,她自己对目前的摘要部分不满意,感觉没有突出创新点,她自己还要再修改几次才能放心发表。”

英语学院科研秘书刘阳和陈香兰接触较多,感触颇深:“陈老师不仅自己努力进行科研工作,作为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她还多次组织学术讲座和国际会议,促进了我校理论语言学研究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2009 年,由英语学院、外语学院、中文学院联合成立了跨学院语言研究中心,她作为第一届主任承办了一次180 多人的会议。由于涉及3 个学院,会议经费一时没有审批,为保障会议顺利进行,陈香兰自己垫付了10 万元作为会议资金,多半年后才报销,她乐意为学校做点事,对此毫无怨言。

在学界商务英语被看作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理论非常薄弱。我校在商务英语领域虽然是龙头,但目前全国600多家院校均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也都在做商务语言理论研究,竞争非常激烈。英语学院经过讨论形成共识,认为商务英语要想保住领军地位,必须出一套商务英语的理论,占领制高点。陈香兰的研究方向是理论研究,所以她主动申请项目做商务英语理论研究。目前,她正在忙于商务英语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她深有感触地说:“学校和学院领导平时那么忙,都能做好科研,自己更没理由松懈,为学校为学科发展努力是自己的责任。”英语学院科研秘书刘阳说:“因为教学科研工作繁忙,陈老师经常晚上加班到深夜,睡在办公室的小沙发上,是一位有奉献精神的好老师。”

懂得感恩 乐于奉献

20134月,陈香兰在自己捐赠的法国梧桐前与学校负责同志合影。

陈香兰出身于山西农村贫困家庭,小时候贫穷的生活让她懂得感恩,乐于奉献。陈香兰10个月时,母亲过世,父亲无法照顾她, 因为前妻去世留下一个残疾孩子,只好将10个月的陈香兰送给他人抚养。然而,命运多舛,在她13 岁时养父去世,剩下她与60 多岁的养母相依为命。她们生活拮据,曾经七年没有生活来源。凭着政府的关心和邻居的救济,陈香兰读完了中学与大学。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陈香兰坚持不懈,一边兼职一边学习……

她说,小时候苦过,现在看见别人有困难自己就愿意帮一把。每年回去给孤寡老人送钱送东西,这已是陈香兰多年的习惯,在她的老家,有不少老人一直感激着陈香兰对他们的帮助。对同父异母的残疾姐姐,陈香兰20多年一直邮寄生活费和医药费,基本上全部负担姐姐的生活。对养母重情重义,她结婚后就把养母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了18年,直至老人安详离世。“对人真诚,厚道,宽容,给家人和周围人带来快乐幸福,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

2011 年,英语学院年仅41 岁的武姜生老师肺癌去逝,陪他度过人生最后一个晚上的人,除了武姜生的爱人,就是陈香兰。在武姜生患病期间,陈香兰自己多次捐款,也为其先后组织两次捐款。武老师临终时最后的留言是:“谢谢!谢谢!”武姜生有三次病危和抢救经历,每次接到病危通知时,陈香兰总是马上跑到医院帮忙。陪伴同事临终、事后帮忙穿戴丧衣等,这些平日里不是女人做的事,陈香兰却一点一滴地做着。陈香兰说:“同事们平时很忙没时间在一起多相处,但需要帮忙时,我们一定尽力。”陈香兰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武老师的家人和同事们的心,也是这种一如既往的奉献精神,2011年她被投票选为“感动惠园人物”。

今年4 月,陈香兰注意到学校正在更换树木,想到自己家和邻居家正在换树,于是她主动联系后勤部门,她自己雇佣工人,将9 棵生长了十来年的法国梧桐捐赠给学校。移树时,她亲自雇吊车和大卡车把树送到学校,还一再嘱咐工人把树托尽可能保留大,以便移栽成活率高。在图书馆西侧和东门到西门主道上,9 棵法国梧桐长得茂盛,树荫处,几位学生结伴晨读。

谈起奉献,陈香兰腼腆地笑了,“只为贸大添一片绿叶,算不上贡献,不足挂齿。”

陈香兰接受记者采访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