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 全面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我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专题工作会议
校新闻网讯(记者 乔雪竹 摄影 张玉君) 2014年1月13日下午,我校于行政楼222会议室召开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专题工作会。
大会
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分析形势,找出问题,厘清思路,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校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分别作主题报告。大会分组讨论了主题报告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工作实施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年薪制青年教师引进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和科研处处长王强分别代表小组做讨论汇报。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各教学和科研单位党政一把手、各正处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张新民副校长主持会议。
王玲:转变观念 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
王玲书记作主题报告。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高层次人才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紧迫性。高层次人才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我校学科建设成就得益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在教学方面,高层次人才是双语课程、教学团队的重要力量;在科研方面,在国际高水平论文发表科学研究成果突出。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了我校优秀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促使了学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王玲书记指出,总结近五年我校高层次人才建设,还存在知名学科学术领军人才偏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外籍教授、业界精英兼职教师数量偏少、已经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究其原因,还缘于我们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的理念不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分类不清,没有建立符合人才价值、创造力和贡献力的薪酬体系和职称体系,学科发展目标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不衔接,制度不配套,学科建设与学术环境不具有吸引力等。
王玲书记强调,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中,我们要全面落实第三次人才强校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高层次人才意识。以科学为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包容开放,加强文化建设。具体要做到七个要点:一要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加快制定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相关制度;二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设立促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新机制;三要推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四要实施校内重点人才工程,建设高层次人才储备库;五要大力培育青年英才,完善人才培养开放机制,深化高层次人才管理和服务制度改革;六要推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制;七要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
施建军:结合重点学科建设要求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施建军校长做总结报告。他指出,人力资源是当今社会最大的竞争。今后,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和学校排名中的核心影响力将日益凸显。我校近几年多次在“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顶尖高层次人才项目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学科建设、提高了学术水平、提升了学校声誉。
施建军校长指出,按照人才强校战略要求,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分为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和引进计划,缺一不可。加强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加强各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的统筹和规划,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确定人才引进导向和布局,鼓励协同创新。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海归人才。三是加大对引进人才的审核力度,特别是对教育背景、政治方向和风险评估等进行严格审核。四是改进和完善年度考核,着重从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社会服务等考核。
施建军校长强调,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重点针对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和国家各级各类人才计划要求,选拔校内优秀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包括“惠园特聘教授”计划、“惠园杰出学者”计划、“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和“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力争在培养期限内达到培养目标,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学校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规划,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增强培育人才的竞争性;为青年学者设计通道,加大奖励力度,以事业留人为主,待遇留人为辅。
参会教师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探讨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新思路,是人才强校的重要大会,十分振奋和鼓舞人心,是提高学校高层次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会议有利于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紧迫性,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实现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国内知名大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