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园人物 > 正文

惠园人物

[特稿]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访我校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王永贵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1日 编辑:

王永贵:整合资源搭建高校创新实践平台

记者 栾清博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由我校国际商学院教授王永贵牵头申报的“国际商贸人才”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在众多高校参选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王永贵教授说:“这是我校教务处领导的、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才培养学院在整合资源与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为学生打造的创新实践平台。”

关注多年 积累经验

“其实,相关的创新实践想法已经酝酿很多年了,并且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我们一直在积累成功的经验,并不断优化完善方案的部署。”说起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背景,王教授指出,上至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下至学校及各部门、各学院都一直特别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市教委通知下发后,教务处组织校内申报工作,我校各学院单位分别上报待批项目,后经答辩、论证和专家委员会讨论,最后责成国际商学院王永贵教授负责牵头申报。之后,经过一次次的调研、摸底、整合和提炼工作,在综合了以国际商学院为代表的各人才培养学院和就业指导中心及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优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国际商贸人才”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最终得以成功入围。“这次成功申报,并非我个人的成果,也不是国际商学院自己的成果,而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成果,是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学生处以及各相关学院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主管校领导同样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支持,国际商学院相关部门和老师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借此机会,感谢在申报过程中给予了重要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校领导、职能部门的领导老师和国际商学院的相关老师们,感谢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献计献策的评审专家们,感谢校领导和教务处的信任和支持,感谢那些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在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方面做出贡献的老师和同学们。”

国际化经管特色 受益面广

与其他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相比,“国际商贸人才”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国际化”与“商贸经管人才培养”,这与UIBE中的“InternationalBusinessEconomics ”高度一致。迎合国际商业贸易日益频繁的趋势,基地会给更多贸大学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商贸经管专业能力的实践机会。“创新实践基地的目标是为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与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与其他兄弟高校的专业性较强、对应面较窄的创新实践基地不同,我校“国际商贸人才”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受惠面涉及我校很多学院和专业,如此宽的维度会使得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并与其他专业学生合作,形成互补优势,进而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这是教育与实践的一种结合,通过参与基地的项目活动切实提高我校学生在职场社会上的竞争力。”

注重学生兴趣选择 项目形式丰富多样

“国际商贸人才”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另一特色,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学科专业及自身兴趣参与喜欢的项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选择项目时,不同专业的学生考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往往会有更好的表现,这样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王教授说道。

作为校内首个创新实践基地,它将根据现有的优势与特色,在市教委资助和学校的投入下,基地会成为一个开放式资源共享的示范平台,创造出更多自发组织的创新实践项目和机会。目前,具体措施方面,学校有制度保证,各学院也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就业指导中心和校团委会有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举办科研立项(包括学术及实践类型)及各种创业实践型竞赛,北京市和国家层面也都有以及国家级或市级的各类相关竞赛项目……“未来我们会与更多企业、事业单位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和平台。”这样的“虚拟演练”+“真刀实枪”,能让学生在踏入职场社会之前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提早做足“功课”,在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入职后成为“上手快”、“持续力久”的优秀人才职员。“而且,未来若能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把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学院的各类项目有机地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打造和提升大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合力,我校国际化商贸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商贸人才,是高校的商贸人才教学培养的目标与重点,这样的人才也是被社会所需要的。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