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园人物 > 正文

惠园人物

【特稿】孙立娟:新疆是我永远的牵挂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5日 编辑: 采访部1

孙立娟:新疆是我永远的牵挂

记者 雨晴 秦絮

孙立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统计与精算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3月赴新疆财经大学参加教育部第七批援疆支教工作,2014年7月期满后又申请继续支教3年,并挂职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2017年7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授予“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记功一次。

援疆给我带来了一种长久的获得感,尽管这段时光太过短暂,”孙立娟从眼角的细纹里舒展出微笑。初见孙立娟本人,很容易对她身上那种历经岁月打磨、平和优雅的气质肃然起敬。然而在谈到支教时,她脸上又浮现出女孩一样的纯朴与兴奋,让人很想对她的故事一探究竟——2013到2017年,从热闹繁华的北京到陌生荒凉的新疆,跨越四个年和三十个经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援疆教师孙立娟的人生轨迹,听起来似乎在当下不足为奇,背后却大有故事。

           

坚定信仰闯“三关

孙立娟与新疆的缘分,始于2012年。

那一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了一场暑期教师社会践,目的地是新疆,她是当时的成员之一。实践团队走访了石河子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了兵团的军垦博物馆。这些遥远而陌生的事物给孙立娟来了心灵上的巨大冲击——之前满目的荒山、戈壁与沙漠,在兵的建设之下,成为一公里一个路口,一路口一排果树”的宜居乐土。“没有他艰苦环境下的建设就没有今天的新疆,如果我也能去做些什么就好了。”带着这样有些浪漫主义的念头,当第二年学校组织部找到她时,她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了。

然而生活不会是完全浪漫的。大与家人都予了她足的信任与支持,当地的苦条件是超乎了一个常年在舒适大城市居住了的人的想象。放下行李,孙立娟的泪水忍不住了:“人生地不熟,完全不知如何是好。”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立娟暗暗决定先调整心态。“我觉得心态很重要,尤其是我很清楚一点,我代表的是贸大,而不仅是我自己。”语气云淡风轻,但实际上,过程并不轻松。

第一关是住宿境关。不生,就从一点点打扫;简陋,就自己买来壁一新;排水不畅,就自掏腰包找人维修……就这样,一个月漫长的拉锯战过去了,她靠自己的毅力与智慧,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是人关,考到新疆的特殊形势,她一直试图让自己“在微妙的人际关系之把握好一个尺度”。怀着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她主动接近维族老师,到民族老师家拜访和拜年;他们汉语不好,就帮助他修改文章。“我想要促进民族融洽而不是增加隔阂,很开心可以为维护民族关系做出一点努力。”就这样,孙立娟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乡找到了立足之地。

第三关是工作关。同是做教育工作,但是境与对象不同,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新疆的学生数理基础弱一些,经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想出了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介绍清楚精算的思想本源,所以我就抛开教科书,让学生不是用算机打游戏,而是教给们Excel软件,让他们设计和计算养老金保险等等”,孙立娟说到这里神采飞扬:“通过演示指们使用软件,让有了收感,也真正了解了一个保的制定与计算过程。”比起照本宣科,她转变教学方式,将复杂问题的本质进行细致解,更容易被新疆学生所接受。们很感谢我,我自己也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收获”,闯过这一关,立娟成功收了来自学生们的认可。

一年半的时光转瞬即逝,当初的迷茫经过三百多天的沉淀,已经变成了脚下定的步履。立娟选择留下,继续参加期三年的教育部第八批援疆支教工作。就这样,春去秋来,冬夏至,她在新疆工作了四年半。某一个冬天,她被安排到学校旁的一个十字路口站岗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就像所有当地土生土长的教师一样。北疆的冬天,冷风瑟瑟,站在路口的她却突然感到,自己与这片神奇的土地融为了一体——“我终于在里找到了属感。”同时,也完成了生命的一次羽化蜕变。

           

习是为苦大众

回到北京,站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的演讲台上,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起家国情怀、大局意和学会感恩,让许多人感触深。

在新疆工作的四年,立娟身体到家国情怀与社会任的重要:在新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从来分不开。”环境与心境的变化,让她思考自己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在新疆,相于学科基础知识,她更加强调保险、精算这些学科的有用性——不是对个人未来展的“有用”,而是心怀民生、兼济天下的“有用”。

如何消除新疆学生对保险学科的误解?她通过一些贴近新疆学生生活的例子来感受保的社会作用:比如一个牧民,家里因为一场天灾损失了很多羊,如果他有保险,大家就可以一起来分担他的损失,保险成员之间相互扶助,会让他的生活好过一些。”“我得先让们知道保险不是骗人的”,孙老师莞尔一笑。“那里很多民族还挣扎在线上,你告诉学生,学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苦大众,而他们习的这些经济学科正可以消除困,定社会,帮助展,他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就会被激发。”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四年半潜移默化的教导,培养了新疆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来自新疆的族学生徐炳十分感念孙立娟的良苦用心,“我对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去老师的办公室,她的桌子上总是有各种各样专业性的书。在空闲之余老师也不忘充实自己,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老的治学度和教学情感染了很多同学,班里很多人毕业后都打算从事精算行业,回馈家乡。”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孙立娟将贸大的保险学科知识带到了新疆,更将健康的价值观念播种在当地——同舟共济,家国一体。无论头脑与心灵,她都是播种者与引航者。苦大众

新疆是一片大有可的学术天地”

翻看孙立娟的教育背景和科研履,大多涉及数学、统计、保险精算相关的自然科学域,但出人意料的是,到了新疆,她将自己的精力重点放在了新疆人口政策、南疆困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等人文社科类问题的研究上。“新疆的高物价和人民低收入有一个巨大落差,再加上有些家庭还要抚5、6个孩子,人们的生活不太富裕。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去研究其中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新疆的社会展、经济进步做点实事。”她利用援疆之机行走访,收集了大量与珍一手数据资料。“回到贸大后,我想在学校继续这些课题研究,并希望在将来有机会回到新疆。

孙立娟曾与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书记居来提·色依提探内地高校与新疆高校学合作的话题,居书记满怀期待地表示:“目前国家提倡‘一带一路,新疆作核心区有很多课题可以做。希望内地高校利用自身在理、研究方法、人才等方面优势,引导内地家学者关注新疆、了解新疆,使内地高校的学研究更接地气。立娟看来,新疆是一片大有可的学术天地:“我希望内地生到新疆去看看,走出去会发现更宽广的世界。”

           

使命在心 教育无疆

“作为‘援疆教师’而被师生们熟知,我感到很荣幸。”孙立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人在”:“保险学院铺平我的支教道路,三位老师分担了我的教学工作;人力资源处组织部都为我能二度留在新疆做了很多努力,我真的非常感恩。”孙立娟感慨道:“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援疆教师在岗位上奋斗着,他们都很伟大。”无数从全国各地道而来的援疆教师们,如同从天山上奔涌而下的雪水涓流,并肩灌哺育着片未知之土的未来。个季节,正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援疆教师们将果实的种子——对教育使命更加崇高的责任感以及全新的科研方向,种在了心底。

新疆,虽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但无论是对于国家是个人来说,情感的纽带不会断裂,故事写。无数曾奔赴或正在奋战,抑或是憧憬奉献的援疆教师们说,这一趟趟不断升华的旅程,还远远,没有到达点。

(本篇报道刊发于校报2017年第17期,网址:http://uibe.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2321622 )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