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虎
张雄武(1919.4.20-2013.7.6)中国西班牙语教学事业开创者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奠基人。曾任中国西葡教学研究会首任副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西班牙语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1948年,赴美国担任国民政府驻旧金山领事。1952年,张雄武在美国获得学士学位回国。1954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受教育部委托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无到有创办西班牙语专业。张雄武教授深耕教研,为我国经贸外交事业的发展,培育输出了一批批高质量复合型西班牙语英才,开展“西语+经贸”的特色教育,在国内独树一帜。编著《西班牙语语法》等书,弥补了西语教育教材方面的空白,至今仍被全国高校西语专业学生广泛使用。
初秋的北京气候凉爽宜人,学生们陆续返校,朝气蓬勃,规划着新一学期的安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1120的西班牙语专业办公室里,学生来往不断,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毕业年级,带着对于未来的困惑和期待,希望老师们能为自己指点迷津。年轻一代的问题,本质在于选择太多,担心自己中途迷了路,然而,半个世纪多以前的贸大校园里,当时西语系的毕业生对于事业和理想似乎更加坚定和唯一,那就是投身于我国外贸战线中去。而赋予他们丰富学识与眼界、让他们有羽翼作为“经贸先锋,五洲远航”的筑路人,便是我校西语专业创建者、泰斗级教授张雄武先生。
风雨飘泊,报效祖国之心卒章显志
张雄武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安徽芜湖,在那个风雨飘泊、动荡不息的年代,国家民族的兴盛衰败,与每一个中国人紧紧相连,个人的命运如同无根的蓬蒿,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选择。童年和少年时期,与那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家境贫寒,兄弟姊妹多,张雄武便早早出来自力更生、贴补家用。但他并不是因为不好学而中途停课找营生,恰恰相反,此前,在家乡的教会高中读书期间,张雄武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努力。他天赋聪明、刻苦勤奋,博览群书、视野开阔,经常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屡拔头筹,获得了“状元专业户”的美称。
(担任国民政府旧金山领事时)
肄业后,张雄武考取了邮局邮务员一职,参加国民政府外交官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国民政府公费留学及出国考察项目名额。艰难困苦,从来不是抵挡住雄心壮志之士的壁垒,虽然现在笔者无从知晓张先生出于何种目的,选择考取国民政府外交官。但这一职务,可以姑且归纳为张雄武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机。
收拾行装、背井离乡,1948年,张雄武飘洋过海,远赴美国担任国民政府驻旧金山领事。其间,他继续追逐少年时未竟的读书求学梦想,在旧金山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并选修西班牙语,对语言学和教学法也有一定研究。得益于旧金山位处美国西海岸城市,在当地,西班牙语也是流通语言之一,张先生的西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而这并非特意的选修学习,却在无形之中为张先生后半生的事业埋下了一颗繁育硕果的种子。1952年,就在张雄武在美国获得学士学位,并获准进入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时,他却悄然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因为,新中国成立已成立三年了。
翻开中国近代史,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被迫”,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被迫卷入全球贸易,被迫开设通商口岸,我国的外贸事业从旧世界走来,还没有茁壮成长,便一路为人拖行。两百年来受尽屈辱的历史画上了句点,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恢复重建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外贸事业。在这个问题上,建国前夕周恩来总理就提出,新中国的经济应当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这里所说的内外交流,就是指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而想要与世界各地各国进行商业往来,最基础也最难拿到手上的工具,就是外语。
张雄武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回到祖国,眼前这个等待他的机遇,开启了他后半生辛勤而光辉的岁月。彼时,中央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应运而生,国家急需一批既懂外语又懂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决定在我校(后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设立西班牙语专业。放眼全国,懂西班牙语的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谁来牵头创建这个专业,成为了难题。此时,义无反顾急切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张雄武,满载着西方学成归来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了教育部委托担此大任的首选。
尽管教育部再三力劝力荐,张雄武还是犯了难。“听到教育部的提议后,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西班牙语只是我的第二外语,怕给弄砸了。”尽管早已有着丰富的西语知识,张先生最初还是犹豫不决。考虑良久,他决定还是从大局出发,以自身所学报效祖国,接下了这个重任,从零开始创建中国高校第二个西班牙语专业——具有经贸特色的西班牙语专业。
临危受命,创业伊始道阻且艰
这份突如其来的任务,看似光荣,实则充满艰辛。师资力量有限,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当时人们又对于西班牙语这门新奇的外语完全无知,最初报考学生数量“惨不忍睹”。1954年,此时距离张先生回国还不足两年时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迎来了西班牙语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仅有10名学生的第一届还是如期开学了。
(建系之初张雄武教授西班牙语课程场景)
创建起这个学系容易,可是连一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呢?当时放眼全国,西语教育的土壤仍是荒芜之地,没有西班牙语工具书,这给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不小的麻烦。缺少教材,那就自己编。“因为我上过第二外语,没有人懂,只有我一个人懂。”这并不是自夸,相反萌生了自己撰写语法教材的想法。“要上课了学校还没有教学的书,所以查阅了很多西班牙语的书籍,我就自己编了一本西班牙语的语法,这书到现在还在用。”1959年,他编写的《简明西班牙语语法》(后更名为《西班牙语语法》)正式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本西语语法专著,奠定了西语教学的基础,1978年和2004年再版,至今仍是高校西语专业学生的必备工具书。
(张雄武著作合集)
到了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转年,古巴共和国与我国建交,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拉美国家,我国对于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从此激增,这给西语教学设下了难题,因为当时国内西语教师屈指可数。为了填补西语专业师资缺口,张先生与时任教务长的余绍光教授紧急商讨办法,迫于无奈,提出了至今看来仍是不可能实现的想法,那就是将其它语种的四名优秀青年教师(黄福顺、郑育淼、邓宗熙、刘孝泓)引进并培养为西班牙语教师。这一决定并不是那么轻松,甚至有些大胆,但在张先生的带领下,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快便和其它语种引进的教师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团结一心,一起打牢贸大西语系的根基,呵护这个冉冉升起的新专业茁壮成长。
上课之余,张先生将全部时间投入到西班牙语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当中,致力于这门崭新专业的学科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贸大西语系早期学生、如今定居西班牙、的古诗西译大家陈国坚回忆,1957入学之初,宗维贤先生教发音和入门,智利著名画家万图勒里的夫人教口语课,很快就由张先生接手负责教学,四年时间上课最多的也是张先生,直到1961年陈老师留校任教,张先生一直是主要老师。“那个年代学生不多,但工作很多,除上课外,编写教材、辅导学生、安排外国老师工作等等,都要他一个人负担。”此外,张先生的课程更是广受好评,先后开授了西班牙语基础、西班牙语语法、政治经济报刊阅读、西语翻译、拉美文学等课程,特别是语法课和翻译课是他的特长,讲课逻辑缜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这为陈国坚以后在西班牙语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后来在西班牙语方面取得的一切成绩,是和他当年的教导分不开的。”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搜集举证当时张教授在西语系创建之初做了哪些实际的工作,但我们不难想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他们一定历尽困苦、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怀抱着一颗热忱之心,筑好西班牙语系的地基。
带着对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美的奖赏和满腔的热血,在张先生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上世纪60年代,对外经贸大学西语专业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建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尽管举步维艰,张雄武还是在一步步摸索探寻中,创建并发展了新中国第二个西班牙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贸西班牙语复合型人才。
开拓创新,外贸西语硕果累累
有了教材,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问题,接下来便是怎么教。出生于老一代,张先生的思想并不古板,教学方法直至今日甚至可以说是极具新意和创意的。一位贸大校友讲述,当初西班牙语的重要性还不太被人认识,不少学生会觉得学习西班牙语不如学习英语用处大。张先生听见学生这类言论后,并没有训斥他们,而是说:“英语有英语的美丽,西语有西语的美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团队与外国专家合影1)
1964年,对外经贸大学开始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张先生带领西语教师团队与古巴专家一起反复揣摩、自编教材,倾情投入新型教学法的探索实践中。经过仔细斟酌,决定改革实验从二年级开始尝试,当时任教西语二年级的青年教师乔毓龄、黄福顺在改革实验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忆早年的教学情景,张先生说:“苗蕴如、李秀兰、姜学贵,被称为‘三姐妹’,都是我的第一届学生。做学生时,她们常常到我家来,大家一起听音乐、阅读书籍、讲西班牙语,学习风气非常好。”课堂以外,学习从未停止,转而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开展,不得不说是张教授的高明之处。邀请学生到家里来听歌读书,创建一个良好的西班牙语学习氛围,丝毫不端着老师的架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激发了学生们对西语学习的兴趣。
或许是深深受到张教授的影响与触动,三位老师毕业后,也选择了留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西班牙语,培育更多的外贸西语学子。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团队与外国专家合影2)
1961年4月,贸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简称)来了一位智利专家,文学批评家Yerko Moretic,出过文学评论的专著,文笔极好,曾担任毛选西班牙语翻译的重要定稿工作,是长期以来中国外语教学中可以称之为专家的学者。张先生抓住这个好机会,安排了年轻老师每周和这位专家进修的时间,自己也有固定的时间和专家探讨问题。“他虽然已经不年轻,但仍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进一步提高的要求。”陈国坚表示,张老师从来不疏忽对待自己的严格要求,永远饱含热情、以身作则式地带领系里老师一起精深、再精深。
在全系教师的努力耕耘下,直至十年浩劫开始前,对外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近200名学生,他们活跃在外贸、外交、教学、研究等领域,为新中国外贸外交事业的发展和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对外经贸大学西语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实打实的发展。
“文革”艰难短暂的蛰伏之后,对外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又迎来了新的春天。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1979年,张先生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80年代初期,经贸大学西语专业教师人数达到了25人,德高望重的张雄武教授当选为中国西葡教学研究会首任副会长。而后,作为国内西班牙语专业的元老,张先生以花甲之年出任教育部西班牙语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并负责主持审定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西班牙语专业教材《西班牙语》(董燕生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从此,西语学生有了自己正式的教材。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一直作为随后新版的蓝本,应用于全国高校西语教学中。
张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躬耕西语的精神影响着代代桃李,更由西语系老师传承至今。在往后的发展中,由对外经贸大学西语专业教师编写的《西班牙语外贸函电》、《西汉外贸词汇手册》、《西班牙语外贸口语谈判》、《经贸西班牙语会话》、《西语经贸文章选读》、《西班牙语经贸应用文》等教材都填补了国内经贸西语教材空白,得到了西语同行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在国内西语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经过张先生和几代西语人的积累和努力,今天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班牙语系已经是一个拥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和一套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专业。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西语+经贸”的特色教育,在国内独树一帜。
西语系原系主任、教授赵雪梅感慨,正是张先生严谨细致、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对外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7年,对外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被遴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全国仅有的5个西班牙语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
年近耄耋,步履难停更见师心
(晚年时期的张雄武工作照)
退休后,张教授虽然离开了教学岗位,却从来没有离开西班牙语。他痴迷于唐诗宋词,并一直希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古老中国诗词作品中的寓意与寄予。而当时,国内古代作品翻译成西语版本的少之又少,质量参差不齐,趁工作量减轻,有更多闲暇时间,晚年张老英译、西译了两百多首诗词,尤以李白、杜甫的作品为主。他的翻译手稿密密麻麻、圈圈点点,增删批阅往复,一遍又一遍。当问及何时能将这些翻译成果结集出版,他却笑答:“一直在修改,总觉得不够好,等改到自己满意再说!”
退休前,张雄武不但致力于西班牙语的教学与研究,对翻译工作也极为热爱,并担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除汉西互译外,他常常废寝忘食,字斟句酌地完成经典人文社科著作的英中翻译。1956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印书发行了张先生与宗惟贤先生合译的《假证人》,向更广大的群体揭露了美国麦卡锡主义真面目。1990年从教学岗位退下来后,译出了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名著《社会静力学》,中译本于1996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填补了国内汉译社会学专著的空白,这本书现在依然是社会学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之一。此外,凭借扎实的英语、经济基础,还曾从事过“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史”和“中澳贸易史”的研究。
(贸大西语系建系55周年暨张雄武九十华诞)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耄耋之年,张教授仍时刻关心着对外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表率和传承作用,更关心着走出贸大的学子们的发展。张先生从不吝提携后辈,一位贸大毕业前往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任教的校友回忆道,1983年,正当自己有机会从讲师提升为副教授之际,学校要求需要有资深专家的鉴定,无奈之下,他想到了昔日恩师张雄武。他寄给张老自己在墨西哥学院出版的《李白诗选 Copa en mano, pregunto a la luna (把酒问月)》(这也是张老的专长之处),请恩师为其论文著作进行鉴定的请求。考虑到张先生年近古稀,不便回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没几日,他就收到了张老师亲笔手写的鉴定和评价。为了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张老还选出其中片段旁征博引地进行说明论证。最终,这位校友顺利提拔为副教授,更为投入地奋斗在西班牙语教学一线,为中国西语教育事业开枝散叶,真可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2013年7月6日11时,张雄武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其子张海云(对外经贸大学教师)在追思会上说:“父亲94年多姿多彩的人生,正像他所喜欢的那句泰戈尔的诗一样,‘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回首张先生的一生,他将半个多世纪的蹉跎岁月献给了经贸大学西班牙语系,培养了千万家国天下、踏实拼搏的外贸西语人才,我校西班牙语专业也在张教授悉心培育的土壤里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张先生辉煌不朽的功绩和忘我治学的精神也深深镌刻在每一位贸大西语人心中。
“师者,人之模范。”
(后记)如今,从1954年贸大西语系建立,时光转瞬流逝六十六载,惠园迎来送往一代代勤奋刻苦、热情向上的西语人。在这里度过的四年韶华,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眼界,更是沉甸甸的苦尽甘来、薪火相传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也必将秉持“贸大西语”的荣光与精神,江河汇入大海,汪洋恣肆。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