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国际商报》:(纪文华)建言献策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7日 编辑: 刘璇

建言献策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来源:《国际商报》2022年4月26号第2版

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纪文华参加国际商报举办的专家圆桌专访,就中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2位,排名连续9年上升,位居中等经济体之首。如何看待中国知识产权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纪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当前,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大大提升,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度规则进一步优化完善,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司法审判体系进一步优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充分印证了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举措正确有效。

当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变革知识产权制度,更好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提出的挑战,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标志着中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强国进程的开始,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2.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建议采取哪些举措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纪文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成绩斐然,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知识产权规则制度的完善落后于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第三,中国知识产权的整体质量还不够高,特别是在高精尖领域,高质量、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偏少。第四,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侵权易、维权难的现象。第五,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相对薄弱,海外维权和应对纠纷能力仍存在较大不足。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及时更新完善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第二,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和社会意识提升工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三,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保护水平,改进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全链条保护环节,加强高效的执法司法体系建设和“两法衔接”。第四,加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进一步完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等机制。

 

3.加大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方面,政府和企业如何形成合力?

纪文华: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来源于创新。创新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保障,包括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引导、回报激励、产权保护等。

政府可采取诸多举措来加强全社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例如增加政府创新研发投入水平,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政府研发项目,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培育知识产权评估定价和交易机构及平台,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等,为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提供便利条件。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知识产权的主要创造者、持有者和获益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关注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建立合格规范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对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和激励,从而充分激发创造力。

 

4.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持续增多。当前,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呈现哪些特点?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纪文华:近年来,中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呈现案件数量总体不断攀升、涉欧美企业案件占比较高、案件范围较集中于商标版权等领域、中国企业主动维权或积极抗辩情形增多等特点。

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国际争端的焦点,中国应更重视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战略。第一,深度参与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深度参与世贸组织和区域贸易协定等框架下的知识产权相关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第二,要发掘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性、先进性之处,进行理论化整理和提升,形成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在区域和多边场合积极扩大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影响力。第三,要积极利用双边或区域机制进行交流,重点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平台,形成区域知识产权理念共识,进而共同推向全球。第四,积极做好国际形象塑造和改进工作,拓展影响知识产权国际舆论的渠道和方式。

附原文链接 :

《国际商报》2022年4月26号第2版:奋进求“知”之道,护航中国智造

https://epaper.comnews.cn/xpaper/appnews/809/8336/39336-1.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